陈实,1974年1月出生,浠水县兰溪镇三泉村人。先后在县石油公司、北京曙光计算机公司武汉办事处、湖北省农村科技信息化促进中心等单位工作,2013年10月回乡创办湖北润德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是浠水县第十三届......
在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到来之际,笔者按照当阳市政协办公室的安排,于6月12日怀着十分敬慕的心情,对市政协原主席、退休干部徐时成同志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位老领导虽说已有85岁,是个有着62......
王珊珊,郧西县第十届政协委员,一个来自甘肃城区的女孩,郧西县六郎乡梁家川教学点一名优秀的青年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就积极投身于课堂改革之中。在学生们眼中,她是一位温和美丽的知心姐姐。在家长眼中,她是一个......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走过人生数十年,回首过往,我始终为自己人生中的两个重要选择而感到庆幸与自豪。一个选择是做一名医生,投身医疗卫生事业,治病救人;另一个选择就是成为一名政协委员,勤于履职,积极发声。......
6月3日,在浠水县绿杨乡丁山村正在进行义诊的县政协委员、县仁爱医院院长邓静静,收到了村民送来的一首诗:“中央政策好,党的好领导,医药下乡村,免费送医疗。心系老百姓,健康有保障,人民更幸福,和谐奔小康”。......
政协竹溪县第三届、四届委员瞿正浩,在全县山区公路建设上整整奋战了近40个春秋。几十年来,他踏遍了竹溪的山山水水,县域内的国省道、县乡道的一条又一条公路留下了他的脚印,33座大中型桥梁撒有他的辛劳和汗水。......
县政协办、团县委联合调研组几年前,竹溪县水坪镇纪家山村并不怎么出名;如今,纪家山因盛产“土匪鸡”和“土匪鸡”牌鸡蛋而声名远扬。推动“土匪鸡”规模养殖,把鸡蛋催生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蛋”项目,就不得不......
今年50岁的柳其林是保康县九届、十届政协委员,县职教中心教科室主任。走进政协大家庭6年多来,他把荣誉和责任装在心中,努力学习,乐于奉献,勤恳履职,在人民政协的舞台上展示了履职尽责的委员风采。在今年5月底......
5月18日,竹溪县表彰了17名身残志坚的“最美残疾人”。在这批受表彰的人员中,他以付出常人几倍的努力,艰苦创业,硬是在一片黄泥岗上建起了一家现代企业,带动了一批下岗职工和贫困家庭成员就业;他,在一片山坡......
汪广田,竹溪县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先后任竹溪县政协一至四届委员、县政协农林水工作组组长。他1928年2月出生于丹江口,1951年从湖北农学院毕业后来到竹溪县,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竹溪的农业科技事业......
今年43岁的许金飞,原籍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人。他从2006年底到当阳考察签约投资至今整整十一年了,现任当阳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淯溪商会会长、湖北当阳市安诚森工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安诚森科)董事长兼总经理。......
李婷婷是80后新型农民,也是五峰县九届政协委员。今年33岁,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自幼丧母,经历比较坎坷,十几岁中专毕业后便卷进了南下北上的打工潮,可她身在异乡,却多少次梦回故里,故乡的蓝天白云,青山碧......
1995年5月底,2F-1型手动固体、粉剂化肥深施器在竹溪县研制成功,通过省级技术鉴定。该“深施器”既能用于犁底施肥、追肥,还能通过调节成为农作物的播种器械。为了检验实际效果,先行制造12台器具样品,分......
1927年2月17日,黄鑫出生在陕西省商南县一个普通的家庭。1948年毕业于湖北省第八高级中学,1949年8月参军,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考进华中师范学院,毕业后,在湖北省财经干部学校、省教......
在秭归巍峨的群山深处,有一条蜿蜒流淌的苍坪河,河岸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村庄,它叫庙垭村。这里,有五龙朝观的神奇景观,有星罗棋布的美丽农舍,有温泉可以沐浴身体,有富氧可以涤荡心灵。这里,物产丰富,漫山遍野的茶......
一位博士委员,十几年如一日,以山为家,以林为伴,深深扎根于湖北五峰这个国家级重点贫困县,默默无闻地把自己的青春汗水奉献给了五峰林业事业。他就是五峰被誉为“五峰红花玉兰第一人”、“80后玉兰专家”——桑子......
古人曰:三十而立。今年29岁的县政协委员、明俊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童明俊,凭着敢想敢干的胆量和过硬的技术,带着一群年轻的创业团队,从养殖到种植,从专业合作社到农业产业园,每向前推进一步,都会增加......
她叫吴双,一个柔弱的土家姑娘,刚满35岁,却已经在创业的路上拼搏了十六年了。她从青葱少女开始,一无所有,白手起家,不断勇敢地寻梦、追梦、筑梦、圆梦,历经了艰难,打造出本地一流的幼教机构——长阳“小童星”......
我连任竹溪县八、九、十届政协常委,同时又是十堰市政协三届、四届委员。回想这些年的政协委员历程,心中既有温馨和感动,更有使命和担当。如果说人民政协是一道繁花似锦的风景线,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很幸运地融入了这......
14年前,为求学,他走出竹溪踏进长江大学校门。5年前,为敬孝,他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回到竹溪创业。3年前,为发展,他带着7名大学“走”进天宝乡创办“农”字号企业。3年里,企业从一个小作坊变成了拥有种植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