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风采

正气浩然一路歌

2017-06-13 13:51:26  
字体大小:【

 

    政协竹溪县第三届、四届委员瞿正浩,在全县山区公路建设上整整奋战了近40个春秋。几十年来,他踏遍了竹溪的山山水水,县域内的国省道、县乡道的一条又一条公路留下了他的脚印,33座大中型桥梁撒有他的辛劳和汗水。他58岁被选为县政协委员,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和郧阳地区行署授予“山区建设先进工作者”、“优秀建设者”、“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1992年4月17日,湖北省政协在洪山大礼堂召开表彰大会上,62岁的他被授予“优秀政协委员”殊荣,摘取了竹溪县政协委员省级先进的桂冠。

 

    瞿正浩生于1930年10月,籍贯十堰,1949年支援陕西后安排到竹溪工作。从1956年开始,竹溪县进入公路大规模建设时期,他带领丰溪区民工修公路,从此便与公路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丰溪当地年长的老百姓都还记得:那一年瞿正浩带领公路测量队奇闯“鬼门关”,下是奔腾急流、上是一线蓝天、两岸悬崖绝壁的“鬼门关”中,他腰系绳索在绝壁上定位,脚踏河水瞄水准仪记数据,身倚岩缝钉木桩,顺利完成破关筑路勘测计划,缩短里程8.2公里,节约投资16万多元。

 

    在任交通局副局长的10多年时间里,瞿正浩一直担任全县公路建设指挥部的实际指挥长,重大公路和桥梁建设工程无不留下他勘测设计、指挥施工的身影。上世纪七十年代“天向”公路修到了向坝公社和双桥公社交界处的十八里长峡,他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头住山洞、带头睡棒棒床、休息时经常坐的是石块和木墩。在一个暴雨如注之夜,无情的山洪把指挥所、伙房洗劫一空。黑夜里,他只身一人冒着危险,顶着狂风暴雨,摸了20多里黑路到总部求援,第二天清晨又带上“救兵”赶回“前线”。

 

    竹溪县兵营乡顺风雨村山高人稀,交通非常不便,当地人流行一个顺口溜:“高山坡、漏水壳、天干十日无水喝。”交通不便严重制约着该村的经济发展,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新上了公路工程。瞿正浩不顾自己年大体弱,两个多月时间,吃在工地、睡在工地,从施工安排、工程质量和工程材料等,他都亲历亲为。有人劝他:“你这么大岁数还在修和你不相干的路,真是贴油不光,贴盐不咸呀。”可瞿正浩却说:“我是一名党员、更是一名政协委员,是为人民谋幸福的,我有责任为老百姓把这条路修好。”在他的指挥下,这条通村过境公路提前竣工通车。

 

    勇挑重担是瞿正浩的干事特色。在他花甲之年时,又承担了一生中最受考验的一项重任:郧阳地区交通局请瞿正浩负责修建竹山县与竹溪县交界处的天台至新码头187米长的大跨径桥梁。时间短、任务紧、施工难度大,瞿正浩二话没说,打起背包就扎在大山深处的桥梁工地。该工程位于竹山堵河与竹溪桃源河交界处,即使冬季枯水季节,水流仍然很大。墩基积水抽不净,无法建墩就会延误整个桥梁施工进度,瞿正浩这个时候的倔劲上来了,他与工程技术人员反复勘探,多次试验,人瘦了一圈,终于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施工期间,瞿正浩和施工队吃住在工地,象一名普通的民工,工友们常笑着赞他“最能吃苦”。在施工紧张阶段,他7天7夜守在施工队现场,实在支持不住就咬紧牙关用木棍撑着坐在河边指挥,两次昏倒。恶劣条件使他患了重感冒,恰在这时家中老伴和女儿也生了病,家中5次电话3封家信催他回去。他以桥为重,请人带了点钱捎回家仍继续奋战在工地上。民工们在瞿正浩的带动下,昼夜加班加点,两座大桥主拱仅用42天时间,提前两个月完成合龙任务。此项工程获得省计委、省公路局等组成的检查验收组的高度称赞,验收组称赞此桥梁工程“三个没想到”:“没想到速度这么快、没想到质量这么好、没想到投资这么省”,当时在全省是前所未有的。

 

    担任县政协委员后,他更加增强了自己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群众意识,在本职岗位上的带头作用更加显著。四届县政协组织开展 “联系一个单位、办一件实事、提一条合理化提案”的“三个一”活动,他积极带头参与,并把“三个一”体现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之中。群众反映交通“瓶颈”问题他一一记在笔记本上,结合各年度交通建设计划,优先安排群众最期盼的公路建设工程。工程进入实施阶段,他实地测量,现场指导施工,科学设计,科学施工。据统计,在四届政协开展“三个一”活动期间,他指导测量和指导施工的路桥工程累计节省投资120多万元,被同志们称为“政协的好委员”。

 

                                    (竹溪县政协  吴晓红 孟华丽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