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康县政协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湖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决定》、襄阳市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颁布以后,我们坚持以贯彻省、市委政协会议精神和《决定》、《实施意见》精神为主线,紧密联系我县民主政治建设和转型发展的实际,建立健全制度机制,落实关键措施,创新工作方式,深入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开创了协商民主工作新局面。
一、用制度规范协商程序。实践中,我们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推进制度创新,保证协商民主规范化、程序化。县委高度协商民主制度建设,2014年,习总书记在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发表以后,县委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强协商民主工作的意见》。2015年,省委、市委政协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后,县委积极筹备,精心组织,及时召开县委政协工作会议,县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决定》。每年县委会同政府、政协提出协商议题。每年县委批转印发政协协商工作要点。每次议政性常委会,县委书记、县长必到。常委会进行表决,形成建议案。建议案落实,由县委交办,政府常委会研究落实。每年年底以书面方式向政协答复落实情况。
二、用机制落实协商成果。为更好地发挥协商作用,县政协建立协商成果落实机制,确保协商成果落到实处,有力促进了协商民主。
一是全会发言转化机制。对委员在政协全会上的发言,召开主席会议专题研究,采用“三个一批”的方式及时有效转化委员大会发言。将委员对文化建设、法制建设、生态旅游、旅游交通、作风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作为新一年政协常委会、专委会、活动组、联络处专题调研、视察监督、资政建言课题内容进行转化一批;将委员发言内容转化提案,由提案委审查,经立案后交县政府,由县政府、县政协召开提案交办会议转化一批;将委员发言内容转化为社情民意,择优以《各界反映》编发,送有关分管领导和主管部门作为决策和实施的参考依据转化一批。
二是提案、意见落实机制。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县政协制定了《提案和提案办理工作暂行办法》。近年来,引导政协委员围绕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调查研究,撰写提案,议政建言,共提出提案600余件。建立完善重点提案督促办理、领导领衔办理和协商办理制度,推行提案内容、办理过程、办理结果、考核评议、评议结果“五公开”,推进提案办理协商与界别协商的有机结合,完善同类提案集中协商,加强难点提案反复协商,促进各办理单位落实办理责任,提高提案合格率、落实率、办复率。
三是社情民意反映、办理、反馈工作机制。在后坪镇召开现场会,规范社情民意采集撰写、报送反映、批示交办、办理督办、反馈回复等五大环节,建立政协社情民意反映、办理、反馈“一条龙”的工作链条。几年来,共征集社情民意1000余件,编发《各界反映》280余期,县委、县政府领导签批达180余篇次,《基层建议为社区摘牌减负》、《基层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有“十盼”》等一批质量较高的社情民意得到省委领导批示,一大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经过政协委员反映后,得到了重视和解决,受到基层群众的称赞和拥护。
四是工作落实“三制”。建立主席会议成员工作备案制,政协常委“双评”制,专委会、联络处、活动组工作目标考核制,分层推进抓落实。对主席会议成员主抓和分管工作一月一安排,一月一总结,一月一份备案录,强化落实过程管理,逐事逐项推进落实。建立政协各专委会负责人、活动组长、联络处主任评议政协常委,政协常委评议各专委会负责人、活动组长、联络处主任双向评议机制,进一步强化政协常委核心层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激发政协各专委会、活动组、联络处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政协联络处、活动组、专委会,每年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进行目标考核,定期检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年底硬账硬结,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上台阶。
三、用素质提升协商能力。要推进协商民主,必须提高委员的素质和能力。为此,我们着力加强能力素质建设。
一是开展委员大培训。先后邀请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卞晋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东来保康,对委员进行培训。组织政协干部和政协委员参加全国及省、市政协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升能力素质。
二是开展“三个一”大建设。要求全体政协委员当好一只领头雁,发挥带头作用;当好一盏照明灯,发挥带领作用;当好一支麦克风,发挥代表作用。引导工商联界、经济界政协委员扎实推进委员创业,全县创办“县政协委员创业基地”16家、“县政协委员创业园”27家,网络8万余名城乡群众共同致富。委员在创业中协商建言,在建言中促进创业。在机关事业单位中的政协委员中创建“委员示范岗”,亮委员身份、亮工作标准、亮工作实绩、接受群众评议,引导委员立足本职争先进,服务中心献良策,代表群众建真言。
三是联系群众形成大网络。在委员中普遍实行了联系群众“151”制度,即每1名政协委员联系5名界别群众,每年走访10名社会群众。全县198名政协委员与2000余名群众建立固定联系,夯实了协商办事的群众基础。全县政协委员提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联系群众能力、协作共事能力不断提升,协商谋事,议政建言蔚成风气。
四、用作为彰显协商价值。坚持在决策之前进行调研式协商,在落实过程中进行视察式协商,在重点事项和民生问题上进行民意式协商,先后就“打造都市襄阳后园、建设绿色襄阳示范区”、保康生态文明建设、保康生态旅游试验区、楚文化开发与保护、精准扶贫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协商建言,形成了20份调研报告,县政协每年向县委提交建议案,提出前瞻性意见,助推全县形成了以生态旅游为龙头的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格局。特别是关于沮水流域保护的调研协商,引起了省政协的重视,省政协组织地质、水文、矿产、文化、文物专家来保康调研视察。市、县分别出台沮水流域保护的意见措施,沮水流域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得到加强。
探索民主监督的新模式,把政协民主监督与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经济监督、司法监督、干部人事监督、舆论监督融汇贯通,形成“1+6”协商监督新方式,实施专题监督、委派监督。有计划地向农业局、卫计局、粮食局等单位委派民主监督员,针对各个单位不同情况确定的监督主题,各民主监督小组通过走访、调查、视察、座谈、问卷、参加受派单位相关会议等多种方法,掌握动态,发现问题,提出民主监督建议书,帮助部门和单位改进工作、转变作风、推进落实。保康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可喜成绩中凝聚了政协协商民主的智慧和心血。
(保康县政协研究室 王俊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