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凤,1971年师范毕业后,分配到三湖农场中学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她拜长者为师,以学生为友,让知识在三尺讲台上放射出绚丽的光彩。1979年,因工作需要,她奉调来到农场工会,先后担任过干事、女工主任、副主席等职务。1990年,她挑起了工会主席的重担。几年后,又相继任农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三十多年来,她为三湖的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干部职工称赞她是求真务实的人民公仆、勇挑重担的共产党员、名副其实的贤妻良母。
公仆的追求
王以凤36岁就走上了领导岗位。这位从农场职工家庭走出来的干部,从人民教师成长起来的公仆,既拥有农垦人的坚毅与顽强,也饱含知识女性的执着与温和。
妇科病是摧残妇女身心的顽疾。看着姐妹们病魔缠身,王以凤心如刀绞。1990年,她担任工会主席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工会女工委、计生办和职工医院的同志,深入生产队和企业进行妇科病普查。十多年来,妇科病普查不仅成为三湖的一项常规性工作,而且,普查次数也由原来的每年一次增加到两次。如今,三湖妇女的妇科病患病率已由原来的30%以上逐年下降到7%左右。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已经成为三湖妇女的共同认识。
三湖农场农业职工退休纳入社会保险后,一部分人因为各种缘故没有参保。为了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王以凤每年秋冬都带领社保工作人员通过召开会议、散发宣传资料和面对面进行政策解答等形式,广泛宣传动员职工参保。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孤寡职工,她还帮助他们想办法筹钱缴纳保费,让他们老来生活无忧。仅3年时间,三湖已有近4000名农工参加了社保。
2005年,王以凤开始负责来访接待工作。基层群众上访,情由各异,态度迥然:咨询政策制度的和颜悦色,反映农场工作存在问题的言词激烈,倾诉家庭困难和纠纷的涕泪双流,借故与农场扯皮的横眉怒目。无论是接待哪一类来访者,她总是先端上一杯热茶,然后认真倾听,一一记录。但凡当时能够解答的,她决不让来访者心存半点疑惑。一些理解政策有偏差或借故扯皮的来访者,待听完她耐心细致的说理解释后,大多都能气顺心平。她说:“这几年做来访接待工作,我遇到过在办公室拍桌骂娘的,在家里出言威胁的,在路上吐口水的。我受过很多委屈,也流过不少眼泪,但每当想到自己是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一切也就释然了。”
党员的情操
已近退休年龄的王以凤身兼多职,分管着三湖农场的党务、纪检监察、工会、计划生育、社保、来访接待等十多个方面的工作。不管白天还是黑夜,她都毫无怨言地对待工作。早几年,丈夫对她有些不理解:“都五十的人了,又患眩晕症,还这样没日没夜地为工作操劳,把身体熬坏了怎么办?”王以凤知道丈夫的好意,她笑笑说:“组织上既然安排我抓这些工作,我就不能辜负组织对我的信任,要尽最大努力多为党、多为职工群众做点事。”丈夫听了,只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前些年抓计划生育工作,王以凤也是身先士卒。2001年,为追踪一位计划外二胎孕妇,王以凤和她的同事连续四天跋涉于鄂西群山之中,直至大年三十硬是将那位孕妇安全带回农场。随后,她还亲手服侍那位孕妇接受了引产手术。
王以凤大局意识极强,始终坚持维护班子团结。她时刻不忘的一句名言是:容得下人,容得下事,既讲原则,又讲感情。与班子成员之间,她做到政治上互相信任不猜疑,工作上互相支持不拆台,思想上互相交流不隔阂,出现问题互相谅解不指责。她的努力,为三湖农场领导班子能够形成持续的合力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慈母的泪珠
一个成功的女人,付出的代价往往要比男人更大。王以凤成功的背后,有几多辛酸和苦涩。作为一名领导,她经常要下基层调研,要去联系点指导工作,要去各地开会,很多时候无暇顾及家庭。她常常自责,没有尽到妻子和母亲的责任。但为了事业,为了职工群众,她没有考虑个人得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
十多年前的一天傍晚,王以凤拖着疲乏的双腿挪到家时,只见不满十岁的儿子躺在地上直说胡话,一摸额头,烫得像火。她急忙请来邻居帮忙把孩子送进医院,确诊为急性肺炎。打点滴的三个多小时的焦急等待中,她心痛欲裂。想想长年为企业营销奔波在外的丈夫,想想自己对孩子的照料不周,一阵愧疚袭上心头。看着儿子那泛黄的小脸,她的眼泪扑籁籁直往下掉。而此时此刻,她只能在心里反复一句话:“儿子,原谅妈妈。”
2006年9月,一名年轻职工不幸去世,家中剩下老母亲和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她闻信后当即会同分场、生产队干部帮助那家安排丧事,让工会从经费中挤出钱来给予救济,并同学校协商解决了孩子上学的“两免一补”问题,还将自己身上仅有的400元钱捐给了那个不幸的家庭。
在三湖农场工作的38年中,王以凤先后二十多次分别被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工会干部、纪检监察工作先进个人、重视妇女儿童先进个人。
(江陵县政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