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襄阳市樊城区汉江街道星河家属院,丹桂飘香,车辆进出抬杆起落井然有序,居民脸上笑意盈盈。很难想像,眼前这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小区,曾因道闸闲置、停车混乱等问题饱受诟病。如今,道闸“活”了,民心“暖”了,这背后正是区政协以一线协商为笔、以重点提案为墨,交出的一份热气腾腾的“樊城答卷”。
今年,为提升一线协商成效和提案办理质量,樊城区政协从全区115件提案中筛选了21件重点提案作为各镇(街)政协工作站一线协商重点议题。根据安排,汉江街道政协工作站围绕重点提案“加强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开展一线协商活动。为破解这一难题,街道政协工作站整合全街政协委员力量,成立了由区政协委员兼第一提案人申苡维、李泽喜为组长的提案办理协商小组,聚焦老旧小区改造“后遗症”开展集中走访调研,最终选定问题突出、极具代表性的星河家属院作为试点。
提案办理协商小组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后遗症”开展调研
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星河家属院,是个典型的小微型老旧小区,仅2栋楼、60户、150人。2024年10月,小区完成了改造施工工程,但基础设施长效管理机制缺失、责任不清、资金缺口大等深层次问题随之浮现,尤其是崭新的道闸系统,因故闲置成了“摆设”,院内机动车乱停乱放、管理混乱,居民怨声载道。
“道闸长期闲置看似一件小事,背后折射的是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的缺失,我们就以激活道闸为突破口,梳理各方责任,推动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申苡维说道。7月中旬,街道政协工作站组织区政府政务督查室、提案承办单位区住建局、政协委员、道闸供应商、社区居委会及居民代表共30余人在星河家属院召开现场协商会。
会上,症结很快被找出,因小区改造施工方未结清款项,拖欠了道闸供应商货款,导致关键的软件系统未能安装,道闸无法正常使用。
面对这一现实难题,政协委员们结合前期扎实的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多元筹资、共担共管”的解决思路。建议通过“政府补一点、社区筹一点、居民出一点”的方式统筹解决资金缺口,同时引入智慧停车系统,居民每车位每月缴纳50元停车费用于道闸后续运营维护,通过规范化管理和合理收费,逐步实现“以场养场、良性循环”。此外,委员们还提出,由社区牵头组建居民停车自治小组,负责日常管理,详细公示资金的使用计划和明细,强化群众参与,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区住建局将积极制定解决方案,我们力争在30日内完成道闸系统调试。”
“国投公司将积极安排施工队承担软硬件设施的安装工作,顺利完成道闸系统的启用。”
“我们作为设备供应商愿意为小区免费提供一年的技术支持。”
“社区将在30日内引导居民组建停车自治小组,制定小区停车管理公约。”
……
针对此次会议中梳理出来的道闸启用、资金落实、小组组建、公约制定等12条协商意见,区政府政务督查室和提案办理协商小组向责任单位送达《提案办理进度单》,明确各责任单位的工作职责和完成时间节点,并建立“协商事项销号管理”动态台账,将各项任务条目化、清单化。
在各方的努力下,困扰了小区两年的道闸问题终于在9月份得到了解决。同时,此次协商不仅盯着“马上办”,更着眼“长久立”,在政协委员们的协助下,小区梳理了自治组织架构,明确了骨干职责,完善了协商议事规则,为后续规范管理夯基垒台。
星河家属院居民围绕小区管理事项进行投票表决
目前,星河家属院停车秩序满意度从协商前的30%提升至90%,居民相关投诉归零;居民自治小组运行良好,制定了《小区车辆管理公约》;通过居民大会商议,60户居民每月只需出6元的管理费用,用于小区内公共设施使用、维护垃圾清运等支出。
区住建局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樊城区共有老旧小区644个,长效管理一直是基层治理的‘硬骨头’,像星河家属院这样的小微型老旧小区更是难中之难,政协委员组织的这次一线协商活动,为我们办理提案提供了‘解题样板’。我们将系统总结提炼星河家属院的经验,加快在全区复制推广。”
星河家属院这一实践,推动了提案办理从“文来文往”向“人来人往”转变。区政协主席李夫勇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一线协商提案办理工作,以更多立竿见影的“小切口”,推动提案办理提质增效,持续惠及“大民生”。
(襄阳市樊城区政协 占梦月 襄阳市樊城区政协汉江街道政协工作站 王吕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