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政协委员关于城建城管工作视察活动,大家有目共睹——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城市规模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城市环境有了大的改善;城市活力不断显现;城市品牌价值急剧提升;城市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文明程度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也日益攀升。但是,本次,调研座谈会,希望大家本着‘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提不得了’的观念,真心实意地献计献策,多提意见与建议,少谈上述成绩。”7月21日,老河口市政协调研工作座谈会上,政府负责人同志发自肺腑地说。
质疑“三无小区”问题
老河口市政协今年第28期《民情反映》以《我市近120个“三无”小区亟需规范管理》为题,集中反映了该市老城区范围内“三无小区”(即无主管单位、无物业管理、无治安防范措施)的管理现状,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既要按领导意图,又要符合百姓心声。今年我市建设部门直接负责的城建项目有19个,总投资9.6亿元,其中2014年计划投资5亿元,到目前,已投4900多万元。可以说,这些‘亮点’工程,规划建设管理都很不错。问题是,这些重点工程投资几个亿,而老城区内众多的‘三无小区’问题却依然突出,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调研组牵头人,老河口市政协副主席刘亚林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对于‘三无小区’的问题,我们建设局高度重视。” 参加座谈会的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周斌接过话题答复道:“根据政协委员反映的情况,我们通过深入调查摸底,掌握了‘三无小区’的基本情况,并针对一些突出的问题,追列计划,挤出资金,及时进行治理。”
据周斌介绍,目前老河口城区有上百个小区存在“三无”问题,小区居民对路灯、下水道、路电气等基础设施问题反映强烈。对此,建设部门十分重视,积极向市‘五城同创’办汇报,争取支持,同时,制定改造方案,选择5个小区作为试点。最先拿友谊路社区动力头小区开刀。该小区共75户,需改造面积827平方米,主要改造内容12项,包括路面硬化、下水道改造、停车棚更新、路灯安装、线路整改、垃圾道修建、值班室建设等。目前,正在按照计划有序实施中。
“建设局单纯这样做,我们感觉并非最科学最明智选择。”杨春艳委员继续追问发言,“因为试点并不代表全部,更不是走过场。如在上述试点区域边的闹市区幸福小区,几十名居民为‘三无小区’事上访几年,甚至围堵市委大门,要是采取先试点后其他,恐怕难以赢得老百姓通过,所以,我们建议建设部门要试点与其他区域双管齐下,切不可顾此失彼。”
与会的其他委员也纷纷提出有关新旧城区中“道路清肠”问题。
针对委员的意见,周斌解释说:“大家提出的意见都非常好,表明了大家‘爱我城市、关注民生’精神和姿态。其实,正如大家所说,今年以来,市里虽把重点放在新城建设,但对老城区各项功能的提升,也有较大的动作。”
据周斌介绍,今年建设部门投入资金300多万元,铺设科技产业园、城南新区和316国道供水主管道16000多米,促进了新区建设快速推进。在抓好新城区管网建设的同时,及时对老城区管网逐步进行改造升级。1—6月投入120万元,先后对商业街、胜利路等处2100米供水主管道进行改造,使老城区供水条件得以改善。又集中一个月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道路清肠”行动。先后对北京路明星电影院对面道路积水、看守所门前下水门道不畅和二期经济适用房门前道路改造及雅斯旁的护城河漂浮物进行了治理和打捞,对国税局门前道路塌陷进行了维修,活动中共计维修沥青路面1400平方米、水泥路面800平方米、人行道1100平方米、沿石900平方米、灌缝600平方米; 疏掏主次干道下水管道20公里,更换各类检查井2593座,维修排水管道1600多米,累计完成投资133万元,优化了城市居住环境,极大的方便了市民出行。
支招垃圾污水处理
垃圾怎么收运,污水如何处理,能不能达标,管不管长远,对于这些问题,委员们尤为关注。
据环卫部门介绍,今年老河口市启动了仙人渡、薛集两镇2座垃圾转运站建设,老城区新投放1000个防高温垃圾桶,增加2台后挂式垃圾收集车,极大地方便了城区垃圾收集和转运。
“必须有一个管长远的规划,形成一个长效机制。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从一开始就健身防病,常态化的落实体检。比如,霞飞路的污水处理厂前几年建厂不久,如今又要搬迁,问题是当时规划时刻,为什么不进行前瞻性设计呢?这种朝令夕改之法,即会造成城市资源浪费,又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形象问题。”朱逢雪委员发表自己的见解。
针对委员们提出的问题,城管局负责人也当场采纳并且制定了,改进办法。比如:按照市场经济的理念,采取市场化的办法,解决城市管理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由城市管理的直接投资者转变为引导投资者,通过制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城市管理活动,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二是推进城市资源商品化。将无形资产有形化,推行街道广告经营权、公共设施冠名权无形资产的转让、拍卖和租赁,使其进入营运状态,拓宽城市管理筹资渠道。三是加快城市管理企业化。转变“政府包揽、垄断经营”的传统思维,将政府部门经营性职能转由中介组织承担,开放作业市场,对城市管理养护作业等项目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调动经营主体的积极性,达到降低城市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效率的目的。四是要把握好建设的时序性。城市布局的调整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新建和改造,必然涉及到大量的城市拆迁,这就需要认真研究分析拆迁带来的建设成本上升问题,合理控制拆迁安置、土地购置等成本在城市建设中的比例。把握好开发建设的时序,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要让有限的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挑刺“违建”整治工作
违法建设屡禁不止,是国内从数城市的通病。病根何在,猛药何来?参加视察调研的委员们也直面问题,进行解剖。
“随着旧城改造步伐不断加快,部分居民受利益驱动,私自违章抢建房屋;个别基层组织和有关部门发现违法建设不闻不问、不予制止,甚至部分干部带头并鼓动村民违法建设,使违法建设未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给城管执法后续治理增加了难度。加之,拆迁补偿政策与实际操作不符,提供保障性过渡住房的疏堵结合机制不健全,使得部分确需建房的居民不得不违建,市民情绪大,上访不断,为正常查违工作带来了巨大阻力。”面对查违拆违难的根源和背景问题,城管部门也十分头疼。
还没等城管部门负责人介绍完,委员们立刻质疑和发言。
“当城市管理与个人利益出现矛盾时,个别市民往往把公共意识抛在一边,甚至出现暴力抗法或擅自在媒体无端恶意炒作现象,这并不代表主流,问题是,在这当中,我们执法部门是否始终在依法行政与严格执法?”
“是啊。我们说‘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句话,不能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特别是在查处违法建设工作中,要真正地严格地进行落实,一经发现,坚决拆除,决不预留空间,决不给以土壤……”
每挑一刺,必支几招。座谈会上,委员们与有关部门面对面地协商,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政协的座谈会第一次开出了“火药味”——有人尴尬,有人脸红,有人动气,但最终是感谢,是笑纳。
火药味掩不住真诚、生动、和谐……
(老河口市政协 张香玉 张俊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