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县政协

麻城市政协为乡镇工业集中区问诊把脉做好规划

2014-09-16 02:12:31  
字体大小:【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农民洗脚上楼,他们要生存、要发展,上楼后还需要上班。工业是城镇化的有力支撑,调研工业集中区,就是要破解发展瓶颈,传递政协好声音。”7月10日,在麻城市政协乡镇办工业集中区发展情况调研总结座谈会,政协主席戴福生抛出了中心议题。


    据了解,麻城市针对全市二十个乡镇办产业特色与资源优势,进行科学定位,提出了不同的策略与路径。为了进一步把乡镇工业集中区打造为坚强后盾,形成城镇化的产业支撑,6月10日至7月10日,麻城市政协由各主席、副主席带队,组成三个调研组对该市六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采取实地察看、问卷调查、座谈讨论、材料征集等方式,对工业集中区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剖析。调研报告几经修改,最后才提交到总结座谈会上讨论。


    “企业竞争,遵循的是丛林法则。国有企业、城市大型企业,虎视眈眈,弱肉强食,乡镇企业就像弱小的食草动物,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包围圈中突出重围,的确不容易。”程志远委员率先发言,他分析了面临的实际困难,建议市政府要出台支持乡镇企业更有力的支持政策,包括退税与融资,要有真金白银。


    “弱小的乡镇企业必须要向工业区集中,只有这样抱团取暖,产生聚集效应,才能突出重围。”鼓楼办事处主任柴晓峰分析了该办事处电子厂的典型事例,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陷入外销无路、内销无门的尴尬境地,后来通过整合,加强研发,终于起死回生。他指出,工业集中区可以充分利用公共设施,降低企业道路建设、管网铺设、污水处理、外围管理的成本,提升其竞争力。


    “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工业园要进行战略定位,要打造主导产业,要培植龙头企业,集中到园区的企业必须跟主导产业有关联性,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产生聚集效应。”在企业界打拼多年的委员陈兴潮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园区必须做好前期规划,一是科学定位,做出特色产业,二是园区布局、功能区划、基础设施都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


    “创新当然是企业崛起的唯一路径,但对于比较弱小的乡镇工业有哪些创新的办法与路径,调研报告中没有深入探讨。”针对调研报告中大而化之的表述,熊喜芳委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创新应该是调研报告论述的重头戏,建议园区发展要结合现有的资源和条件进行研发,避免同质化恶性竞争,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石材产业为居民带来了收入,但污染非常严重。麻城虽然采取了许多治理措施,效果仍不明显。新建的石材产业园,一定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严格的标准,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对于自己亲自考察过的石材工业园,政协副主席刘德才深有感触。


    ……


    几经讨论,一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摆上了麻城市委书记杨遥的案头。在《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中,调研组以翔实的资料剖析了工业集中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科学规划,准确定位。要求做好园区的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并加强规划管理。二是创新模式,破解难题。提出了搭建融资平台,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实施优惠政策,创新招商模式。三是优化环境,提高效能。建议政府落实“一表制”审批、“一费制”收费,建立绿色通道,营造优良的服务环境。


    调研报告引进了麻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发展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对策。市委书记杨遥对政协的调研报告进行了高度评价,指出工业化是实现城镇化的坚强脊梁,政协关注市委中心工作,提出的报告很有份量。


(麻城政协文史委  蔡金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