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县政协

武汉市江夏区政协提案推动破解“谁来种地”的难题

2014-09-16 02:07:21  
字体大小:【

 

    在近日召开的江夏区三农工作会议上获悉,全区已培植50亩以上种植大户291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已发展到654家,其中规模经营农田面积超过10万亩,引进职业农民和种植能手近千户,全区农业企业通过自建基地、订单生产等方式发展农业生产12万亩次,武汉市江夏区政协关于筑巢引农的提案,推动了“谁来种地”难题的逐步破解。


    近年来,在土地流转政策的推动下,武汉近郊农村迎来社会资本投资热潮。但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田耕作劳动力短缺矛盾突出,众多新建的设施完备的农业基地不同程度上面临着“无人种地”的困境,农业企业叫苦不迭。


    针对这种情况,江夏区政协冯国民等委员历时一年多,通过深入企业、农民中调研走访,找出了导致农业企业 “种地难”的七大难题,即技术人员难招聘、生产能手难引进、企地矛盾难协调、销售渠道难畅通、生活设施难配套、社会治安难管理、教育卫生难平等,并在江夏区政协四届三次全会上,提出了《关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提案》。建议大力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和现代职业农民,着力培育一批骨干农民;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和合作农场,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质量;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加强农产品营销,促进农业科技供需对接和成果转化。


    只有筑好巢才能引好农,江夏区政府高度重视该提案,迅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仔细研究,采纳相关建议,出台了具体政策。农业部门先后在20多家农业企业建立了专家联系点,定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协调土地规划部门解决企业生产用房用地手续,组织武汉多家大型超市与农业企业开展对接,通过网络、报纸等信息平台招聘技术人员和种植能手;公安部门加大企业生产周边治安隐患排查整改;教育部门出台新政策,妥善解决外地农工子女就近就学;地方政府成立工作组,明确责任人协调企地矛盾。全区24家1000亩以上的农业企业生产基地先后招聘农业专业技术人才52名,引进安徽、湖南、浙江等地种植能手1231户,种植面积达2.2万亩,其中葡萄、草莓、蘑菇、野菜等形成特色规模, 8家农业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农民调整种植结构6万亩,亩平增收2000元。


    据悉,江夏区将培植专业种植大户、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培植农业企业、引进职业农民和种植能手种田,四措并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014年将进一步重点培植壮大20家规模示范社;全区农业企业通过自建基地、订单生产等方式发展农业生产突破15万亩次;引进职业农民和种植能手近200户。


(武汉市江夏区政协  冯国民  涂亚娟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