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华容区政协理论研究会成立两年多来,立足运用载体整合资源,多种方式集合骨干的思路,积极探索基层政协理论研究会服务大局,彰显特色的做法,收到了明显效果,主要采取三条措施:
运用载体,搭建理论研究平台。利用区政协网站、区电视台《委员议政坛》栏目、区政府网站政协网页及区政协简报等平台,先后开辟政协领导理论新观点、党政干部说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等专题,因地制宜让有关载体反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探索理论与实践的做法和创新理论与实践的举措。如我区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区,重点围绕农村新社区建设向前推进,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社区如何发展新型产业,产业促进增收这一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区政协理论研究会集中一周时间对恒大、横山、粑铺等三个新社区进行调研,通过座谈、走访、问卷等形式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依托恒大集团发展建材业、依托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种养业、依托股份制新社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建议,并形成了《华容区新社区建设要注重产业发展》的理论文章,区委书记刘军、区长陈攀作了批示,《中国政协理论与实践》全文记录这一内容。
联系实际,兴起理论研究之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这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大基础理论课题,也是各级政协在履行职能中不断探索的一个紧迫的实践课题。区政协理论研究会成立后,选择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就是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在杨建成副主席、会长的带领下,组织常务理事和理事先后深入区、乡镇调查研究,基本摸清了党委政府和政协自觉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三在前、三在先”,推进党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做法,逐步形成了主席会议重点协商、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和全体会议整体协商的多形式、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协商格局,市政协在我区召开了现场经验交流会,在全市推广了这一做法。
民主监督是政协三大职能之一,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的民主监督,既是各级政协不断探索的实践课题,也是研究会深入思考的理论课题。去年6月,区政协理论研究会通过调研,系统总结我区政协不断创新形式,完善机制,运用提案、建议案、反映社情民意、专题视察、民主评议、选派监督员、委员大会发言等形式,广泛开展民主监督,形成了“六位一体”的民主监督新格局的好做法。同时,也发现了在推进民主监督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一些党政部门对民主监督思想认识有偏差,监督机制不健全,实际操作难度大,监督实效不明显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要提高认识,营造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创新方法,探索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健全制度,完善民主监督新机制;加强领导,提高民主监督实效的几点建议,并以《怎样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为题开展“六位一体”活动,在区政协此项活动的带动下,区政法、农林、信访、文化等部门也组织相应内容的调研,从不同角度撰写有关理论文章,形成了多部门、多渠道勤调研、勤探索、勤实践的良好氛围,我区实施的农村网格化管理的经验得到省市充分肯定。
突出特色,转化理论研究成果。研究会成立两年多来,坚持以理事为主体,以界别为依托,以课题为纽带,组织有关人员,围绕区政协常委会的中心工作,抓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这两个基础理论课题,有重点地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内容详实、观点鲜明、论证周密的调研报告。这两个调研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调研形成的意见和建议引起区政协常委会的高度重视,作为重要参考进入决策程序;二是提出切实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及时采纳,起到了建言立论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的特色。在此基础上,我们定期集合新闻写作、农业科技、教学教研、生态种养等协会骨干组织联合走访,抓住农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理论层面进行研讨,如农民反映盼望农村科技及时指导的问题,联合骨干向区委、区政府提出《关于加快农村科技推广步伐的建议》,被党政部门采纳,投资100多万元建成的“110”指挥中心,配备专车、专人开展活动,此举得到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长万钢肯定。实践证明,只有突出政协理论特色,理论研究成果才能出亮点,才能“鲜”活起来。
(鄂州市华容区政协 陈庆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