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来成
2004年,潜江市政协换届时,我被组织推荐成为一名政协委员。当我捧着鲜红的委员证书的时候,心情既紧张又欣喜,一种神圣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在政协这个大家庭中,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了解,使我懂得了做一名合格的委员必须要发挥自身优势,深入体察民情,充分反映民意。为此,我将“铁肩担道义,为民代好言”作为座右铭,把满腔政治热情转化为“提案”情结。
市供销大厦是一个债台高筑、资不抵债的特困企业。2000年初,企业关门歇业,职工全部下岗。为了启动企业经营,市政府把供销大厦列为全市10家改制试点单位之一,确定了整体招商,先租后卖的改革思路。通过招商引资,市供销大厦与上海华联股份公司,福建飞跃贸易公司组建了潜江市华联超市有限公司。公司坚持规范管理,诚信经营,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商业信誉,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同时也遇到了因执法环境不宽松带来的麻烦和压力。有些部门经常进入华联超市执法,动不动就立案查处,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扣留财物、罚款等,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
对这些事情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国家的政策要执行,部门的管理要服从,历史的包袱要消化,职工的矛盾要平衡,这样的经济发展环境怎么能搞活企业,怎么能搞好招商引资,怎么能发展经济?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一名公司的负责人,在亲历了这些事情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甚至是夜不能寐。怀着一种神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在其它企业调研的情况,撰写了《预警执法应成为优化经济环境的一项基本措施》的提案。提案建议市委、市政府将“预警执法”作为优化经济环境的一项硬措施,要求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时,对企业的一般性违规行为,先行预警后,再进入行政处罚程序;建立行政处罚“隔火墙”制度,在一般违规行为的行政处罚决定下达前,相应的部门应将处罚事由、依据、标准告知政府授权的有关部门(如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经了解审查后方可下达,能不处罚的坚决不处罚,确要处罚的其额度就低不就高。执法应注重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讲究规范和灵活,能变通的应予变通;预警就是变通,变通就是经济环境的实质性优化;向社会公布和查处不规范执法的典型人和事。
提案立案后,市政协主席、副主席认真阅读了提案,主席会议确定为重点提案办理,并以《提案送阅件》的形式报送市委、市政府领导阅示。时任市委书记刘雪荣阅后批示:“此建议值得重视,请市政府法制办、市机关效能监察中心(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的有关规定,并根据此建议研究具体办法。”市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市机关效能监察中心也对提案作出答复,并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征求本人意见后,向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预警执法等制度的建议。随后,全市16个执法部门认真梳理出537条预警执法目录,使预警执法有法可依。自预警执法推出以后,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共下发2180份预警通知书,2100余名经营者自我纠正了轻微违规行为,5000余家个体经营户从中受益。对轻微违规行为先预警后执法,既不影响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又维护了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这种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广泛欢迎。
提案收到了明显的实效,引起了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潜江日报》、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近百家报刊、网站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反响。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非常喜欢摄影这门独具魅力的艺术。2003年市摄影家协会成立时,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群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摄影创作群体中,有的游历名山大川,用镜头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大自然的神韵;有的行走于熙熙攘攘的人群,用胶片感光城市的形态与变迁;有的留心点点滴滴的市民生活,用镜头捕捉对生活刹那间的感悟;有的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用心灵聚焦百姓的喜怒哀乐。每一幅作品不仅凝聚了作者的心血,而且展示了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协会成立以来自筹资金举办了四次大型摄影展览,出版摄影画册2本和《潜江摄影》内部刊物10期。
会员在全国、省、市各类报刊发表作品300多幅,其中近100幅作品获奖,为宣传潜江三个文明建设,展示潜江风情,丰富潜江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贡献。尤其是在“曹禺文化周”期间,广大会员怀着对曹禺无比崇敬的心情,端起手中相机,克服门票昂贵、摄影创作空间受制约等困难,以眼到、手到、心到捕捉瞬间艺术的能力,在不同主题的纪念活动中成功抓拍到一个个具有珍贵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精彩镜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摄影展和武汉1+8城市圈摄影展中也争得了荣誉,受到好评。不少会员自费创作,对全市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城市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等各方面的诸多环节都进行了精心拍摄和真实记录,为当代和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活跃的群众文化团体,会员创作的反映潜江风貌、经济建设成果和讴歌和谐社会的优秀作品,却没有固定场所进行展示,供市民欣赏。作为摄影人我亲身经历了协会为办好摄影展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摄影人以满腔的热情和心血为群众奉献的精神文化大餐,需要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为摄影人鼓与呼,为他们争取一个活动的舞台和阵地,我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在2005年的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我提出了《在南门河游园设立摄影宣传画廊》的提案。提案建议由市政府出资,市摄影家协会具体负责,在南门河游园建一个固定的摄影画廊或橱窗,作为非盈利性的专门展览图片、公告政务、市情的窗口,以丰富广场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潜江。市政协将提案专报时任市委书记刘雪荣阅示,刘雪荣书记作了“此建议很好,应予大力支持”的批示。
2006年7月20日下午,市政府副市长郑家荣,市政协副主席廖盛荣、刘晓英就修建摄影之窗有关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市政协提案社会法制委员会、市建委、市规划局等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研究落实了画廊的名称、选址、施工方案、管理、产权等问题。9月28日,《潜江摄影之窗》建成正式投入使用,由摄影家协会组织创作的首批80幅新农村建设摄影作品也同时展出。当市委书记张嗣义与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樊德寿揭开幕布时,一股浓郁的水乡气息扑面而来,一幅幅反映潜江新农村建设成果的摄影艺术佳作在光线、影调、色彩、线条等诸多元素的神奇变幻中,演绎着一曲和谐灵动的优美乐章,络绎不绝的市民来到这里驻足欣赏,领略摄影艺术的独特魅力。
《潜江摄影之窗》建成后,成了南门河游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每天清晨或傍晚,参观人数最多。人们在晨练、健身、散步的同时,欣赏精美的摄影作品,得到高雅的艺术享受,心情十分愉悦。不少小学、中学的学生还到《潜江摄影之窗》前用笔记、作文、速写的方式,将摄影作品中的人物、场景、风情记录下来,作为自己的课外实践。环保、交通等部门与协会联系,在这里举办了专题摄影展。
《潜江摄影之窗》修建后,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樊德寿、副主席吴志坚和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省新闻摄影学会秘书长、湖北日报摄影部主任杨发维等先后来到潜江进行参观指导。《湖北日报》的摄影品牌栏目《焦点》还用一整版的篇幅,以《他们记录新农村》为题,对《潜江摄影之窗》和摄影人进行了深度报道,《潜江日报》也在《写真》栏目中推出了整版报道。在最近出版的《幕后——我身边的摄影记者》一书中,书作者、湖北日报《焦点》栏目主编曾玉梅专门介绍了《潜江摄影之窗》和摄影人,用饱含深情的笔墨,表达了自己的可敬之情。
提案的办理效果,出乎我的意料。同时,充分说明了市委、市政府对提案工作的重视,对政协工作的支持,更加坚定了我履行政协职能为民代言的信心。
(作者是潜江市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