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提案工作

来凤县药业产业化发展始末

2014-09-15 23:54:04  
字体大小:【


来凤县政协提案委员会


    初秋时节,来凤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我们说,中药材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野生药材变成了人工种植,生产方式从零星到大面积规模发展,经营方式从小农经营到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规模经营,收购从分散自由收购到定点规范保护价收购。全县药业种植总面积发展到60000亩,外销药材总量突破6000吨,销售收入突破8000万元,创税500多万元。全县规模药业企业发展到12家,安置就业人员600余名,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00多名,帮助农民年增加收入800多万元。来凤县药业产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源自于政协委员的提案。

    来凤县与湘渝边区接壤,是鄂湘渝3省市边区的物资集散地和中转站。由于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适合多种动植物栖息生长。如果说恩施州是华中地区的天然药库,来凤县则是这药库之腹。境内生长着丰富的五倍子、藤茶、厚朴、麦冬、半夏、鱼腥草、白术、黄连、白花蛇、五步蛇等动植物药类165科,1084种,分别占全州药用动、植物186科2088种的88.7%和52%,其中家生品种114种,野生品种970种。地产绿色资源十分丰富,是企业发展,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一大资源优势。

    但是,由于体制的变革,昔日对开发中药材发挥了重大作用的供销社,已经没有往日的风光,来凤县的地方药业产业因此一度处于停顿状态,原有的资源不仅未能发展,反遭破坏,外贸出口锐减,农民减少了大量收入。这一现状引起了县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2001年,来凤县政协五届三次会议期间,县政协委员、翔凤镇科技副镇长刘亚军等10多名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关于《发展来凤县药业产业建议》的提案,但未予立案;2002年、2003年,县政协委员又连续两次提交发展药业产业的提案,结果是又未立案。总认为来凤县耕地少,不利于发展药材;药材药材,少了才是药,多了就是柴,药材在来凤成不了气候,形不成产业。同时,受烟产业、烟财政、烟企业的影响,严重忽视了药业产业的发展。因而,来凤县药业产业的发展走在全州8县市的最后。

    钟情于药业产业的县政协委员,对认准了的事不肯罢休。2003年,恩施州委、州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药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后,农业界的政协委员立即组织7名药材技术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县政协委员3名),用了3个多月时间,调查了98个村、4家医院和药铺、4个中药材收购点,走访了400多位老药农,召开座谈会110多次,对全县的药业产业情况进行了调查。旧司乡黄土坝村有一位80多岁的老药农告诉调查组,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来凤枳壳就在全国质量评比中名列第一,被命名为来凤枳壳。在地产药材种类中,适合来凤大面积发展的品种40多个,过去常年收购的品种有180多个。当时已有药化企业7家经营药化产品20多个,全县人工种植药材面积3800多亩,产量10000多担,发展形势很好。

    调查组对来凤县药材发展的主要症结和有利条件认真分析、研究和论证,撰写了专题调查材料。在来凤县政协六届一次全会上,洪瑜香等委员以调查材料为基础,提出了《利用华中药库优势,发展我县药业产业》的提案,并在全会上作了系统的发言。医药卫生界的政协委员受到启示,也在会期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我县药业产业的建议》的提案。

    提案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政府及时召开了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药业产业发展问题;县委把发展药业产业的调研课题交给了县政协。县政协决定把发展药业产业作为2004年的重要课题作进一步调查研究,为扭转来凤县药业发展被动局面尽力献计献策。并由经济委员会牵头,组织政协委员和药业技术人员再一次进行了42天的调查,走遍了全县189个村的山山水水,与乡村干部、医院、药业企业、民间中草药师促膝谈心,对国土、气象、水利、药材资源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撰写了长达15000余字的调查报告。

    随后经县政协六届四次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发展药业产业化的建议案。县委、县政府及时采纳,迅速成立了县药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县长黄树立,县委副书记郜志中分别任正副组长;设立了县药业产业化办公室,负责抓药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规划编制工作。一个多月后,一份长达50000多字的药业产业化编制规划完成,经县人大审议通过,成为来凤县“十一五”药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县委、县政府从速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确定药业产业为六大支柱产业之四,并把2004年定为药业产业化建设起步年,打造药材品牌的重要年,使药业产业化建设进入了迅猛发展的轨道。

    半年后,全县新发展药材面积9017亩,新增药业龙头企业5家,投入资金920万元,当年药材收购量达10622吨,实现销售收入5719万元,提供税收186万元。药业企业在全县形成了统一目标,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实施的机制,有效地整合了财力,形成了合力,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购、加、储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基本形成,县药业产业化办公室也改成了常设机构。

    来凤县在抓中药村产业时,注重抓龙头带动作用,在众多的企业中,重点扶持了3家企业。

    祥合魔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以魔芋良种繁育、种植、加工和特色中药材为主。有魔芋和药材两个基地,魔芋基地2500亩,建有武陵山区农副产品收购加工中心,占地22亩,投资280万元,年加工魔芋精粉800吨。魔芋基地被恩施州魔芋研究所授牌为清江花魔芋良种繁育基地。还建有科技示范原种(种苗)繁育中心,既是县内生姜、花卉脱毒种苗繁育、种植示范基地,又是魔芋、黄金梨低山种植示范基地。

    2006年,公司实现产值850万元。计划在“十一五”期内,形成两万亩特色魔芋、药材基地,成为产值过亿元,利税突破两千万元的现代农业科技企业。2007年5月25日,日本福田食品株式会社董事长佐藤繁男在公司考察时说:“魔芋加工设备起步虽晚,但起点较高,设计合理,科技含量高,产品品质是目前是中国最好的。”药材基地种植厚朴4000亩,黄精400亩,首乌400亩,白术500亩。累计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2006年,公司向外销售药材400多万元。2007年已签订白术购销合同50吨,丹皮30吨,虎杖1000吨。公司被评为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合顺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中西药批零兼营、中药材种植、开发的综合性民营企业。其主要经营方式是以自己组织生产的植物原药为载体,实行一手与农户订单生产种药材,按保护价收购,农户不承担风险;一手与制药厂家以原药换成药,双方保证质量和适宜的价格。公司还具备中药材粗加工、研究于一体的能力。2003年,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先后在大河镇、三胡乡、革勒乡投资280万元,建立自营药材基地5000亩,联营药材基地5000亩,其中凤枳壳200亩,厚朴3000亩,木瓜600亩。2006年,在大河镇冷水溪村发展订单青蒿3000亩,按7元1公斤的保护价回收了160多吨,高出市场价40%,产品销往重庆、安徽、广东等地,实现了地产药材销售收入1000万元。2006年,公司被州委、州政府评定为农业产业化州级龙头企业和“双百”授信企业。

    华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注册成立。2004年,与百福司镇的79户农户签订了250亩半夏CAP基地种植合同,12月下旬,在恩施州药业产品交易会上,华丰公司展示的“华丰半夏”倍受客商喜爱,当场签订了5份订购合同。几年来,全县常年人工种植半夏550亩。公司还在百福司镇的狮子堡,租了30亩地荒山,投资60万元,建起了白花蛇(银环蛇)养殖场。2004年,购进母白花蛇8000条,现有幼蛇3万多条,母蛇15000多条。作为药物药材驯养保护,在全国还是第一家。

    来凤县把中药材作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来抓,有力的推动了全县药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药业产业在振兴来凤经济中起了重要作用。来凤县政协的一件提案因此被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