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提案工作

我对发展湖北船舶工业的思考

2014-09-15 23:53:52  
字体大小:【


张 大 有

    本人长期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的科研、教学及实践工作,作为省政协委员、省政府参事,曾先后提出了一些提案及参政建议履行自己的职责。至今,有些内容已经模糊了,但与自己专业联系最为密切的关于船舶工业的提案与参政建议却记忆犹新。

    早些年,船舶工业一直不被看好,无论是在国家“863”,还是在“973”科技项目中均极少被列入,甚至被有些人认为是夕阳产业。自2002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对船舶工业更快、更大发展做出指示,强调船舶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随后,国家积极制订出台船舶工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规划和措施,大力支持船舶工业发展。提出到2015年,我国造船产量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要达到35%左右,出口船舶比例要保持在75%以上,船舶产业的综合竞争实力要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产业规模居世界领先地位,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强国。

    我国船舶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贯彻毛泽东同志“建设海上钢铁长城”的指示,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舰船制造技术,修造结合,自力更生,基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船舶工业体系;1987年——1994年,我国船舶出口稳步上升,不仅走出了国际船舶市场的低谷,而且自身造船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1994年——2006年,我国船舶工业从国际造船界的第二方阵中脱颖而出,首次居世界造船第三位,船舶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我国造船产量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长。在九十年代末期持续数年的低迷及雪上加霜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船舶工业积极克服各种困难,全力开拓国际市场,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从2000年到2004年的5年间,年均增长26%。

    2004年,我到山东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洽谈产学研合作问题。了解到该公司根据规划,将建成陆域面积426公顷,岸线长9公里,码头长6公里,集造船、修船、海洋工程和钢结构、游艇四个生产区,成为环黄渤海地区最大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建造基地。该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将使船舶工业成为青岛市的支柱产业,无疑在该市GDP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此,引发了我关于《抓住机遇,产学研结合,将船舶工业作为我省制造业支柱产业之一加快发展》提案的思考。

    近年来,湖北省经济稳步发展,但要实现中部崛起,必须发掘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省船舶工业具有独特的科技优势和国防特色,在全国是仅次于上海地区的集科研、设计、教育、制造、配套、材料为一体的船舶综合实力强省。拥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属下的以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l所)、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719所)为代表的10个国家级研究所;有以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的3所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类的重点高等院校;有以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471厂)、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461厂)、宜昌船舶柴油机厂(403厂)为代表的98家船用配套及修理厂;有以武昌船厂、青山船厂、南华高速船股份有限公司、宜昌船厂为代表的34家船舶制造及配套企业;有以武汉钢铁公司为代表的船用材料生产企业。完全有基础条件将船舶工业作为我省制造业中的支柱产业之一加快发展。

    从客观需求分析。我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近年来,台独势力日益猖獗,不断冲击我政治底线,台湾问题不解决,不仅祖国不能统一,还会失去海上防御纵深,通过第一岛链的出海口将受到牵制,我国的全球海上安全态势将出现致命的薄弱环节。我国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中,120万平方公里与周边国家存在争议,70万平方公里受到侵犯。每年,周边国家从我国南海地区盗采石油量达3800万吨,天然气380亿立方米。

    我国海洋资源正遭受疯狂的盗采和掠夺,维护海洋权益刻不容缓。随着我国经济、能源与资源对外依赖程度的不断加深,海上交通线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生命线。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进出口货物的90%通过海上运输,石油、粮食等战略物资的进口几乎全部通过海运,海洋交通运输已成为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动脉和纽带,海洋与沿海区域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心与命脉。21世纪的中国需要成为海洋强国,船舶工业的战略性产业地位以及未来20年左右面临的历史机遇呼唤我们成为造船强国,船舶工业发展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实现造船强国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更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2005年初,我在湖北省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抓住机遇,产学研结合,将船舶工业作为我省制造业支柱产业之一加快发展》的提案。提案提出后,受到省发改委、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的重视,分别在当年4月20日、5月27日给我作了答复。特别是省国防科工办主任梅钢亲赴学校征求意见,并请我参加研究关于筹备成立湖北省船舶工业协会和召开全省船舶行业工作会议的有关工作。

    省政府参事室将提案内容报经省政府领导审定,列入2005年参政咨询课题计划。我和参事室的同志深入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471厂)、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461厂)及青山船厂等单位调研后,撰写了《关于发展湖北省船舶工业的建议》,从统筹规划,调整结构,以“专、精、特、优”为基本方向,重点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走外向型、效益型发展道路;充分发挥我省船舶配套制造业的优势,做大做强配套企业,创具有国际水平的船舶配套产品;充分发挥船舶工业综合实力强的优势,打造造船产业集群;加强协调,努力形成有利于加快我省船舶工业发展的运行机制;抓住机遇,产学研结合,加快我省船舶工业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扭转我省船舶专业人才缺乏的被动局面等方面提出了建议。该建议先后得到了省政府领导李春明、任世茂、周坚卫、罗清泉的批示。任世茂副省长批示:建议很好。请国防工办认真吸纳专家的意见,以指导我省船舶工业的调整与发展。罗清泉省长批示:建议很好,请发改委、国防工办在制定“十一五”造船工业规划时采纳。

    值得说明的是,长期以来,省领导始终对我省船舶工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但对我省船舶工业发展做出具体指示,而且每年都要亲自深入有关企业、研究所指导工作。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国防科工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省船舶工业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强化基础,加快发展,加强行业管理,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大力发展高新优船舶、船用配套及非船产品,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2007年上半年,湖北船舶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效益不断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船舶工业规模以上企业(3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73.7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利润3.86亿元,同比增长1.4倍;出口创汇4.36亿美元,占全省机电产品出口的29%(全省机电产品出口15.1亿美元),同比增长60%;造船完工量21.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1%,其中出口船舶12.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00%。手持船舶订单238万载重吨,其中新承接船舶订单182万载重吨(含出口船舶订单173万载重吨)。预计2007年全省船舶工业将实现工业总产值160亿元,出口创汇10亿美元。

    还应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担任省政协委员期间,对省政协办理提案的工作作风和效率感触颇深。我所在单位的同志们感慨地说:“如果各级职能部门领导都是这种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又有什么事搞不好呢?”
      (撰稿人:湖北省政协委员、省政府参事、武汉理工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