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化如何实现大发展大繁荣?宣传思想工作如何进一步改进创新,更好地为全省政治经济社会建设服务?对于这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域的重大问题,省政协委员、参加政协的党派团体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长期给与强烈关注。从2003年到2007年的九届省政协期间,省委宣传部承办了79件提案。提案关注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焦点与省委、省政府关注重点高度一致,充分说明:提案反映的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反映最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热点一、文化体制改革
当今世界,文化不仅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已经成为日庞大的产业,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与能源、航空等产业比肩而立、并驾齐驱。我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并呈现不断递增的趋势。
近年来,全省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文化产业日益壮大,但在领域宽度、层次高度、质量深度及效益强度方面,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较大。湖北有着悠久历史积淀和深厚文化底蕴,如何从文化大省走向文化强省?省政协委员、参加政协的党派团体进行了认真地思考。2003年,台盟湖北省委提出了《关于制订<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纲要(规划)>的提案》和《建议中共湖北省委、省政府制订加快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意见)的建议案》,民进湖北省委提出了《深入制度创新,实现我省城市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提案。这些提案对我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体制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现行的文化事业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全省文化资源文化市场按行政隶属条块分割,属于“大文化”的各部门职能重叠、管理政出多门、事业管办不分,不利于整合文化资源,形成文化产业整体优势。另外,文化经济政策没有得到全面落实,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现有文化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模式单一、内容雷同,缺乏大型骨干企业的支撑,这些都是阻碍我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提案指出,文化产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加快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迅速制定全省文化产业规划,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是当务之急。
2003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北京、上海、广东等9个省市和35家单位被确定为首批改革试点。尽管我省没有被列为第一批全国文化改革试点省份,但是省委明确提出了“比照试点,主动改革,积极探索,循序渐进”的思路。根据省委思路,参考提案意见,从2003年初开始,全省宣传文化战线一步一个脚印,“比照试点,自学成才”,积极主动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03年底,湖北省召开建国以来第一次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会议吹响了全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号角。2004年,《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4-2010年)》正式制定并下发。《规划》为荆楚文化建设描绘了宏伟的蓝图:到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将占全省GDP的6%以上。
2004年10月27日至29日,首届中国中部文博会在武汉举办。展会期间,中部6省签约项目总计达216项,总金额129.04亿元。2005年,湖北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15亿元,占GDP的3.3%。2006年3月,湖北被列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份;7月15日,湖北省召开了第一次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湖北正由点及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热点二、荆楚文化研究和传承
荆楚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两千多年来,它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质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
2004年,荆楚文化研究和传承成了省政协委员、参加政协的党派团体热议的问题。民建湖北省委提出了《关于塑造现代地域文化,加快湖北经济发展》的提案,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提出了《关于深入开展荆楚文化研究工作的建议》的提案。这些提案指出,湖北文化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文华昌盛,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荆楚文化的优秀传统,对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提案提出:近年来,湖北省高度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要看到,荆楚文化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要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野、更新的角度来加强研究,要切实把荆楚文化研究工作列入全省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保护、发掘和利用好文物资源,妥善地寻找荆楚文化促进旅游经济的切入点,探索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实现荆楚文化的与时俱进。
对这些意见和建议,省委宣传部给予高度重视。在制订《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4——2010)》(鄂办发〔2004〕34号)时,在开篇就表明:光辉灿烂的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总体目标上又提出,充分发掘区域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一个特色文化中心区域”和各具特色的若干文化带,形成以武汉城市圈为中心的浓缩了楚文化精华的江汉风情文化区域,形成以清江巴土民族民俗文化带、武当神农两山文化带、鄂东红色文化带等为代表的文化特色带。还在发展战略上提出,充分发掘我省的文化资源,精心打造“五大文化品牌”,即以炎帝神农文化、楚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以三峡文化、武当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民族民俗文化、武汉环东湖特色文化等为代表的旅游资源文化,以辛亥首义文化、红(苏)区文化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三峡工程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文化,以《楚天都市报》、《知音》期刊等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文化,实施哲学社科、文学艺术、广播影视、图书报刊等“四大文化精品工程”,带动全省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文化市场的普遍繁荣。
在课题研究和文物保护方面,省委宣传部也大力整合资源,多次把荆楚文化研究立项为重点课题并给予资助,并将“荆楚文化与湖北发展”列为重点课题。同时,在文物资源的保护、发掘和利用方面,经过长期探索,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有湖北区域特色的方式方法。
热点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网瘾”、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逐渐增多。2005年,省政协委员、参加政协的党派团体把目光投注到这个热点领域。农工党湖北省委提出了《关于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建议》的提案,肖纶委员提出了《关于切实解决我省中小学生成长问题的提案》,九三学社湖北省委提出了《关于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的提案》。这些提案认为,发生在未成年人身上的问题,不仅仅是个人和家庭的问题,说到底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说学校德育工作总体削弱,家庭教育趋偏失衡,延伸教育趋虚缺位,社会负面影响强势不减等。
这些提案在认真分析原因后,就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高度重视提高全社会思想道德水平这个根本问题;二是要下决心解决培养目标偏向这个紧要问题;三是要着力解决牵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突出问题。具体内容包括: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人、财、物保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把工作决策与办理提案结合起来,积极采纳提案的建议,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目标任务分工》两个文件。同时,针对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全省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公安等部门,每年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整治网吧、“扫黄打非”和清理黄色网站为突破口,在全省开展了为期2个多月的“暑期集中行动”,净化了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另外,社会各界积极为未成年人办了一批作用大、影响大的好事实事。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各类公益性文化设施实行了对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免票、个人参观半票的规定。教育部门在全省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参观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一场文艺演出、读一本好书、看一场电影、参加一次公益劳动等“五个一”活动,丰富了未成年人的课外生活。全省文化、出版部门重点在青少年思想品德修养、原创少儿文学、现代少儿科普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四个方面组织力量创作,推出了一批精品图书。全省17个市州有线网全部转播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节目。省委、省政府还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和管理的意见》。
根据提案的建议,全省还建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湖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的目标任务分工》,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细化为80项任务,分解到48个省直单位。省文明委重新修订了《湖北省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检查评比细则》,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纳入到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各项创建活动的考评标准之中。不少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主动参与到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的行动中来,涌现出了陶宏开、李运生、孙万清、郑琦等一批热心未成年人教育的先进典型。
热点四、媒体广告管理
随着近年来广告业的迅速发展繁荣,随之而来的虚假广告、不良广告也日益增多,广大群众对此反应强烈。特别是2005年底到2006年初,一时间“做女人‘挺’好”、“第一夫人”等低俗虚假广告铺天盖地在各媒体轮番上场。
对媒体广告发布中存在的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应强烈,省政协委员、参加政协的党派团体及时以提案形式向省委宣传部反映。九三学社湖北省委提出了《关于加强媒体的广告经营管理的建议》的提案,熊承良委员提出了《关于建立医疗广告技术审核把关机制的建议》的提案,肖静委员提出了《关于整顿报刊、广电虚假医疗广告的建议》的提案。提案指出,不良广告不管以何种面目出现,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欺诈性宣传,随意捏造或夸大效果,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另一类则是格调低下,走出民情所能容忍的范围,有碍社会观瞻。
提案明确提出,不良广告与媒体的社会责任背道而驰,是新闻事业的公害,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与生命安全都有着不良影响,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不和谐音符。说到底,“不良广告、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低价之风”这“四大公害”的根源,在于个别媒体不顾社会效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功利思想,最终结果将是不良广告泛滥、媒体质量滑坡,被读者、观众和市场所抛弃。
这些充满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的提案,不仅传达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心声,更是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监督和批评。提案说实话、谏诤言,也是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最好的参与和支持。因此,省委宣传部迅速展开了一系列整治行动。
首先,明确界定不良广告范畴。然后,依照《广告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湖北实际和媒体自身特点,出台具体整改措施。省委宣传部与省工商局、省卫生厅、武汉市工商局、武汉市卫生局联合召开“不良广告专项治理”会议,明确了《医疗广告发布标准》。各医疗广告发布单位推出了《不做违法广告共铸医疗诚信》的倡议书。省工商局加大监管力度,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省新闻出版局对发布虚假违法广告的媒体下发了《违纪违规警告通知书》。另外,省委宣传部还结合“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出台了《关于整顿新闻媒体发布虚假违法广告的意见》,把治理工作推向深入。
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全省各主要媒体的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以前经常在报纸电视上露面的肝病、性病的不良广告已很少见,社会各界普通给予高度肯定。
热点五、培育和弘扬优秀民族精神
党的十六大提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因此,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近年来,省政协委员、参加政协的党派团体始终予以了高度关注。2007年,致公党湖北省委提出了《关于弘扬孝文化,促进和谐湖北建设的提案》,李友清、陈昆满等6位委员提出了《弘扬中华传统孝文化,促进和谐湖北建设,关于开展“荆楚孝子”评选活动的建议》的提案。
对此,省委宣传部将培育优秀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在思想道德建设主题教育活动中,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以抗战胜利60周年、长征胜利70周年、“神六”飞天成功等重大纪念活动为契机,先后精心组织了“普德、立德、行德、评德、颂德”、“看世界看中国看湖北”、“做文明公民、树湖北形象”、“学会感恩”、“长征精神代代传”等一系列全省性思想道德建设主题教育活动。各项活动规模大、有声势、有影响,进一步弘扬了民族精神,激发了全省人民的爱国热情。
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中,推出了“为民模范”周国知、“师德楷模”郑琦、“新时期援藏交通科技人员的楷模”陈刚毅3个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另外还集中宣传了先进文化建设的典型夏雨田、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何红仿、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优秀青年刘芳艳、永葆英雄本色的优秀复员退伍军人邱应发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通过对先进典型的学习宣传,教育了广大群众,弘扬了正气。
在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建设工作中,先后从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争取了2800万元资金,省财政配套投入了3000万元,建成了101个省级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同时还把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群、新四军五师旧址群等14个国家级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建设与发展红色旅游结合起来,对全省城乡中小学生实行免费开放,每年接待参观学习的人数近1000万人次。
在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中,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规教育体现在课程和教材中。将弘扬孝文化,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广仙桃市“孝行、雅行”活动经验,在全省未成年人中开展“孝行、雅行”教育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在成长中学会感恩,培养未成年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关系全省的发展,涉及全省人民群众的利益,省政协委员、参加政协的党派团体及社会各界人士极为关注,历来也是提案关注和取材的重要内容,这是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支持与厚爱,必将推动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走向大发展大繁荣。全省人民群众在日愈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也一定不会忘记提案起到的重要作用。
(撰稿单位: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