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近期读了《从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到协商民主》这本书后,对此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从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到协商民主》是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驻会副主任陈惠丰多年来的论文合编,分关于统一战线问题研究、关于人民政协和协商民主问题研究和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讲课录三辑,系统梳理了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和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就当前人民政协理论和实践若干重难点问题作了深入解读和阐释,从中能读出人民政协的初心和使命,能读出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独特优势,能读出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从“三三制”民主政权到“五一口号”推动1949年首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各民主党派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也标志着我国的多党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可以说,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人民政协这一制度安排和政治组织最本质的特征,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
71年来,人民政协不断探索前进。新中国成立后,作为国家的重要政治机构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继续存在和发挥作用;改革开放后,人民政协确立为实行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机构,“作为政治协商机构作用从统一战线组织中区分出来,并且与写入宪法的国家政治制度联系起来”;十八大后,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人民政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独特优势。
一是实现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最本质的特征,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也需要人民政协这一制度安排和政治组织来实现。71年前,人民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创立的。71年来,人民政协为巩固党的全面领导创造了有益政治环境,通过人民政协的各项工作,把党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传递到、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层面,不断巩固各民族、各阶层、各群体拥护党的领导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把更多的人团结在党的周围。
二是新型政党制度的合作优势。政党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发挥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职能,为社会主义新型政党制度的运作以及政党合作提供了制度平台。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人民政协这个平台实行多党合作,避免了西方政党无序竞争下的社会分裂和动荡,达到了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共治共享的目的。
三是专门协商机构的智力优势。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政协人才荟萃,具有智力密集优势,对经济社会发展往往有着独到的见解,是推动经济建设和教育、文化、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协在协商中把各界力量凝聚起来,围绕改革发展稳定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开展广泛协商,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四是联系广泛的组织优势。国家治理现代化,根本目的就是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秉承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囊括了我国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代表人士,与社会各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联系广泛、位置超脱、下通各界、上达中央的组织优势,为各族各界群众有序参与各层次管理和治理机制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多元化诉求理性表达的制度渠道,在团结各界人士、凝聚各方资源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制度优势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也是我们的底气和信心之源。新时代人民政协必须更加积极地融入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去,不断增强当好专门协商机构成员的基本功,巩固发展优势,完善制度体系,抓好队伍建设,推动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 刘丹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