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文史

寻访“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

2014-09-15 21:47:56  
字体大小:【

 

卢俊


    “九一八”事变后,父亲卢立群先生归国救亡,住在湖北省建设厅长李书城家(因卢与李书城联襟金宗吾和李之长子李声华是留日同窗挚友),遂投入抢救1931年大水灾情和建设大武汉的计划,策划工业和市政建设。开辟整个蛇山,山上建全山脊的干道、上山踏步和抱冰堂处上山马路,整理抱冰堂、奥略楼等古典艺术建筑和景观,形成面积达七十公顷的第一座国家公园“武昌公园”,其包含山上的“黄鹤楼旧址名胜”区、“抱冰堂园林景观”区及山下的“乃园首义纪念”区三重历史文化的内容。

    “乃园首义纪念”区早先是夏道南先生建的首义公园,此刻并入了武昌公园。乃园内靠近汉兴戏院西门的山下平地上,1928年完工了一座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父亲整理乃园时十分重视,对剥蚀倾记的碑体和栏柱维修一新,加以保护,使其不致颓坏于风雨草莽之中。在该碑北边的山坡附近还就景布置中山纪念堂,铺整缓坡路面和踏步,装设栏杆和灯光,培植各色庭园花木,拆除摊篷违章建筑,环境因而更显庄严美观。
    岁逝星移,1955年建长江大桥,半个蛇山被劈划去,乃园几乎夷为平地而不复存在,总理孙中山纪念碑也被迁走,不知去向。

    1985年6月,我因父亲当年发起和主持重建黄鹤楼之故应武汉市政府邀请回汉参加黄鹤楼落成庆典。特意去寻访这座被迁走的纪念碑,一路探问过往行人及江边摆小摊的小贩,都是茫茫然,一副“洞庭湖里吹喇叭”的神情,不知哪里哪。正怅然徘徊之际,忽生妙想,去山头茶楼找那些耳听六路、眼观八方的“老武汉”打听。果然是一杯香茗下肚去,四座乡音扑耳来,七嘴八舌的乡亲们从记忆中淘出了线索:“您家莫急,碑从平地迁到半坡上了,还在山南坡。”

    沿着几块横卧的刻有“蛇山头”字样的赭红色巨石旁的小道斗折孙中山先生纪念碑。1928年10月10日落成下行,不禁回味起南朝刘宋时期诗人鲍照所描绘的大江矶崖的那样一幅声光色态:“三崖隐丹磴,九派引沧流。”从荒烟蔓草中走出到一处开阔地,眼前出现的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大汉”陈友谅之墓,遗冢是1908年万耀煌万耀煌,曾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后去台湾,是笔者母亲的义父蓝文蔚在保定军校一期的同学和知交。和耿丹耿丹,字仲钊,耿伯钊的弟弟,北伐时的共产党员,与笔者父亲同在北伐十五军政治部工作,1927年为刘佐龙杀害,墓在洪山现陆军医院内。两人所发现。1913年黎元洪督鄂时建墓,后夏道南先生修墓旁双亭,新中国成立后建一牌坊,集鲁迅字体在高耸的石牌坊上篆额“三楚雄风”,“江汉先英”。墓一侧有1926年被军阀吴佩孚杀害的陈定一烈士纪念石柱。然而四周到处是垃圾,煤球炉子就在墓前的台阶和石柱旁烧菜做饭,乱七八糟的居家房已包围了这一区域。

    我赶紧离开后,踏着一条草色萋萋的蜿蜒小径向东南行,穿越几座民房和一片杂树,隐约可见一处空地上有一座高约2丈许的丰碑卓立,终于找到它了。这一路见到上下数百年英雄人物同此一山,仿佛一下子跨越了中华民族的好几个历史时代。
    碑四围3米见方,有12根白石矮桩以铁链连成护栏。中央碑身为四面棱锥台,分为下二层的白石巨形台基和上层的水泥镶青石板部分,镂有莲花、叶蔓的浮雕图饰。碑阴阳两面均镌刻大字:“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碑阳还刻有小字:“中华民国十七年国庆日落成”和“辛亥首义公园经理夏道南饬军代表何正方监造”;碑阴下方刻隶书体小字碑铭,已丹青剥落,行将湮没。摩挲残迹,反复辨识,内容为建碑的缘起和缓建的原因。记其铭文如下,为的是保存历史文化:

    “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二十日我国民党先总理薨於燕,讣至鄂,无男女少长皆聚哭,且谋伐石以永其思祀也。会凶逆抗命,跖蹻踵变,迄今日工始竟,时会之不常如此。然则开济大业,蒙犯百难,而不流转於时会,夫岂倖而致耶,后之贤者可以兴矣。

辛亥首义同人敬撰
江陵张知本谨书

    张知本,湖北江陵人,系国民党元老,1928年10月10日纪念碑落成时,他作为当时的湖北省政府主席发表了纪念讲话。
    依碑盘桓、低徊感怀,想起孙中山先生有一首气势深沉的诗《挽刘道一》:“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几时祖国统一,海峡两岸的男女少长能“横揽江流一奠公”呢?

    附言:1935年落成的武昌公园,不久改名为首义公园,自此形成除乃园外,还包括山上黄鹤楼旧址和抱冰堂在内的蛇山大首义公园。1985年黄鹤新楼建成后,蛇山西部的黄鹤楼公园分出独立,蛇山东部的抱冰堂成为首义公园硕果仅存的部分。1994年,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再次被迁往抱冰堂处的卢立群先生故居附近,环境好多了。(转载《湖北文史》总第九十一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