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仕正
1976年2月,我从宣恩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40军120师炮兵团服役。新兵营训练完成后,4月下旬,又被抽调到师直后勤部汽车教导连学习驾驶,学习期间,遇到了一次震惊中外的大地震。
7月27日晚上,天气格外闷热。熄灯后,我们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身上直冒汗,人也烦躁不安。下半夜,我迷迷糊糊觉得炕在晃动,就马上翻身爬起来,睡在屋里的战友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晃动惊醒了,发出一片喊叫声:“咋回事?咋回事?”紧接着听见有玻璃破碎的声音,惊慌中有人砸破玻璃窗往屋外跳,有人往门外跑,在慌乱中相互碰撞。营房里其他几间屋的人也都乱作一团。不一会儿晃动消失了,惊慌中的人们很快就镇定下来。我们乘着屋外微弱的月光一看,营房的墙体出现了裂缝,屋顶上烧炕的烟囱也齐腰折断了,东北籍的战友马上意识到是发生了地震。天一放亮,早上六点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极简单地报道了发生地震的消息——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河北省冀东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地震,震中在唐山市。由于我们驻地新城县离地震中心较近,所以震感比较明显。
唐山地震发生后,部队迅速作出反应。7月28日上午11点,参加抗震救灾的命令就到了师后勤部教导连,我们教导连成为这次行动的先头部队。由于情况紧急,气氛十分紧张,处于一种临战状态。我们连在连长王树林和指导员孔庆瑞的带领下,全连13个班、每班8人共有100多人,只作简单的准备,背上背包分乘13辆汽车赶往唐山。我记得同去的有副连长赵景明、副指导员张可新,我们排有一班班长吴银礼,我所在的二班班长杨殿文、三班班长王端安、四班班长米春胜,湖北籍战士有吴平、叶多康、田国清、周大培、罗柱全、许玉桃、黄玉龙、林仁静、吴仕平,东北籍战士有李振久、潘福生、兰百顺、孙宝华和花秀太等。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我和战友们恨不得马上进入灾区,救出被困灾民。可是我们一路极不顺利,一路上,全是由北向南的部队,救灾车辆像一条长龙,我们与118师先头部队的车辆混杂在一起,拥挤在狭窄的102国道上走走停停,缓慢地向前开进。有些与我们反向行驶的车辆,早早地避让到了路边,避让不及的被挤翻到了沟里,没有谁去理会他们。我们夹在队伍中随队而行,行进的车队里没有一点能够超越的空间,只有干着急。
天公也不作美,平时不大下雨的北方,这时却下个不停,我们坐在拦板低矮的车箱里,头顶一张没有任何支撑的破蓬布,被瓢泼大雨淋了整整一夜,身上湿透得没有一根干纱,风一吹,一些体质弱的战友被冻得瑟瑟发抖,直打牙磕。一夜电闪雷鸣,大雨不停,河水猛涨,齐腰深的浑水淹没了汽车轮胎,通过时十分困难(那时有些车路是从河里通过的,涨水后路不知在哪里)。滦河是我们经过的一条主要河流,宽阔的河面架有新旧两座公路桥,是连接天津、唐山和关外的交通枢纽。新桥在地震中垮了几孔,所剩几拱桥上还停留着前进不得后退不能的汽车和大车,新桥是肯定不能过了。旧桥年久失修、废弃多年没有使用,有当地人说这座桥还是日本人当年修建的。
这时走在前面的118师先头部队车辆还没有办法过河,后面大量的车辆不断涌来,人和车辆越来越多,挤在北岸过不去,各带队首长十分着急。结果,我们120师师部传来命令,要求我们教导连不惜一切代价强行渡河。连首长通过对旧桥进行观察后,决定由一排一班班长吴银礼开车首先通过,于是他冒着生命危险第一个把车开过去了,接着后面一个个才把车开过去。他为我们沈阳军区的救灾部队开辟了渡河道路,后来立了二等功,还提了干。现在回想起当时过桥的情景,都还有些后怕,因为那座桥的结构极其简单,是用圆木作支架支撑,上面铺一层方木,方木上盖着一层沙土,沙土上长了一米多高的杂草在风中摇来摇去。桥面很窄,只比车宽一点,由于木头腐烂,有的地方通了窟窿眼,从窟窿眼里可看到河水,桥面离水面足有几丈高,汽车从上面经过时,桥身微微颤抖, 吃力地承受着车辆的压力,好像要垮的感觉。车轮慢慢向前滚动,碾压着杂草纷纷倒向前面和两边,给驾驶员增加了判断桥面宽窄的难度,他们一个个紧握着方向盘,目不转睛地盯着桥面,生怕错打一把方向使汽车掉下河里去。我们坐在车上的,也是憋住呼吸没有一个吱声,偶尔把头伸向车外向下张望一下,就会感到一阵头晕目眩,心想这次只有靠运气了,不知谁会掉下去。还好,我们总算顺利过去了。如果这座桥不加维修的话,后面肯定会有掉下去的车辆。
过了滦河,距离唐山越来越近了。从河北昌黎县起,一路上,我们看到部分房屋已是残垣断壁,土坯房成了土堆,还看见有人围着死者在哭泣,灾民在悲痛和恐惧中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相互默默无语,无所适从,用求助的目光望着我们经过他们的身边,我们心里很难过。到了唐山市郊,这里的情况更加严重,整个地面出现了很多的裂口,口子宽窄不一,但方向基本一致。铁路上笔直的铁轨已变得七歪八扭。公路路面也到处是裂缝,有顺着路面、斜着路面、横着路面裂的,有的裂缝上下错落有几十公分高低,形成一种不规则的台阶,宽的有40—50公分,越宽的就越深,遇到这样的情况,汽车只有选路绕道而行,路上就有陷进裂缝的车辆。郊区的公路两旁和离公路较近的庄稼地边、树下,已经垒起无数座坟堆,坟前用小木条或秸杆插成一个或几个“门”字形状,前面还插有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死者的姓名及年龄。
经过28小时的行进,我们到达唐山市区。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工业重镇已被强烈的地震破坏得面目全非,成了一片废墟。我们所到之处,没有见到一栋房屋是完整的,没见到一条街道是畅通的。市区的街道被严重地破坏、阻塞,救援车辆不能顺利开进,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多困难。灾民得不到粮食和饮水,重伤员得不到及时治疗,放在路旁的尸体无法运走,埋在瓦砾下的灾民得不到救助。市区里面格外寂静,人烟稀少,尸体到处可见。头颅被挤破的,双腿被砸烂的,身体被压扁的,腹腔被戳穿的,还有那一具具悬挂在破损的高楼上的尸体,四丫八叉,悬在空中,好几天都没人去清理。有的仅一只脚和一只手被楼板压住,破裂的头耷拉着;有的只穿了裤衩,睡梦中逃生被墙压在下面,形态各异。眼前的场景震撼人心,使人无法接受。
我们连是第一时间到达的部队之一。当天晚上,我们在唐山市运输公司的停车场安营扎寨。这里无水无电,我们三天没有洗脸,一星期没洗澡,两天吃不下饭,周围废墟里到处是被掩埋着的死尸,出去时还要特别小心,不然在什么地方踩着了尸体,会让你魂飞魄散。晚上我们睡在停车场的旧汽车箱内,寂静的夜里有时还传来枪声,余震时就像在摇篮里一样摇来晃去。还有传言说,大地震后有出现海啸淹灭地震区的可能,唐山离海并不远,那时我们没有地震知识,不知道海啸时能否淹灭唐山,所以在那段时间心里十分紧张害怕,睡梦中常被惊醒。
我们是师后勤部直接管的连队,救灾任务不在第一线,而是就近负责重要物资部门、金融部门的保卫和维护社会秩序以及后勤保障,有时还运送从废墟里挖出的伤病员。头三天,我们看守的是唐山市食品公司冷冻库,里面存放着成千上万吨猪肉。在物资十分紧缺的那个年代里,这样的地方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冻库被震垮,加上天气炎热,没几天肉就臭了。之后的一个星期里,我们在附近的一家银行废墟里清理出两个保险柜(其中一个已被人砸过,但没有砸开),同时还有一部分战友就近分发运送救灾物资和运送伤病员。一般伤员运到附近的临时救治点,危重的伤员送到火车站、飞机场,然后送到全国其他省、市医院去救治。
8月9号,连首长命令我们到一家垮塌的五金公司废墟里参加挖尸体。我们到了那里,找到一些铁镐、铁锹、钢筋、木棒等工具,工具不够大家就轮流交换着使用,在废墟中刨挖寻找尸体。没有工具的,就用手直接掏碎砖头寻找遇难者。尸体并不难找,只要瓦砾下面有被子露出的地方,就一定有尸体在里面。不一会儿,我们发现了一具年轻女尸,由于是酷夏,气温高,肿胀的尸体已开始腐烂,尸体露出来后,因为被触动,尸臭味弥漫着整个现场,大家都不敢靠近,只想吐。这时连首长鼓励大家多戴几个口罩,能够隔住臭味,但实际上戴着三四个口罩都抵挡不住。
我们驻地唐山运输公司停车场的西边住着一支医疗救援队,他们在场地上支着几顶帐篷和一个简易大棚做临时医院。帐篷作手术室,大棚作病房,地上铺着席子、破布、棉被等算是病床,上面横七竖八地躺着缺胳膊少腿的伤病员,他们忍受着疼痛和饥饿。我们离得近,时常过去帮忙转运伤员,给伤病员倒点开水发点干粮。我在发给他们饼干时,许多人嫌太少不能填饱肚子,求我们给多点,看着他们又痛又饿的模样,我们也没有办法,因当时的食物太紧缺了。帐篷手术室的条件也极其简陋,只有一些临时支起的手术台和一些必需的手术器械,需要动手术的伤员很多,由于药品极度紧张,需要截肢的伤员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去手术时的喊叫声,使人感到心疼。
8月的天气,骄阳似火。由于高温,死尸快速腐烂,造成生活环境严重污染,短短的几天之内就出现了急性肠道传染病痢疾疫情。此病传染很快,迅速在灾区蔓延,40%的伤病员和80%的救援人员都出现拉肚子的现象,一部分人发展成痢疾,天天吃痢特灵、氯霉素都止不住,连粪便都是黄色的,很多人住院。连队的李长友、周大培等好几个战友住了几个月的院才回到连队。在那段时间里,灾民受到伤痛和病痛的双重折磨,有的在地震中没有被夺去生命,却因疫情而离开了人世。
8月中旬,救援进入高潮,全国各地的救援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唐山灾区,有帐篷、救灾工具、食品和各种生活用品。我们连的任务就是负责接收、看管、发放、转运这些物资。我们原来的住处地处市中心,环境极其恶化,已不适宜存放这些物资,尤其是食品类,于是我们就搬离了那里,住进了郊区的唐山市第十三中学。那里离市区较远,空气新鲜,没有疫情,便于物资保管,宽敞的操场里,各种各样的救灾物资堆积如山,尤以饼干为最,品种也很多,而且还有出口产品。
8月下旬,工作进入到灾后重建阶段。我们汽车教导连因为有训练任务,很遗憾没有参加唐山重建就班师回营了。在撤回驻地新城县时,我们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之后,河北省委、沈阳军区给参加过抗震救灾的每个军人都发了慰问信、纪念章、纪念册和一支钢笔,兹将慰问信摘录如下:
慰问信
参加唐山丰南地震抗震救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大指战员同志们:
我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的地震后,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战斗号令下,你们怀着对灾区人民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日夜兼程,奔赴灾区,奋不顾身地抢险救灾,在抗震救灾斗争中起了坚强的战斗突击队和主力军的作用,为人民又立了新功。我们代表灾区人民和全省人民向你们致以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礼!
在抗震救灾中,你们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挥战斗,以“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坚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一往无前的精神,同地震灾害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你们发扬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日日夜夜地抢救阶级兄弟,抢救国家物资,抢修铁路、桥梁,运送伤员和救灾物资。你们帮助地方迅速恢复了各级组织,帮助群众修建房屋,积极地恢复生产,保卫国家财产,维护社会治安,哪里需要解放军,解放军就出现在哪里……你们时刻关心群众,和群众心连心,把毛主席、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及时送到灾区千家万户。你们到了灾区,把做熟的第一锅饭分给灾民吃,烧开的第一锅水让给灾民喝,你们冒着大雨,一户一户地查看群众的住处,宁肯自己受雨淋,把雨衣盖到群众的窝棚顶上。你们精心照顾失去亲人的老人、儿童和产妇,使他们感到人民战士比自己的亲人还要亲。你们创造的感人的英雄事迹,就像天上的星星,看得见,数不清。这一切,雄辩地证明,我们的军队不愧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缔造和指挥的英雄军队,是忠实于毛主席规定的建军宗旨的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子弟兵。你们的英雄业绩,将永远铭刻在河北全省人民的心上,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
中共河北省委员会
河北省革命委员会
一九七六年九月二十一日
作为一名军人,我参加了唐山抗震救灾,亲身经历了抗震救灾的艰辛,虽只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但我深感荣幸。唐山地震已经过去整整32年了,每当我和战友们提及这段特殊的经历时,大家都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2008年8月1日,转载《湖北文史》总第八十九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