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文史

小城镇崛起在襄樊

2014-09-15 21:47:12  
字体大小:【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湖北省襄樊市的小城镇迅速崛起。小城镇因乡镇企业蓬勃发展而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因各类市场相继建设,集市贸易空前活跃;因集镇管理得到加强,集镇容貌大为改观。一批集镇被命名为“中国明星乡镇”、“楚天明星镇”。集镇先进层面不断扩大,整体素质日益提高。

    1994年初,国家建设部把襄樊列入我国中部地区小城镇建设试点地区之一。1995年11月22日,国家建设部在襄樊召开了“襄(樊)南(阳)小城市建设工作会议”。与会领导和专家对襄樊小城镇建设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1996年春,瑞士驻华大使斯格一行专程前来考察,对襄樊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赞赏不已。

    襄樊小城镇的崛起,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的必然趋势。

“三线经济带”发展战略带动小城镇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共襄樊市委、襄樊市人民政府制定了“三线经济带”发展战略,即在襄樊域内的铁路沿线、汉江沿线、公路沿线实现优先发展,这是我们受国家改革开放首先在东南沿海率先发展的启发而制定的。主要依据是:不同地区呈现明显的经济条件的非均衡性、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和由导致的投资效益的差异性。“三线经济带”地区是襄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交通最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城镇不足全市三分之一,但经济总量占全市的60%、财政收入占70%,它是全省汽车工业走廊,是湖北第二大“粮仓”,是湖北由东向西推进的主渠道。“三线经济带”率先发展和实力积累,就能梯度发展、分层推进,发挥其示范和带动效应,如果不分主次,全面推进势必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分散、紧张和浪费。

    “三线经济带”地区发展的关键一环是小城镇,抓住了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就抓住了突破口。

    小城镇是城市之末、农村之首,是城乡的结合部、联结点,是城乡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同时,小城镇是农民走向市场的大学校,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蓄水池。而乡村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是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然选择。基于这样的认识,市县领导把小城镇建设当作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抓住不放,实行目标责任制和提供优惠政策等措施加以扶持。

股份合作制推动乡镇企业迅速崛起

    1991年冬,我作为襄樊市委书记兼市长率团赴香港招商后回到深圳,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在接待我时,建议我到深圳农村看看股份合作制。我怀着浓厚的兴趣应邀前往。

    我们来到中国农村股份合作制的策源地——深圳市保安县沙井镇万丰村。村党支部书记、万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强恩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潘强恩,中等个子,圆圆的脑袋,头发过早地谢顶,有一双睿智的眼睛。我心里想,这哪里像个“村官”,简直像个“学者”。果然,我从他的自我介绍中,了解到他很有抱负,很有创新精神。他公然宣称他要当新时期的“欧文”。他从19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身上,学到了浪漫主义的社会实践精神:“我想在我们万丰村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主义试验区——共同富裕的试验区。”

    他在1984年就实行了中国农村第一个股份合作制改革,并从集体资金中拿出400万元按人均5000元贷给贫困村民入股,使村民人人成为股东,以避免村民中出现贫富两极分化。潘强恩称他的试验是“共有制”,形象地将“共有制”与“公有制”进行了对比,他说,人民公社那种“公有制”是一杯清水,纯洁而没有营养;“共有制”则是一杯奶茶,营养丰富。

    万丰村的经验给了我强烈的震撼,因为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第二次腾飞的起点在哪里,农村改革试点怎么走,这一直是我们这些从事农村工作的人探索的问题。万丰的农村股份合作制,就像一盏明灯给我们照亮了一条光明的大道。我如获至宝。

    潘强恩说,股份合作制是规模经营逼出来的创新。1984年香港一位老板来投资,要求当年9月前建成15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当时资金短缺,任务非常紧急。我们急中生智,决定由党员干部带头,群众参加,拿出各自的储蓄资金入股,一下子集资25万元,使厂房得以如期建成,第二年股民创收了25%的红利,最具活力的新生事物就这样诞生了。潘强恩鼓励我说:“我是村官,你是州官。俗话说:只许州官放火,你何不回去放一把火,让它在襄樊燃烧起来?”我严肃认真地向他点点头说:“行。”决心回襄樊大干一场。

    有道是:“典型引路路好走,事实说话话最灵。”我信奉先行试点,典型引路的领导方法。1992年元旦佳节,我就踏冰履雪来到襄樊市郊区,同王寨乡、高庄村、乔营村、施营村等乡村干部座谈,向他们推荐股份合作制。深圳万丰的经验,使郊区的干部茅塞顿开,眉开眼笑。全新的思想,全新的作法,使他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他们说,如果股份经营解决了机制和资金问题,王寨的肥皂厂产量可以翻两番,利税增四倍;施营村就可以办更多的企业,农民收入还可大幅增加。郊区的干部就像注射了一针兴奋剂,精神振奋,摩拳擦掌。区委政府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组织试点单位到深圳万丰村学习具体操作方法,郊区这把“火”燃起来了。时隔一年后的元旦,我再次来到郊区时,他们的股份合作企业已发展到75家,吸纳资金7000多万元,GDP增长38%、利税增长55.96%。

    郊区的试点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人们在实践中把股份合作制的巨大优越性总结出了许多形象的说法:股份合作制是“双刃剑”,它既转换了企业机制,又转变了政府职能;股份合作制是“聚宝盆”,它迅速把群众中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为发展生产所用;股份合作制是“粘合剂”,它使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实现了优化组合;股份合作制是“加速器”,它为经济腾飞注入了强大的驱动力,等等。

    你正当我们认真办好郊区试点之时,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了。这股解放思想的强劲东风对我们在全市范围内推行股份合作制产生了强大的动力。我们推广了郊区股份合作制的成功经验,又在市委党校举办了乡镇党委书记股份合作制培训班,培训班还请深圳保安的同志来襄樊介绍经验,自此股份合作制在襄樊由星星之火迅速发展成燎原之势。至1994年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发展至8000多家,拥有资金67.69亿元,其中自有资金31.2亿元,其规模在全省居领先地位。

    1993年5月,全省在襄樊召开了乡镇企业现场会,省领导和到会兄弟地市州同志都给予我们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令人可喜的是,股份合作制还像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山水资源的“百宝箱”。谷城县五山镇人均一亩耕地,十亩山场,“大锅饭”的管理模式使茶园处于荒芜状态。人们形象地说:“一不管,二不包,五六月份‘牛下操’,七八月份蒿草足有半人高。”股份合作制就像当年渴求温饱选择了家庭联产承包制一样,现在致富又选择了股份合作制。全镇42个茶场两万多亩茶园,参股之东2876人,股本4200万元。完善了管理机制、开发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了相应的茶叶加工厂、包装厂和销售公司,农民收入、财政收入、集体积累都大幅增长。

    随州市(县级随州市1994年前隶属襄樊管辖)封江水库库容2.6亿立方米,养殖水面一万多亩。由于库区涉及4个乡镇14个村1.2万人,渔政秩序混乱,炸鱼偷鱼严重。实行了股份合作制后,65%的农民成了股东,水库与农民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渔政管理加强,渔业生产经营效益大大提高。于是,我们便召开现场会,推广五山和封江的经验,股份合作制的火种一下子点燃了襄樊的山山水水。到1995年,15万亩茶场、45万亩林场、21.6万亩水面都实行了股份合作经营,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

“大家办、大发展”方针促进市场建设蓬勃发展

    市场建设是增强小城镇自身机制和功能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是商品交换场所和流通渠道,是支持农民进入流通领域的重大步骤,是改变集镇脏乱差面貌、创建文明城镇的关键措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集贸市场一度没有跟上,农民进行商品交换没有场所,都在马路两旁、街道中间,占道经营,拥挤不堪。人们描述为“公路两旁一条线,集镇里外几大片。”市场建设不仅能加快商品经济发展步伐,还有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讲,建市场相当于办工厂。

    明确了市场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后,我们立即制定了《襄樊市七五期间市场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强领导,合理布局。市场建设由政府牵头,城建、工商、规划部门组成小组进行可行性研究,拿出方案,政府批准,分步实施。总的要求是,市场布局做到“四个结合”,即大、中、小市场结合,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结合,繁荣市场与美化市容结合,发展经济与方便群众生活结合。

    为了使规划落到实处,我们制定了“大家办,大发展”的方针,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广泛筹集市场建设资金。一是市县财政拨款,工商部门按规定把所有罚款上交财政,财政部门原则上全部返还,作为市场建设专项资金;二是税务部门每年从集市贸易税的留成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市场建设;三是城建部门每年从城市商业网点配套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市场建设;四是银行拿出一定的贷款用于市场建设;五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每年从市场管理费中提取60%用于市场建设;六是按照“公益事业大家办”的原则,在社会上广泛集资入股投入市场建设。提倡“谁投资金谁收益”、鼓励各种开发公司竞争开发,等等。

    市场建设起来之后,加强市场管理、监督和引导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重点是加强价格、治安和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市场有广泛的社会联系,城乡居民十分关注,反映十分敏感。稳定物价对于稳定人心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我们着手完善市场法规,通过工商、公安、计量监督、物价等部门密切配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综合治理,同时各部门优化服务,为商贩提供信息、仓储、场地等全方位服务,并收集市场供求信息反馈给生产部门,形成了市场为媒介,生产、经营、消费相连结的良性循环链条。

    由于上述措施的落实,襄樊市市场建设快速发展,日新月异。1987年比1980年,集市贸易网点增加三倍多,可容纳万人以上的市场就达31个。一个以市区为中心,各县市为依托,网络各乡镇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市场体系已经形成。

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为进城农民解除后顾之忧

    为了促进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我们给进城务工创业的农民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措施。一方面,鼓励农民自带资金进城镇办厂开店;另一方面,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制定一些使务工经商的农民“进得来,站得住,富得快”的优惠政策。改革户籍制度,试行暂住制,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难、入学难、就医难、就业难等实际问题,等等。把农民进城投资兴业、购买住房和其身份的转化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开发建设小城镇的历史性转变中,得到永久性的利益保障。

改扶助为奖励,充分发挥各地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

    此前,我们市财政每年都拿出12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小城镇建设,后来,我们将这笔专项资金改为奖励在小城镇建设竞富中的优胜者。结果在全市各乡镇形成了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生动局面。

    谷城县石花镇,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治理“三水”(污水、雨水、自来水),整修“三面”(路面、墙面、门面),狠抓“四化”(硬化、绿化、美化、净化),建道路、建市场、抓配套、搞开发,城镇功能日臻完善,镇容镇貌焕然一新,连续两年分获全省“楚天明星镇”和小城镇建设管理一等奖。

    老河口市孟楼镇是一个与河南接壤的省际边贸重镇。在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他们新建改建了11条道路,完善了居民区、工业区、商贸区等小区配套设施,新建了自来水厂,开辟了六大专业贸易市场,一举成为名震四方的边贸大镇,吸引了海内外客商的投资,赢得了经济的繁荣,荣获了省市集镇管理先进单位和全省“综合实力百强乡镇”称号。

    地处山区的谷城县紫金镇,立足山区,改造过境公路、镇区环形公路、兴建紫金街、农园街、扩建自来水厂,开通500门程控电话,修建了紫山公园和水上公园,改造小商品一条街,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深山明珠”。

    星罗棋布的小城镇环绕着襄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呈现出一派群星灿烂、众星捧月的喜人景象。(《世纪行》2009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