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发现的大批秦代竹简,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最早对此消息作公开报道的是(光明日报)。1976年3月28日《光明日报》第2版用整版篇幅以《云梦县出土一批秦代竹简》为题。作公开报道,并配以《南郡守腾文书》全文的竹简照片、几枚秦代法律竹简的照片,精选秦代铜器、漆器、文书的书写工具照片,以及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这批秦简进行科学保护和文字整理的两帧照片。随后(人民日报)及各省级党报都道了云梦发现大批秦简的新华社会消息和文字整理研究的工作照。
当月,《人民画报》,《解决军画报》、《民族画报》等都以专版彩色照片,对云梦首次发现秦简进行介绍。无疑云梦秦简的重大考古发现立刻轰动了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全国各地。古代秦国处于关中地区。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其政治中心仍在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在湖北云梦出土大批秦代的各种珍贵文物与大批秦简,确系出于人们意料之外,无不感到惊喜。
1975年12月由我主持发掘的云梦睡虎地11号墓出土秦简之后,我们立即组织力量进行考古资料整理工作。我撰写的《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发掘简报》一文,很快作为《文物》1976年第6期第一篇发表了,此文将这座墓的墓葬规模与葬具,出土的一千一百余枚秦简匠主要内容、随葬器物,年代和墓主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报道。云梦睡虎地秦简整理小组也将这批秦简的释文,分别在<文物)1976年第6、7、8三期发表。云梦睡虎地11号考古资料及秦简的全部释文发表后,震惊中外,引起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响,掀起了研究云梦秦简的高潮。当时国内的许多学者依据发表的简文进行研究,研究论文涉及各个方面。
欧美、日本、韩国,港台的许我学者也对秦简进行广泛的研究。尤其是日本许多大学的研究机构很快地组织云梦睡虎地秦简研究团体,研究工作十分活跃。东京大学的池田沮氏当时正在主持一个《唐律》与日本法律史的比较研究会,见到《云梦秦简释文》之后立即将其纳人研究会的研究内容,并吸引了其他大学诸多中国古代史的学者参加。
中央大学文学部在池田雄一氏的主持下,成立了“秦简讲读会”,写出了一批高质量的论文。有明治大学,以崛敏一氏为首的学者组成的团体,专题研究睡虎地秦简,发表了大量论文。其中许多对墓主、墓地的专题研究,在日本学术界有着独树一帜的影响。早稻田大学以古贺登、福井重雅等著名的老学者为首,组成青学者参加的“秦简研究”,坍究成果最多。据不完全的统计,迄今有关云梦睡虎地秦简的研究论文达近千篇之多。
震惊中外学术界的云梦睡虎地秦简,是如何发现的,这批秦简的又是如何进行清理的,也是人们关注的问题。1975年冬,全国掀起了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云梦县也进行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高潮。云梦城关公社肖李大队的社员都在城关西部的睡虎地修建排水渠工程。
这个大队有位高中毕业回乡的知识青年叫张泽栋,他在挖渠时发现有个地方出的土是青灰泥,他认为这青灰泥可能是墓坑的填土。于是当天中午收工时他没回家吃饭,继续往下挖。果然他挖到了墓的椁盖板。他非常高兴地跑到县文化馆报告在睡虎地挖渠时发现古墓。当县文化馆的同志问他,挖到青灰泥,怎么就知道下面可能是古墓呢?张泽栋说,1972年在云梦县第一中学读高中时,那年的12月,湖北省博物馆的陈振裕、陈恒树在大坟头一号汉墓发掘过程中,他作为红卫兵曾在墓坑发掘时站过岗,参加保卫工作。当时看见那座墓的椁盖板上墓坑填土就是青灰泥。所以他认为挖渠挖出青灰泥,下面也可能是座古墓。
听了张泽栋的介绍,云梦县文化馆的李馆长当即派文物考古干部蔡先启随同张泽栋到现场勘察。结果除了张泽栋已挖到青灰泥的那块地之外,还在渠道附近发现几处有墓坑填土的“五花土”,进而确定这里有好几座古墓。蔡先启回县文化馆汇报后,引起李馆长的重视,李馆长立即向县文化局汇报。云梦县文化局马上向孝感地区文化局汇报,并很快报到湖北省文化局。
省文化局了解到此事后,通知湖北省博物馆长派人去清理。当时省博物馆委派陈恒树等人到云梦堪察发掘。陈恒树等人抵达云梦后,沿这条排水渠进行考古勘探,发现了有12座古墓。为了搞好这次考古的掘与培训文物考古干部相结合,湖北省与孝感市联合举办了孝感地区第二期亦工亦农文物考古培训班,由孝感地区在所属各县抽调16人组成,参加这次考古发掘。
当时云梦县委十分重视,安排宣教系统的干部参与这次考古发掘,并负责古墓的地表层及墓坑上部的“五花土’’埴土的土方任务。湖北省博物馆的陈恒树等人带领培训班的学员,从墓葬埋土的青灰泥发掘开始,直到墓葬的清理工作完成。发掘工作自12月1日开始,至1976年元月19日结束,历时49天。
1975年6月8日,在江陵凤凰168号西汉墓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发现大批文物与保存完好的西汉男尸。这批考古资料的整理工作由我负责,经过整理编写组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9月下旬完成初稿,由我统一修改定稿,12月中旬刻印成册分发有关领导与编写组的同志征求意见,我也回武汉休息。仅过了几天时间,湖北省博物馆历史文物工作队的领导安排我到云梦给孝感地区第二期亦工亦农文物考古I削,J班的学员讲课。到云梦睡虎地墓以后,有几座秦墓已清理结束,我工作的着重点是参加规模最大的11号墓的考古发掘。当这座墓清理壁龛时,发现有带盖的木轺车—乘,并有轺车的三匹彩绘木足泥马和二件彩绘泥俑,保存完好,是以前所未见到的女家很兴奋。
记得当时天气很冷,但大家的热情很高,在墓坑发掘中,谈笑风生。已年近花甲的陈恒树先生饶有风趣地说:“兵书五车”,有的说有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等等,大家都希望这座墓能发现更多的精美文物。发掘工作继续深入,椁盖板揭开后,只见椁室分为头箱、边箱和棺室三个室,规模较小,但有不少精美的漆器、青铜器,以及木器和陶器等。椁室较深,头、边箱也较窄小。
当年的我又高又瘦,手脚也比较灵活,椁室内的文物还是由我倒挂金钩取出。12月29日上午,我到工地全面检查一遍后,就到11号墓,见昨晚墓坑塌方,幸好椁室内的文物已取出。揭开棺室内的棺盖后,我站在墓坑上面往下望,隐约看到人骨架旁有漆圆奁等物价。凭我以往发掘战国时期楚墓与西汉墓的经验,棺内一般只有少量的服饰品与兵器等,竹简只放在棺内的。因此,我让他们继续清理,我便回云梦县招待所准备讲课材料去了。
讲完课后还要回武汉再赶到荆州,去听取意见,修改江陵凤凰山168号的考古发掘报告,以便尽快送交出版社。我回到县招待所大约半小时左右,陈恒树先生派人到招待所找我,说11号墓棺内发现大批竹简,叫我马上回工地处理。当我听到这话后,凭我以往的考古发掘经验认为是不可能的,因而脱口而出:“是开玩笑吧”。来人十分正经地说,不是开玩笑,棺内确实发现大批竹简,请您赶快去。我急忙赶到工地,果然棺内人骨架周围放满了竹简,真让人喜出望外,但同时觉得自己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1978年我在武汉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担任兼职教师时,对1976级学生讲援战国秦汉课,带他们到三梦睡虎地秦汉墓进行考古实习时,我曾以此为例说考古方面我们未知的东西大多了,不能用以往的主观经验来判断、发掘。考古好有一比,就像《侦察》电影里面的台词:“案情是非常复杂的,敌人是非常狡猾的”。这么大批的竹简,在工地清理时间太长不安全。
我当机立断,吩咐县文化馆的同志马上到县木才材公司用杉木板制作一块略比棺底板宽大一点的木板,以便垫在棺底板下;同时找4根大抬杠和粗麻绳,准备抬回县文化馆,在室内进行清理。
我考虑到椁室里有水,棺木长期浸泡在水里太重,如果连同底板与四壁板一拼抬回县文化馆,一是太重,可能抬不动,二是怕在途中如果四壁板塌了,会压坏竹简。因此我决定打掉四壁板,将新制的杉木板插到棺底板下抬回。12月29日上午11时左右,从工地挑选了七个壮劳力加上我,八个人将棺底板上的竹简安全地运到云梦县文化馆图书阅览室。午饭后我马上到县邮电县打电话向湖北省博物馆领导汇报云梦发现大批竹简的情况,并请求速派摄影师、绘图和文物保护人员到云梦协助竹简的清理工作。
当晚省博物馆派来的同志到达云梦,并立刻投人工作。竹简的清理工作,首先必须做好照相、绘图和文字记录,然后才能揭取竹简。经仔细观察,这批竹简的数量初步估计在1000枚左右,而且放置有序,主要集中在墓主的头部、右侧、腹部和足等部分。
我们按其堆放的位置,把它们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等八组。如何揭取竹简,以往的方法是采取边编号边揭取,竹简编号容易了,可竹简上文字内容却不连贯了。当时我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认为成堆的竹简当年应是成卷入葬的,如果自上而下的揭取与编号,必须弄乱原来成册人葬的次序。困此,在揭取甲组竹简时,先在侧面绘剖面图并先编好号,然后再揭取,后来在复原甲组竹简时,依竹简出土位置和简文内容相一致,可以看出竹简原系反卷成一卷的。就在我们刚刚清理完甲组简,我接到湖北省博物馆的电话,通知我赶回武汉汇报情况。
我又对后面的工作作了详细安排,要求揭取每枚竹简后要马上清洗,够一版就用大底片拍照。然后用玻璃夹住每枚竹简,放到装蒸溜水的试管里保存,并在玻璃板与试管分析贴上海枚简的编号。三天后,我从武汉回到云梦,开始对这批秦简的制作方法进行初步观察。这些竹简的制作,从破竹成条后,还经过刮削整治。书写的文字为秦隶,字迹绝大部分至今仍很清晰。每枚竹简上均有三角形契口,用以固定编绳;而且从竹简上残存的痕迹判断,当时都是用细绳分上中下三道将竹简编取成册的。大部分秦简的简端与简末都不书写文字,少数简将每节的标题写于简端。
简文的书写方多种多样。已组简(二)《日书》甲种的两面部书写有文字;辛组简(一)《语书》,辛组科简(二)《效律》,乙组简(一)《封诊式》与己庚组简《日书》乙种中,各有一枚简也是两面书写的;其余则为一面书写。绝大部分简文都是通栏书写的,辛组简(四)《为吏之道》是分五栏书写的;乙组简(二)《日书》甲种的简文中还有一些图画。这批简文中各篇的字体与每简的字数并不完全一致,如甲组简《编年记》与辛组简(四)《为吏之道》的字体就不相同。就是在同一篇里,字体也全相同;例如辛组篇(一)《语书》的前篇与后篇,每枚简的字数不同、字体也有差别。
这种情况说明,这批简是经多人之手缮写的。有些简文虽然是同一人书写的,但不是一次写成的;例如甲组简(一)《编年记》中的简文,在秦王政十一年之前的字体较一致,似是一次写成的,其后的字迹较粗,很可能是后来补写的。每简的字数,最少的只有一字,最多的达四十九字,一般为三十字左右。简文中有不少“——”与“·”符号,这是分句或分段号。圆点符号,于《秦律杂抄》中,有的在简端,有的在律文与律名之间;丙组简《法律答问》与乙组简(一)《封诊式》中的这种符号,则多在律文中间。黑横线符号,于丙组简《律答问》中,均在律文的中间。
“:”为重文号,如辛组简(一)《语书》中的“当居曹奏令:丞:以为不直。”“∠”为句话或逗号,如辛组简(一)《语书》中的“是以圣王作为法度以矫端民心∠去其淫避(僻)上除其恶俗∠法律未足∠足多诈巧∠”。这批竹简的标题写法有三种:一是标题在简末,如丁、戊组简《秦律十八种》与辛组简(三)《秦律杂抄》的律名;二是标题在简端,如乙组简(一)《封诊式》中的《治狱》、《讯狱》、《群盗》等二十五个标题;三是标题在第一枚简或取后一枚简的背面,如:辛组简(二)《效律》的篇名记在第一支简的背面,是适应正卷成一卷的需要;而己、庚组简《日书》乙种的篇名,记在末简的背面,则为适应反卷成一卷的需要,甲组简《编年记》人葬时就是反卷成一卷的。过去,有人已探索过战国和汉代的简册制度,睡虎地秦墓竹简的发现,又为探讨秦代的简册制度提供了—批重要的材料。云梦睡虎地发现大批秦简的情况,湖北省文化局很快向国家文物局汇报。国家文物局很快派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字学家李学勤先和他的助手李均明先生,文物出版社摄影师王露等三个赶赴云梦。李学勤对已清洗好的竹简认真的释读,进一步肯定是我国首次发现的秦简。并在云梦县小范围内作了一次有关秦简上的部分内容的讲演。
1976年3月,国家文物局下令将这批云梦秦简调北京进行文物保护?同时,专门成立云梦秦简调北京进行文物保护。同时,专门成立云梦睡虎地秦简整理小组,对这批秦简进行全面仔细的考释工作。同年6月至8月,秦简的释文分别发表于《文物》1976年第6至8期上。
那么,这秕秦简有哪些主要内容呢?它的学术价值如何?这也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我在编写《云梦睡虎地秦墓》一书时,将云梦睡虎地秦简整理小组对这批秦简释文与研究成果作了简要的归纳,现摘抄如下:这批在我国考古学史上首次发现的大量秦代竹简,共有《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为吏之道》、《日书》甲种和乙种等十种。内容主要是关于秦的统一战争,秦的中央集权制度、军事制度、法律刑制,秦对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管理,以及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货币等各个方面。
此外,也还有关于医学、哲学、“五行”学说等方面的一些情况与秦楚纪月之法的关系等等;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代社会的阶级关系和矛盾,秦王朝对奴隶制残余的态度。在这批秦简中,秦律占一半以上。在法律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秦律,具体内容早巳佚兵无存。这次所发现的律文,虽然只是秦律的一部分内容,但已经相当丰富。从竹简所记的秦律的律文、律文解释及案例来看,可知秦律名目繁多,规定苛严,触犯者,轻者罚以财物,重要就要沦为国家奴隶或受到刖、枭首等酷刑。
正是这些酷法严刑,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致使“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书·食货志》);同时当然也促农民不断地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从逃避徭股到举行小规模的武装反抗,直至最终录到秦未的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云梦秦简,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大量秦代竹简,对于研究秦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那么,云梦秦简的主要是谁?他为什么将数量如此多的秦简随葬于墓中?这自然是人们感兴趣的问题之一。
这批秦简是在石棺内发现的,从竹简出土时堆放有序的状况表明,这千篇简册在当年人葬时,是成卷分别放置于墓主身体的周围。根据秦简作为殉葬品放在墓主身体周围的情况,我们似乎可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墓主很可能就是这批秦简的主人。那么,墓主的姓名?他的生平如何?简文中是否也有记载呢?这批秦简清理时,我们在墓主的头部下面,发现53枚简反卷成一卷,这就是《编年记》。
秦简《编年记》是继公元三世纪发现《竹书纪年》之后出土的唯一的战国时期至秦代编年史,它逐年记载了自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的秦统一六国的历次战争等大事为主,有些还是史书所未记载或略记的;同时还记了一个名叫“喜”的人的生平及其亲属的一些私事,类似后来的年谱。
这里简文所记的“喜”,是否就是墓主的名呢?我们还得看简文关于他的生平是如何记载的。《编年记》对“喜”的身体和经历作了较详细的记述。我们不妨先将关于喜的有关简文抄录如下:“(秦昭王)四十五年,攻大(野)王。十二月甲午鸡鸣时,喜产。”“今(秦王政)元年,喜傅。”“三年,卷军。八月,喜揄史”。“\[四年\]□军。十一月,喜□安陆□史。”“六年,四月,为安陆令史。”“七年,正月甲寅,鄢令史。”“十二年,四月癸丑,喜治狱鄢。”“十三军,从军。”“十五年,从平阳军。”“十六年,七月丁巳,公终。自占年。”
据这些简文的记载,喜生于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十二月;在秦王政元年,他年仅十七风岁就登记名籍为秦国服徭役,他还先后于秦王政三年(公元前244年)、四年(公元前243年)、十三年(公元前234年)和十五年(公元前232年)四次参军,并在卷(今河南原阳西)和平阳(今河北临漳西)参加战役;并历任安陆御史、安陆令史,治狱鄢等与刑法有关的低级官吏。从<编年记)简文所记喜这个人历任的官职,多与刑法有关;而云梦睡虎地发现的这批秦简,有一半以上为秦代的法律简书;两者庆非偶然,当为墓主生前的经历与刑法有密切的关系,而且《编年记》这篇简文止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应是喜死于这年,故以下未记;这一年,喜46岁。
经武汉医学院对墓主人骨架的鉴定,墓主系四十至四十五岁的男性;两者也基本相符,依据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确定,这座墓的墓主,应当就是《编年记》简文所记的“喜”,而且他也就是云梦睡虎地这批秦简的主人。这批竹简是他生前所用与喜爱之物,所以死后随葬,以便到另一个世界继续使用,这大概就是这批秦简入葬于棺内的缘故吧。1976年元月19日云梦睡虎地12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全部结束,文物均存放于云梦县文化馆。
为了搞好这批考古资料的整理工作,专门成立了云梦睡虎地秦墓整理编写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湖北省博物馆的照相、绘图人员,历史文物工作队的部分再场清理人员,以及考感地区第二期亦工亦农训练班的三名学员,由我负责。春节过后,整理编写小组的全体成员到云梦集中,对12座墓葬的出土文物进行认真细致地全面清点,漆木竹器的清洗,陶器的拼接修复。各类文物标志的制卡、绘图、照相等等基本资料工作,于6月份全部结束。
在此期间,我们发现大批精美的秦代漆器,填补了我国漆器史上的空白。同时我们还发现许多漆器上有烙印、针刻文字和符号,我们逐一临摹,拓片、制成表格。反映出漆器是当时咸阳制作的,有些文字有多道制作工序与“特勒工名”的制度。在睡虎地4号墓出土二件木犊,是当年从军到今河南淮阳的秦军士兵黑夫与惊写的家信,这是我国迄今最早的二封家信。这两封信中,还记有秦军统一六国战争中的一些情况和军需问题。在战国晚期的七号墓中,还出土一件陶量,其客积经科学测定为2000毫升。
经过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1976年6月份顺利地完成全部基础资料清理工作,7月份整理编写回武昌东湖湖北省博物馆,进行考古发掘报告的编写工作。当时报告分为前言,墓葬形制,随葬器物,墓葬分期、墓主身份及墓葬文化特征,结语,附录等7个部分。我们分头执笔,最后由我统一修改或改写成书,并于1976年12月完稿。我在编写中对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如依据两座年墓将这12座墓分别断为战国晚期与秦代之墓。又如对其文化特点进行分析,认为均以秦文化特征为主,但也受到楚文化的一些影响。我们将这12座秦墓的考古资料,进行全面、系统地向读者介绍,受到考古界的发评。我国第一本有关秦代的考古专著《云梦睡虎秦墓》一书已于1981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转载《湖北文史》第八十三辑,本文作者陈振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