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被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
它犹如“底板”,“底板”不牢,经济社会发展这个“木桶”,再深、再大,装进去的水也将付诸东流。
如何拿出过硬措施,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1月25日,围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代表委员们展开热烈讨论。
出台顶层设计,强化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金融稳,经济稳。”省人大代表、省农信联社理事长李亚华表示,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中,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从全国来看,金融风险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非法经营活动,比如非法的P2P等。第二类是金融机构自身的金融风险,由于经济下行、中小企业面临一些问题导致不良资产上升。第三类是地方政府平台的债务风险,还有一些重要企业由于杠杆率偏高引发的财务风险。“强化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省政协委员、武汉正浩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万汉英表示。
万汉英说,互联网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金融业创新发展和促进经济社会进步的同时,风险不断累积:风险控制能力弱。近日,央行受理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个人征信业务申请,公司正式运行后,将改变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孤岛”,形成信息共享,有望遏制多头借贷、诈骗借贷等乱象。由于监管缺失,互联网金融监管和法律约束不强,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互联网金融企业违约成本较低,容易诱发恶意骗贷、卷款跑路等风险。
要防范这类风险,应该尽早出台互联网金融发展顶层设计,营造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还要支持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等专业化服务,全过程督导,从源头上杜绝互联网金融的非规范运作。
支持实体经济,防范风险的根本之举
李亚华说,农信联社在全省金融机构中员工最多、网点最多、资产规模最大,是县域金融主力军,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这场攻坚战中责任最大。通过打造“责任银行”“合规银行”“智慧银行”,他们正在积极打好这场攻坚战。
李亚华说,去年,农信联社给76个县市政府发函,请地方政府协助一起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同时,用科技手段管好贷款,提升管理水平,实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合规,将风险把握在可控范围内。
银行的信贷政策更严格了,中小微企业、三农企业却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现实问题,怎么办?“防范风险,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李亚华说,通过减少贷款集中度,关注普惠金融,能有效防范贷款风险。农信联社更多关注中小微、三农贷款。去年,小微贷款增幅同比增长20%以上;新增县域贷款651亿元,贷款规模居全省同行业第一。“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多渠道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省政协委员、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祥介绍,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已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助力器”。
湖北区域性股权市场(四板市场)对挂牌的一些中小企业的股份进行定价,在股权转让中,中小企业可以获得融资。截至1月24日,湖北四板挂牌交易企业4192家,共为343家企业完成股权融资1567笔,实现融资总金额757.43亿元。
降低企业杠杆,投资基金大有可为
基金能有效降低企业杠杆率,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被寄予厚望。
省政协委员、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黎苑楚说,市场资金多热衷于“大中城市”,而大多数市县传统产业升级企业,即使业绩不错也难以得到资金的支持,越往基层越明显。基金投资“区域失灵”和“阶段失灵”的状况明显,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后备动力不足。
他介绍,湖北高投通过省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的示范、撬动,先后吸引30余家国内外知名股权投资机构、40余家央企和上市公司到湖北发起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我省一些知名地产企业在引导基金政策带动影响下,积极转型参与股权投资,部分金融、地产资金回流实体企业,引导基金“脱虚向实”的引导功能突出,为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和实体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黎苑楚建议,大力推进基金产品创新,吸引金融机构,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优化基金布局,破解“区域失灵”,选择有一定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市县,设立一批地方产业发展基金,协助当地引入新兴金融业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