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武汉市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网络建设、拓展服务功能等方面积极推进,医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但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体制上、政策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发展滞后。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社会组织主办的占大多数,靠基本医疗取得收入维持正常运转,社区健康教育、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等根本无能力去落实。二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硬件设施落后。设备老化环境有待改善,现时绝大部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仪器设备仍是传统的三件套(电筒、听诊器、血压计),难以满足群众的诊疗需求。三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人才不足,缺少全科医生,医务人员队伍水平普遍较低,存在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四是转诊制度很难落实。“双向转诊”存在“下转难”的实际困难,从社区医疗中心到大医院,患者大多乐意接受,但要求患者从大医院转到社区接受康复治疗,则很难做到。五是医保政策还不完善。医保政策虽已逐步向社区倾斜,但力度还不够,多数参保人员还是倾向选择环境更好、设备更先进、资质更强的大医院就诊。六是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公共卫生的保障对象重常住居民,轻流动人口,缺乏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的工作平台;重急性病、传染病,轻慢性病、非传染性疾病。
为此建议:
一、坚持政府主导,保证社区医疗的公益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的具体体现,必须使社区卫生服务系统成为独立于医疗竞争领域之外的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
二、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建立稳定的筹资和资金投入机制,多渠道筹资,积极吸纳社会团体、慈善机构或个人的捐助。要转变医疗行为与个人利益直接挂钩的办医模式。
三、逐步落实社区医院首诊制和双向转诊制度。逐步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大中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协作。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培训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为重点,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确保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改革用人制度,改善社区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建立对医务人员提供上门服务和跟踪服务的数量、患者满意度调查等绩效考核机制;建立由二、三级医院及专业防治机构专家为社区医务人员培训、指导、会诊的定点、定时制度;鼓励社区志愿者、医学高等院校在校生,通过相关技能培训后参加社区卫生义工服务。
五、逐步完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群众提供预防保健等公共医疗保障。
(武汉市蔡甸区政协委员 李 皋 谢文昌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