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规划是描绘我省农村发展蓝图,科学指导村镇村庄各类建设,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依据。也是我省各地在生态新城建设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目标的重大举措。高质量编制村庄规划,对于推进湖北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存在问题
一是重视不够,宣传不到位。部分村民和干部参与规划改造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认为花钱编规划,作用不大,无非是“纸上画画、墙上挂挂”,造成村民认为村庄规划可有可无;部分乡镇、村组对村庄规划编制重视不够,对政策法规宣传不够深入,特别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其他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宣传不够深入。村民对规划的相关政策法规认识和理解不深,不了解,不知晓,不参与。
例如:经调查了解,宜昌市点军区全域共47个行政村,有21个村在城市核心区域范围内,规划面积135平方公里,由市新区办统一规划建设。尚有26个行政村(场)近415平方公里范围在城市规划区域以外,规划编制滞后,建设无上位规划,致使乡村建设随意性大,无序开发,(比如各种小型养殖场、采石场、小企业等)影响美观,破坏环境,在未来也会增加开发建设成本。
二是村庄功能定位不够准确。我们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在过去规划编制过程中和目前已经形成的初步方案里,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对村庄发展定位不准,没有突出该村庄特色。比如有的村庄产业发展规划太过宽泛,既是养殖、种植基地,又发展旅游产业,鼓励农民发展农家乐,定位过多,同时,发展养殖业也与推进生态发展的要求不相符。
三是忽视公众参与。以前我省各地村庄规划往往是政府自上而下编制的,忽视了村(居)民的主体性,虽然规划完成后要征求村委会和村民意见,但往往流于形式。
三、对策建议
为此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提升规划质量,我们建议:
一是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因此我们要深入向干部和村民宣传村庄规划的基础性和重要性,通过组织参观考察成功村的规划蓝图、新村模型、村庄建设实际面貌,以直观形象的有效方式,转变村民的思想意识,引导村民从旧传统、旧习俗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加快村庄建设,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需要有科学的,合理的的村庄规划作为基础依据,从而增强村民对编制村庄规划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二是要注重多规融合。
编制村庄规划,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对规划的要求,合理确定存在的发展目标与实施措施,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首先规划应与十三五规划相衔接,并且与点军新区建设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全域旅游等各项专题规划相统一,谋划好村庄长远的功能布局、产业特色布局以及人居环境布局,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保护耕地和自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注重因地制宜。
要安排专人,协调村和编制单位及村民代表充分挖掘村域文化、人文景观、产业情况、自然资源。只有充分了解村域现状,规划编制才有基础,才不偏离实际,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规划编制中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注重保护村庄完整的传统风貌格局、历史环境要素、自然景观等,引导村民慎砍树、禁挖山、不占水域、不拆有保护价值的房屋。比如车溪的民俗村、高岩的古民居等。
四是要注重公示环节。
对村庄的中心区域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共公用设施规划及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都要进行提前公示,征求村民及村民代表的意见,合理吸纳社会各方面意见,真正做到规划编制符合民意,符合本村实际,便于实施。
(宜昌市点军区政协 夏清锋 安礼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