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从调查和走访情况看,社会上特殊人群占一定数量比例,主要有以下几类: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流动人员、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社会闲散青少年、独生子女病残死亡家庭、“问题”学生等。特殊人群需要社会进行管控或帮扶救助,对特殊人群要以悲悯之心给予特别关注和关爱。要将其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作为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切实加大帮教、安置、救治、管理力度。
为此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社区特殊人群电子档案,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建立和完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新机制。以社区为单位定期摸排,逐人登记、造册、建档。按照“上下联动、属地为主、注重基层”的原则,自上而下建立市、区、街(乡镇)、村(社区)四级服务管理工作机构,形成“四位一体”服务管理体系。健全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落实经费保障机制。把特殊人群管理纳入社区管理综合治理考评范围,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按照对社会危害风险的大小,对特殊人群进行分类定级,实施分类分级管理教育,增强工作针对性,提高管理实效性。
二、坚持帮教优先,管控与帮扶救助相结合,创新管理举措,务求实效。建立社区心理疏导室,坚持以人为本,在人格上尊重、感情上亲近、生活上关心、权益上保障、心理上疏导,通过教育和帮助,努力使他们遵纪守法、与社会和谐相处。做到“回归有人接、就业有人扶、创业有人帮、困难有人助”。坚持管控与帮扶救助相结合,管控、帮扶是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服务管理的两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管理质量、预防违法犯罪十分重要。 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全面掌握社区户籍人口,以社区为依托,以派出所为主管,建立外来人口备案制度,促进人口规范有序流动。高度关注重点青少年群体和孤寡老人生存生活状况。对青少年群体和孤寡(空巢)老人进行全面的排查摸底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他们基本生存现状和情感状况。努力解决好特殊人群及其子女就业、就学、就医、居住、生活等困难,使其充分感受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与温暖,增强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和依法履行权利义务的意识。
三、加强基层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帮扶救助力度。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和舆论阵地,加强对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的宣传报道,引导社会各界关注重视特殊人群及其管理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武汉市蔡甸区政协委员 张利敏等5人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