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一轮H7N9疫情让人们“谈禽色变”。为搞好防控,有的地方采取一刀切措施,禁杀、禁买、禁卖、禁运活禽,导致市场需求下降,养殖环节叫苦不迭。禽产业如何应对风险,稳健发展?连日来,记者走乡村,进市场,访农户,问专家,试图探寻个中答案。(湖北日报讯7经济2017.3.28 星期二理性消费,不必“谈禽色变”——禽市风波带来的思考之一)一文读后,除了认同理性消费带动市场回暖外,笔者认为亟待重塑无公害绿色家禽业品牌,倒逼着禽类产品流通环节尽早完成转型,阻遏病毒传播的空间,及时消除畜禽产品不安全因素,营造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良好氛围。
虽然近几年各地家禽业发展较快,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外市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种禽体系残缺,质量有待提高。二是养殖规模较小,产品区域优势不明显。三是公众认知、消费习惯,亟待科学理性引导和提升。四是疫、禽流感威胁,应急预案,统防统治等措施滞后等问题。
对策与建议如下:第一,加强养殖技术的指导和培训,不断提高养殖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拓宽销售渠道,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加强特色养殖企业的形象宣传,重塑无公害绿色养殖的品牌。此外,建立优质禽产品批发市场,在主产区特色显著的地方建立优质禽产品集散地和批发市场,组织好养殖企业与加工企业间的产销对接,与销售企业签订长期收购合同,规避价格大起大落带来的风险,促进禽产品的流通和辐射。
第二,制定和完善生产标准和技术规程,完善各级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实行畜舍、品种、饲料、兽药投入品、疫病防治到畜产品检疫检验等过程的全程监管。同时,建立和实施禽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督促畜禽产品销售者对照法律法规要求,组织开展自查整改,主动改正经营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及时消除畜禽产品不安全因素,营造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良好氛围。
第三,切实加强政策扶持,发展冷鲜禽产品的加工、冷链和市场平台建设等新型销售渠道物流系统的建设,实现“活禽集中宰杀、统一检疫、冷链运输、冷鲜上市”的模式转变,保障百姓吃到健康安全的禽类产品,通过将活禽集中屠宰,冰鲜上市,避免消费者与活禽直接接触,有效降低了感染H7N9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的风险。
(老河口市工商局 张俊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