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竹溪县各级各部门始终把精准扶贫作为“天字号”工程,坚持以“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为统领,以“精准脱贫、不落一人”为目标,明确时间表,制定路线图,立下军令状,全力实施整县推进、精准脱贫等创新措施,走出了独具特色的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新路子,扶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得到省委、市委高度肯定,先后承办了全省精准扶贫现场会、千村书记培训会及全市精准扶贫培训会、金融扶贫现场会。
但调查发现,全县精准扶贫工作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贫困对象锁定不够精准,贫困信息锁定与动态管理的矛盾不容忽视;二是扶贫政策执行不够精准,政策落地和难以服众的矛盾不容忽视;三是社会扶贫不够精准,驻村帮扶参与度与实效性的矛盾不容忽视;四是综合施策不够精准,贫困户如期脱贫与贫困村摘帽的矛盾不容忽视。为此,就坚定不移地推进精准扶贫走在全省山区前列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咬定脱贫目标。扶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期,更需要全县上下矢志不移,提振精神,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一是坚定精准扶贫、整县推进走在全省山区前列不动摇;二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中央、省委、市委、县委扶贫攻坚政策不动摇,坚守政策底线、不越雷池半步;三是坚持治标与治本一起抓不动摇,实施产业带动、创新就业,扶户与扶产业相结合,富口袋与富脑袋相统一;四是易地扶贫搬迁坚持因地制宜不动摇,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不搞一刀切;五是坚持在扶贫一线检验干部作风不动摇,激发全体党员干部勇于担责、敢于作为,敢啃“硬骨头”,敢趟“深水区”,敢打“攻坚战”;六是坚持“非常之事要用非常之法”不动摇,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强化督办检查,落实奖惩机制,该奖励的不眼红、该追责的不手软。
二、进一步压实扶贫责任。一是拧紧思想发条。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的扶贫脱贫主责身份意识,增强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使命认同,在全县上下真正形成“一切围绕扶贫转、一切围绕脱贫干”的强大气场。二是细化责任目标。按照“一事一主体、一主体一责任人”的原则,对乡村两级的扶贫主责、县直单位的包保责任和党员干部包户的帮扶责任,从工作任务、责任体系、时间节点、脱贫标准、考核奖惩等逐一细化、量化,打造决策、执行、监督、考评、奖惩一体化的“落实链条”。三是改进考评方式。把精准扶贫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单位绩效考评、“双十星”争创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考核指标,激发全体党员干部在扶贫一线履职尽责、建功立业。同时,探索运用第三方考评机制,防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异化为速度扶贫、数字脱贫。
三、进一步锁定扶贫对象。一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注意和克服贫困户精准识别的技术难题。要结合数据比对认真开展“回头看”,发挥基层群众智慧,对贫困对象进行分类排队,反复核查筛选,做到符合认定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留。二是坚持阳光操作,注意和克服基层闭门造车问题。乡村在扶贫对象确定过程中切忌乱点子丑寅卯、不切实际、暗箱操作、背离群众意见,导致真正想脱贫的人只能看着别人脱贫,已经脱贫的人不想脱贫。三是坚持走群众路线,注意和克服政策执行不公问题。在锁定贫困对象过程中,要按照政策,严格标准、严格程序,真正把群众评议落到实处,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全程接受社会监督。四是政策口径要一次性到位,注意和克服朝令夕改的问题。基层反映,“八不进”、“五不准”政策确实好,要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不能拉一把松一把,既让乡村干部不知道工作到底怎么搞,又让有等靠要的老百姓有空子可钻。五是认真落实贫困信息动态管理,注意和克服信息更新迟缓问题。县扶贫主管部门对建档立卡信息管理系统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对贫困人口信息真正实行动态管理,定期修改完善信息系统,确保数据更新及时、真实准确。
四、进一步精准扶贫举措。一是结对帮扶要精准。按照“瞄准特困对象、实行兜底保障、开展精准扶贫,同步建设小康”的工作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一村一策,一户一法,逐户制定帮扶计划,帮扶举措既要可行,更要有效,既符合政策要求,更要符合广大贫困户的愿望。二是政策兜底要精准。针对因学、因病、因残等不能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脱贫的家庭,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兜底,与农村低保、医疗救助、就学救助等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困难群体的脱贫问题。三是综合施策要精准。采取组合式扶贫措施,坚持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相互支撑,园区建设与农业增效同步推进,乡村旅游与农村发展互促互进,普惠性扶贫与个体性扶贫有机衔接,让广大群众在精准扶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五、进一步突出民生保障。一是聚焦民生抓基础设施。强化“四双”帮扶行动,着重把水、电、路、学、医、房等贫困群众急切期盼、亟待解决、直接受益的项目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抓实抓好,整合扶贫政策和项目资金,集中集成、重点重投,最大限度地满足贫困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二是聚焦发展抓产业培育。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培育能致富、快致富的新产业、好产业,探索以“龙头企业+合作社+电商+农户”为纽带的专业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和现代技术进村入户,推进扶贫产业提档升级,变小农经济为整村推进的规模优势,提升区域经济造血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聚焦生态抓环境治理。实施扶贫脱贫要坚持富口袋和富生态相结合,按照“绿、净、齐、富、厚、和”要求,建好生态家园,坚持把乡村旅游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扭在一起,坚持规划先行,厚植绿色底蕴,抓好生态治理,保留田园风光,实现“生态好、百姓富、农村美”。
六、进一步强化智力扶贫。一是以典型示范传导正能量。要注重发挥创业明星和致富典型的示范效应,在全社会传导创业致富的正能量,形成尊重劳动、鼓励致富的氛围;二是以道德培育塑造新风尚。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重塑贫困群众内心道德丰碑,根除等靠要拿、安于贫困、坐井观天、不思进取的消极心态,激发求富、求荣、求美、求变、求新的致富激情,打开扶贫的动力源头;三是以政策激励唱响“好声音”。要把人文扶贫作为促进贫困群众主体意识觉醒的重要抓手,实施“扶贫先扶脑”“富口袋先富脑袋”,对缺乏技术的贫困户实施技能培训,对缺乏发展门路的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对缺乏文化的贫困户实施子女教育扶贫,对五保特困户实施兜底保障,促进贫困群众从根子上摆脱贫困,形成“知识就是财富、有智才能脱贫”的普遍共识。
七、进一步凸显帮扶实效。一是帮扶目标要明。驻村帮扶工作队要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突出发挥单位自身职能和优势,着重在政策宣传、制定规划、精准对象、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市场营销、项目督导、协调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二是帮扶措施要实。帮扶是否有成效,既要看派出干部能力,也要看帮扶措施是否到位,帮扶单位一定要结合自身单位优势和其他资源优势,对帮扶村有的放矢,制定有效的帮扶措施,突出帮扶实效。三是帮扶合力要足。县直单位、乡镇和村“两委”要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分清主次,各有侧重,拧成一股绳,形成工作合力。四是工作保障要充分。县上额定的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要及时足额下拨到各单位,让工作队员交通、住宿、就餐等有基本保障。
八、进一步加强督查问责。要坚持把推进扶贫攻坚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重点,注重联动联查,创新监督方式,彰显问责实效。一是重点围绕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扶贫开发政策措施、扶贫项目规划实施、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扶贫工程质量等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扶贫资金管理规范、使用高效;二是积极探索和着力改进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工作监督检查方式,强化对主责部门履职尽责的再监督、再检查,坚决纠正扶贫攻坚过程中打折扣、搞变通、做选择的现象;三是集中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扶贫资金项目管理使用中出现的贪污、挪用、挤占、截留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四是对扶贫攻坚工作中发现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要发现一例、查处一例、问责一例、通报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