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13日,钟祥市政协副主席王万友带队,钟祥市政协人资环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赴长阳县高家堰镇考察了农民产业转型工作,现报告如下:
一、资源优势是农民实施产业转型的“孵化器”
考察启示一:引导农民实施产业转型,因地制宜、依势而行是基础。
高家堰镇地处长阳县北部,最高海拔1000余米,是典型的山区乡镇。全镇辖11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000人;镇域面积2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00亩,人均0.8亩,在产业转型前,是典型的山区贫困乡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高家堰镇高家堰村的向师强等一部分农民充分利用山区丰富的苗木资源优势,开始进行盆景、根艺制作,经过十几年的打拼,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们制作的盆景、根艺作品,先后在武汉、广东、山东、北京盆景博览会上多次获得大奖,中央电视台的多个栏目进行了宣传报道;农民从中获得的经济效益更是可观,家家拥有了小洋楼、小汽车。
二、市场需求是农民产业转型的“催化剂”
考察启示二:农民成功实施产业转型,依托市场需求、顺应市场需求是根本。
实施产业转型后,高家堰村农民“一传十、十传百”,户户成了盆景、根艺大户,人人成了盆景、根艺高手,家家门前有“招牌”、户户成了盆景园。目前,高家堰镇盆景根艺核心区总面积3.8平方公里,拥有中华蚊母、蓝天竹、金弹子、紫薇、腊梅、三角枫、冬青等100余个品种的盆景、根艺作品,总量达500万盆;拥有苗木培育基地1500亩。
核心园区辐射、带动高家堰镇1100多农户从事盆景、根艺生产制作,产业人员3000余人,全镇盆景、根艺作品存量900万盆,存量总值超过10亿元。全镇每年盆景、根艺销售收入8000万元,人均增收近30000元,户均收入近10万元。
同时,随着高家堰村盆景、根艺产业的兴盛,也催生了一个新兴行业:盆景、根艺用品制造业。目前,高家堰村专业从事盆景、根艺用品制作的农户近20户,户平年收入6万元以上。
三、政府引导是农民产业转型的“加速器”
考察启示三:农民成功实施产业转型,政府因势利导、优质服务是关键。
高家堰镇属长阳县的“北大门”,是渝东鄂西的陆路咽喉,与长阳县城、宜昌市区均相距30公里,沪渝高速、宜万铁路穿境而过,318国道、323省道在镇中心处交汇,交通优势明显。
为了引导农民成功实施产业转型,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现场调研指导,要求长阳县实施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宜昌清江盆景园”、“荆楚盆景根艺第一镇”。规划以高家堰镇为核心,建设盆景、根艺“百里长廊、万亩园区”,达到“万户受益”。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观光点、国际扶贫参观点、“绿满荆楚”示范区、华中盆景交易中心、三峡盆景生产基地、宜昌清江濒危珍稀植物保护基地。
长阳县和高家堰镇认真落实黄楚平同志的指导意见,按照“组织化、专业化、品牌化、现代化”的格局,全力做大特色产业,使小盆景、小根艺、小园区成为大产品、大产业、大市场。一是完成了园区规划编制工作。二是实施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国土整治、民居改造、国际扶贫等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进行了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园区农户环境整治,打造了20公里的盆景、根艺长廊。三是发起成立了盆景协会。高家堰镇从事盆景、根艺制作和盆景、根艺用品制作的农户全部加入了协会。协会主要负责技术传授、信息传播、市场管理等工作。四是形成了“买卖全国”的营销网络。在协会的带领下,协会会员“走南闯北”,抓宣传、搞推介,买“原材料”、卖成品,也有外省市客户自驾前来选购盆景、根艺成品,市场繁荣、营销两旺。
(钟祥市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 武永成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