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节能低碳集中供暖应标本兼治改革创新稳步推进

2015-11-04 17:41:10  
字体大小:【

 

    近几年来,国内很多城市纷纷为解决燃煤、燃气和用电取暖带来的能源损耗问题,进行产业联盟迈向专业化、利用市场机制加强区域间合作、建立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推动搭建投融资平台节能低碳集中供暖的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通过我们政协委员对上述课题研究发现,各地在推进节能低碳集中供暖工程中依然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部分节能减排低碳技术的基础性工作比较落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没有成为全民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一方面,由于相关的法律、规章标准规范尚不完善与研究工作相对薄弱,都导致节能低碳集中供暖标准执行不到位,同时存在存在着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另一方面,目前十分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亟需尽快调整人才结构,以高层次、专业化为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精尖人才。此外,民众对节能低碳集中供暖内涵理解模糊不清,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

 

    二、相关的技术融资渠道还不够通畅,市场手段运用不足,资金缺口巨大,未能建立有效的政府运行要素激励约束机制。由于现阶段节能低碳集中供暖项目需要的资金量较大,而国家缺乏对民用节能低碳集中供暖企业在补贴、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激励措施,尚未建立为节能减排低碳高新技术企业专门的融资渠道,影响了企业的做大做强,推行节能低碳集中供暖的动力严重不足,与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极为不适应。

 

     三、片面追求整齐划一,注重形式,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缺乏统一性有待完善。比如: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在节能低碳集中供暖建设中,有的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追求形式,没有结合当地实际状况,打破了原有的节能和谐局面。甚至一些地方规划没有充分针对城市特点、地区差异区别,忽略了城市长远与近期节能低碳集中供暖建设需要,导致与实施脱节,一些重点行业落后工艺依然占有一定比重,无法予以根除干净。

 

    对策与建议:

 

    第一,进一步健全基础数据库,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努力提高全民节能低碳集中供暖意识,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各地要组织各方面的专家继续深入调研辖区节能低碳集中供暖现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总体发展规划、宏观战略,明确城市定位,有的放矢地完善适合各地节能低碳集中供暖的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提升节能低碳集中供暖监管能力。此外,还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介进行节能低碳集中供暖知识的宣传教育,从理念上进行全民引导,大力开展节能低碳集中供暖知识的普及、推广工作,增强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

 

    第二,因地制宜,分类型、分步骤,以点带面,稳步推进,节能低碳集中供暖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虽然近年来,各地都引进和培育了一批高技术的节能低碳集中供暖企业。但总体来说,技术的含金量还不太高。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引进的力度,鼓励有能力的企业进入节能低碳集中供暖技术领域。通过财税政策,调动企业发展节能低碳集中供暖技术的积极性,拓宽这类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发展金融创新,鼓励风险基金投入,促进节能低碳集中供暖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比如:可以节能低碳集中供暖技术的研发和费用部分抵扣税金等。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补贴政策和信贷优惠政策等手段,加大对节能低碳集中供暖产业的激励和引导,为节能低碳集中供暖项目的开发与建设构建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要尽快调整人才结构,以高层次、专业化为重点,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精尖人才,为建设节能低碳集中供暖生态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第三,着力改革创新,适度超前发展,积极培育新能源产业发展。各地要把能低碳集中供暖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用新技术来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群,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市经济发展。同时,要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适用的节能低碳集中供暖技术,鼓励技术创新,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低碳集中供暖关键技术开发以及产业化进程,提高节能低碳集中供暖关键技术、产品、软件以及设备的自主研发电热地暖系统以及其他低碳绿色节能建筑等项目的能力和空气能地暖机组等装备能力。通过系这些新能源产业模拟优化,集成产业群,实现热流程合理化、设备效率最大化,从而提高系统能源效率。

 

    (老河口市政协委员、市工商局  张俊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