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百姓,谁都不想打官司,一辈子更难打一次官司。但真要贪上了官司,该找谁帮忙,谁又能成为他们的“靠山”,绝大部分百姓感到茫然、无助,乱了方寸。
法律援助是一项扶贫助弱、保障困难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一项法律救济制度。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的法律援助工作步伐明显加快,法律援助机构网络逐步完善,法律援助队伍也不断充实,管理和服务不断规范化,法律援助案件的承办质量不断提升,在维护困难群体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2014年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4万余件,受援人总数近139万人次。
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受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制约,当前的法律援助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群众打官司难、基层法律服务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许多地方的法律援助机构主要集中于城市社区,而最需要法律援助的广大基层农村特别是偏远山区往往非常缺乏。这就导致真正的困难群体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难以维权,要么求告无门,要么为打官司倾家荡产,有的甚至走上了四处上访的路子。
让没有钱的人也能请得起律师、打得起官司,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道重要防线和最后底线,也是彰显政府责任的一项民心工程。法律援助在广大基层农村存在的问题,折射出了法律援助在服务群众方面存在“最后一公里”需要打通的问题。中央提出实现法律援助咨询服务全覆盖,并将劳动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援助范围,放宽经济困难认定标准,使援助对象逐步拓展至低收入群体,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
因此,不管是服务民生,保障公平,还是依法治国,都需要我们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尽快打通“最后一公里”。谷城县政协委员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和司法部门对法律援助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抓住法治建设的“牛鼻子”,坚持“眼睛向下”、多“接地气”,在财政支持、人才支持方面及时跟上,不断扩大法律援助的广度和深度,公平正义的法律阳光就一定能照亮每一个人,法治中国的美好明天就一定能早日到来。
(谷城县政协 马明刚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