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让竹溪“舌尖上的美味”变成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15-06-11 15:52:10  
字体大小:【


    日前,竹溪县政协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就做大做强竹溪饮食产业进行了专题调查,并通过对口协商的方式广泛建言献策,为推动饮食产业成为竹溪新的增长极聚智出力。

 

    委员调查认为,竹溪原生态丰富的物产、积淀深厚的饮食文化、独树一帜的饮食风味、独具匠心的烹饪技艺、自成一体的竹溪菜系,使竹溪饮食享誉省内外。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通过挖掘饮食文化、组建饮食协会、举办饮食大赛、培育“厨嫂”品牌、开发餐饮服务,饮食产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机制活、领域宽、辐射广、影响大、带动力强等特点。饮食产业在全县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提高,产业位次不断前移,并有效拉动了饮食产业链的物流、仓储、包装、广告宣传等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吃在竹溪”、“品竹溪美味,饱人间口福”的美誉度日趋彰显,“竹溪菜”走向全国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委员调查指出,竹溪饮食产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起点低、块头小、发展慢、“小大小闹”的态势尚未根本改观。一是饮食产业发展虽然思路清晰,定位准确,但整体策划和运营不够,产业拉动效应还没有凸显;二是与“竹溪菜”相关联的品牌注册滞后,急待抢先申报。如:竹溪蒸盆、竹溪黑猪、竹溪腊肉、竹溪泡菜、竹溪土鸡、竹溪“厨嫂”等系列品牌;三是深度挖掘、整理、搜集饮食文化资源不够,饮食产业的魂及核心价值急待亮牌推出;四是饮食产业的引进来与走出去乏力,缺乏有效同步宣传和招商,把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全县经济发展优势尚待给力。为此,委员通过协商提出四点建议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饮食文化产业理念。顺应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趋势,把饮食产业纳入全县“十三五”总体规划,提升为县级战略布局,瞄准市场全国连锁,创建品牌,深度运作,全面打造竹溪跨越发展新引擎。围绕食材基地化、食品安全化、餐饮标准化、烹饪特色化、产业品牌化、市场连锁化,全县上下齐心协力,相关部门强责合力,社会各界集智聚力,坚持不懈地做大做强饮食产业。

 

    (二)立足本土保安全,建设规模食材基地。按照“绿色、环保、低碳、有机、无公害”的要求,有计划建设食材基地。严把食材品种关。食材品种能土则“土”,如:竹溪土猪、郧巴黄牛、马头山羊、山野菜、土豆、土鸡蛋,慎用“非土”;严把施肥关。坚持用有机农家肥,杜绝施用化肥;严把养殖关。在养殖中杜绝添加剂等激素,在种养中杜绝转基因;严把物流关,源头监管,全程监控,确保食材源头放心安全。

 

    (三)正本清源寻真谛,彰显竹溪菜制作特色。按照“返璞归真、传承历史、弘扬光大、面向未来”的要求,做好竹溪饮食文化挖掘与整理、保护与创新、引进来和走出去等工作。县商务局县饮食文化研究会应尽快成立一个由学者、作家、策划家、设计师、美食家、培训师、企业家及资本运作专家等组成的“百脑会”,共同为“竹溪菜”走向全国献智献策献力。通过深入挖掘研发,塑造饮食文化之魂。充分发挥“竹溪厨嫂”训练营基地的独特作用,全面收集竹溪地方特色菜肴,编印培训教材,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手段,正本清源,全面提高餐饮行业从业人员素质,让“竹溪厨嫂”都能掌握竹溪地道菜的烹饪和技艺,谨防“挂羊头,卖狗肉”,自己砸自己牌子。要抓紧制定竹溪菜系、菜谱质量标准,对餐饮服务按照行业标准加强管理,严格按照竹溪菜质量标准进行选材、用材、烹饪,让竹溪菜标准统一,风味独特。

 

    (四)创建品牌占市场,打造跨越发展新名片。要用足用活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红利政策,抢抓简政放权、行政审批改革机遇,注册“竹溪菜”、“竹溪人家”、“竹溪味道”、“竹溪厨嫂”等品牌商标,自觉用法律武器维护和保护知识产权。在基础设施上,以牛头山生态城为依托,筹建竹溪饮食文化园,集吃、喝、玩、购、娱于一体,集烹饪技艺、腌菜坊、冻库、销售、物流于一处,向世人展示竹溪饮食文化。在商业化深度运作上,构架打通竹溪菜走向全国的“绿色通道”。在城区建“竹溪人家”体验店,在十堰建“竹溪人家”旗舰店,沿南水北调沿线城市布局,“滚雪球”式进行全国连锁经营,推动竹溪饮食产业发展。丰富“六城联创”内容,在竹溪城区饮食店、餐馆、知名酒店同步开展一店一款“招牌菜”宣传普及活动。建设“竹溪人家”网站和官方微信,持续传统竹溪菜品牌,增强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宣传推广和扩大影响,为竹溪菜走向全国给力暖场造势。

 

(竹溪县政协  李章新 陈芳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