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民主管理带来的活力——竹溪县中峰镇汤家坝村民主管理的调查与启示

2014-12-28 22:24:54  
字体大小:【

 

竹溪县政协调研组


    近几年来,竹溪县中峰镇汤家坝村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充分发挥民主、尊重民主权利,让群众参与到村务管理中来,实行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干、群众管的民主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民主管理村务的成功路子。先后被省、市、县授予“湖北省卫生村”、十堰市“文明村”、竹溪县“‘五好’村级党组织”等,连续六年在全镇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


    历史背景下的汤家坝村:由传统的“人治”到现代的“民治”


    汤家坝村地处竹溪县中峰镇与蒋家堰镇的交界处,346国道穿村而过。全村6个村民小组、272户、1042人。


    多年前,汤家坝村“两委”在村级事务管理上,主要沿用传统“封闭式”的“干部怎么说,群众怎么干”的“一言堂”管理方式,村里的大小事务都是村“两委”说了算,群众处于被动接受。这种“书记主任碰碰头、‘两委’班子点点头、群众不知哪一头”的现象,导致群众意见大、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村级事业难发展。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群众的民主意识的增强,村“两委”认识到,如果继续沿用“家长”式的管理方式管理村里事务,不仅出力不讨好,群众不接受,而且政策也不允许。


    今后的路怎么走?村“两委”通过会议讨论明思路、走访座谈听民意、外出学习长见识等途径,寻找调动群众主动参与村务管理的方法。在学习和思考中,村“两委”班子思路顿开,明白了群众不参与村里事务,并不是热情不够,而是没有发挥主人翁角色的舞台;老党员不热心支持村里事务,并不是觉悟不高,而是没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平台;个别干部无信心管好村里事务,并不是力度不大,而是工作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要走出困境、开创局面,就必须转换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模式,让群众说了算、让群众自己干、让群众唱主角。


    症结找到了,发展思路明确了,解开“症结”成了村“两委”班子的工作重点。在借鉴其它村级民主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汤家坝村推行了民主化、法制化管理村里事务的管理方式。在推行过程中,首先从统一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思想认识上入手,重点抓好村“两委”班子成员思想观念转变,重点是由“官”念向“民”念转变、由少数人决策向民主决策转变、由干部包揽向民主管理转变、由“人治”向“法制”转变。


    民主管理村级事务的程序:群众由“幕后”走向“前台”


    思想通,万事通。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由党员和村民们推荐选举产生的党员代表会、村民代表会等群众性组织正式组建成立。党员代表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成员,分别由居住在村内的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乡土人才等一批村内有影响、有威信的“知名人士”担任。其运作模式,在村党支部的领导和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村级民主管理。


    2007年下半年,汤家坝村拟建村“两委”办公场所。这是村里的一项重大事项。村“两委”班子成员讨论通过后,将这一重大建设项目交给了村党员代表会讨论,最后再交给全体党员大会讨论。具体程序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村党员代表会——村民代表会——全体村民大会的程序逐步推进。按照以往的惯例需要村干部挨家挨户宣传、动员等方式半年才能决定的工程,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的协助下,不到一个月就在全村村民大会上顺利通过。有了全村村民的支持,村“两委”办公场所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工。


    一次成功的全民参与决策和管理的工程建设,给村“两委”班子带来了很大的启示。汤家坝村党支部书记肖启刚介绍说:“群众不是不支持村‘两委’工作,关键的是要让群众明白、让群众参与。只有群众明白了,他们才会主动参与,积极支持。”


    民主管理调动了村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村里的公益性和集体活动的热情也更高了。几年来,先后完成了村内互通循环公路的修建和硬化,实现了户户通公路、户户通自来水的目标。调查中村民龙某说:“现在村里搞啥事我们都晓得,这都是为我们大家好。村里的低保哇、医保啥的,都提前在村委会那块牌子写的清清楚楚。有啥想法,可以随时跟村干部说。”


    制度是保证。汤家村在民主管理工作中,坚持边摸索边完善,并形成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干部廉洁勤政承诺制度、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及村规民约等。


    民主管理带来了更好的效应:放权放手“放”出一池活水


    过去,村“两委”工作是干部自己说、自己干。现在,村级事务是群众说了算,效果如何也是群众说了算。这种由“关门”决定转向“开门”讨论决定的民主管理方式激活了汤家坝村民主管理的一池春水。


    民主管理把“群众想办的”和“村集体要办的”进行了有效融合,有力促进了村级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一场突来的大水冲毁了村里的河堤,河堤内有部分村民的水田,如果不及时修复河堤,不仅这部分村民的粮食要减产,同时也会影响到其它水田的安全。恢复水毁工程需要40多万元,这对汤家坝这个“小村”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字。“两委”班子立即召开会议讨论解决。当时有人说谁的水田谁负责。在这种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村“两委”班子就组织召开党员代表会、村民代表会,最终在全村村民大会上一次性通过,水毁的河堤顺利恢复。


    “干部的威信建立在哪里?群众相信你在哪里?就在你为他们做了些什么,你承诺的事是不是兑现了,群众想办的事你是不是办了。只有时刻把群众想知道的、想办的事做好了,群众就会相信你、服从你。”这是汤家坝村“两委”班子成员形成的共识。2011年修建的通往竹洞河的便民桥,再一次证明了民众参与的力量。


    汤家坝村“两委”放权、放手让群众唱“主角”,不但没有削弱村“两委”班子的领导权,而且增强了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了村干部的公信力,实现了“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的目标。一些老党员和老干部利用党员代表会、村民代表会这个平台,做好宣传、教育、解释和引导工作,赢得了群众广泛赞誉。


    汤家坝村民主管理的启示:大家的事大家清楚大家办


    启示一: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汤家坝村在推进民主管理过程中,自始至终体现的是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行“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群众的事群众自己办”,放权放手让群众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唱主角,真正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管。


    启示二:公开透明是一剂良方。汤家坝村民主管理经验表明,只有让群众真正享有了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才能增进干部与群众之间的信任,从而营造出干群合力干事的良好氛围。


    启示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再好的创举,没有制度做保障,也是难以取得实效的。汤家坝村在推进民主管理过程中,建立健全了民主管理一系列规章制度,用制度来管人管事,促进了村级民主管理步入规范化、常态化轨道。


    启示四:支部核心是保证。村党支部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党员是群众的主心骨。汤家坝村推行村级民主管理,始终在村党支部的领导、指导下开展工作,并且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保证了民主管理不偏不倚地健康运行,确保了民主管理真正取得实效。


    启示五:干部就是服务。干部不是“官”,是为群众搞好后勤的“服务员”。汤家坝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论哪家村民家的红白喜事,第一个到场的是村干部,主事的也是村干部,这让村民心里时刻都有“主心骨”的安全感。为给外出创业者安心创业,村干部主动承担了“家里”的事务,只要是政策允许的,一个电话村干部就能全权代办。(调研组成员:李章新 张卫华 明安波 杜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