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竹溪县政协委员建言:建设美丽乡村既要“面子光鲜”更要“里子瓷实”

2014-09-15 01:01:57  
字体大小:【

 

    美丽乡村怎么建、如何管、“不跑偏”?围绕这个课题,竹溪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开展专题调查,采取对口协商的办法开展协商议政、资政建言、支招出力。


    委员在议政发言时指出,近年来,各地围绕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四美”目标,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乡村、美丽乡村、幸福乡村、和谐乡村,群众休闲广场建起来了,体育娱乐设施配套了,村组道路硬化了,村庄环境变好了,乡村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观,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同时,也指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有美丽乡村,更需美丽农民。目前,各地更多的注重了硬件建设,却忽视了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由此导致影响农村和谐的问题和矛盾屡屡产生,反过来成为“绊脚石”,制约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二是人口集聚了,配套设施没跟上。突出了村庄建设和绿化、美化、亮化,忽视了环卫、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障、休闲健身、安全饮水等配套建设,老百姓说是“穿新鞋走老路”。三是重乡村建设,轻视了产业支撑。美丽乡村建设房子建好了,村庄变美了,但缺乏主导产业,农民缺少安居乐业之本、生存发展之基。


    为此,委员在资政建言中提出五条对策,力促美丽乡村既要面子光鲜,更要里子瓷实。


    (一)坚持科学规划,扎实有序推进。根据各地实际,科学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规划的起点要高、方案要细,不仅要包括乡村建设方案,还要包括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明养成等方面内容。规划要体现发展现代农业、生态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建设大村镇的理念,上学、就医、文化、市场、通讯、环卫等公共服务设施要提早谋划,统筹规划,配套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不能“跟风”,要因地制宜,突出产业支撑,突出区域特色,突出功能配套完善,切忌千篇一律、众乡一面。


    (二)尊重农民意愿,凸显地方特色。美丽乡村应坚持以人为本,乡村建设应让全民全程参与,从前期规划到单项设计,从街道建设到住房户型,从主体建设到绿化美化,都应组织老百姓“院坝会”式民主议事会,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让老百姓自己建、自己管,这样建设出来的美丽乡村才会有灵动之气。


    (三)大力发展产业,强化产业支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能单纯地只顾城镇建设和人口的聚集,应更多关注发展过程中的支柱产业以及历史和人文积淀,建设有自己独特经济支撑和文化的乡村,让乡村有活力、有魅力、有潜力。要以产业发展为前提、以农民增收致富为核心、以保障就业为依归,引导群众转变生产方式,由传统种植业向发展特色产业、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节水农业转变,由单一从事农业向二、三产业转变,由靠地为生向借地生财转变,实现农民增收渠道多元化、长效化。


    (四)加强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好职业技术学校的培训主阵地作用,开展绿色产业技术知识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现代生活知识培训、文明素养培训、健康知识培训。人社、农业等部门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实用技术培训,使每一户都能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提高群众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使其真正成为生产发展的带头者、乡风文明的践行者、优美环境的维护者。


    (五)倡导文明风尚,争做美丽村民。乡风文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应运用多种形式和载体促使农民在思想理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为人处世、尊老爱幼等方面更加理性、科学、文明,推进农民与美丽乡村的融合,推进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各村应成立“新农村新文明新风尚”理事会,每年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产业致富示范户、卫生清洁户等评选活动,引导农民崇尚先进、追求文明、和谐共处。


(竹溪县政协  李章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