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湖北省委员会
一、“看病难”、“看病贵”根本问题在于医疗资源配置失衡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严重失衡,80%医疗资源在城市,20%在农村。高级职称和高学术水平的医师,绝大部分集中在市级以上医院。农村医务人员不仅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而且普遍存在年龄老化、专业水平低等问题。造成大部分病人对乡镇卫生院及县级医院不信任,有病直接到城市大医院,致使大医院人满为患,出现“看病难”、“看病贵”局面。
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只有积极稳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才有可能实现90%的病人看病就医不出县域等目标。因此,加大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和薄弱科室能力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是解决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加大县级公立医院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议
加大对县级医院的投入,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不仅仅是增加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配置一些仪器设备,更重要的是高素质的医疗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医疗技术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作为一种长效机制运作。
(一)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县级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是社会公益福利事业,不能以商业化、市场化服务方式来运作。必须遵循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公正把医疗卫生服务作为社会公益福利事业原则,进行合理的医疗体制改革,政府应该加大城乡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投入,特别是县级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包括人才培养、优秀人才奖励和引进、重点专科发展等。
(二)遵循医学人才成长规律,分类培养多层次医疗服务人才,健全人才梯队建设,持续提高县级医院重点专科的核心竞争力。
一要重点选拔培养或引进高素质医疗技术人才,包括医疗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学科带头人,积极参加和组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讲座、论坛、学术报告等活动与短期培训,使他们更好发挥领头雁作用。
二要重视核心医疗技术人才培养,这部分人员一般为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者,他们是各专业学科的中坚力量,临床经验较丰富,最具有核心竞争力,需要定期接受临床医学继续教育,力争每3-5年到三甲医院进修或定期培训学习新技术、新业务。
三要关心后备力量的进步成长,这部分人员一般为低年资主治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需要学历教育(如临床专业硕士、博士培养)、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他们是科室人才梯队的活力来源,需要积极引导。
四要善于吸引、补充新鲜力量,对新入职的本科或专科毕业生和低年资住院医师,要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岗前教育或岗位培训。注重科室文化建设,加强人文培训,提高医生爱岗敬业精神。
(三)广泛吸引社会人才,人尽其用
一要鼓励身体好、又愿意继续工作的城市大医院的退休医师到县级医院工作,可短期充实医疗骨干队伍,用人单位要解决好他们的待遇问题。同时,招聘执业医师上岗,补充急需的基层医师队伍。
二要优化高等医学院校专业和结构,引导教学改革和课程设置,根据基层卫生人才需求定向免费培养基层医师。还可预设医学生培养目标,县级医院可根据用人需要,向医学院校申请培养合格的基层医师,毕业后到用人单位工作,这样既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问题,又给用人单位输送了后备医师队伍。
三要对口支援,加强医院协作,推进城乡医院人才交流。城乡医院建立更紧密联系,帮助县级医院研究制订发展规划,实行管理人员双向挂职,积极开展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探索建立对口医院合作共赢的机制。结合医院发展需求,制订临床重点专科和薄弱科室建设计划。
(四)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激励机制,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
一要推进城乡医院人才交流,鼓励优秀的医疗专业人才到基层工作。实行宽松灵活的用人政策,按需设岗,竞聘上岗,合同管理。实行科主任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定期考核(如每年),优胜劣汰。
二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政府部门应在全额保障在职人员基本工资的前提下,绩效考核,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考评可根据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等评估。收入应向学科带头人、技术骨干、临床医生等倾斜。
三要设立核心人才贡献奖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者,是各科室的核心人力,将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潜力很大。而对于那些已在基层服务多年、已具备成为当地有影响力的医师,再经过3-5年的培养,激发其正能量,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扩大影响,可使其成为各科室核心人力的后备力量。
四要县级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努力保护基层医师的合法权利。医疗行业是高风险、极不确定性的行业。地方政府要大力推行风险医疗保险,防范医疗纠纷,积极协助营造良好的医患关系。
五要县级医疗主管部门统筹规划,建立医疗技术检查、检验中心。加大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投入,并不等于每家医院都要大型尖端仪器设备的购置建设,而是要避免仪器设备的重复建设与闲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建议建立县级医疗技术检查、检验中心。该中心应服务于各医院检验、检查需要,可以借鉴一些民营机构(如康圣环球医学特检集团)运作检验的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