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强化监管措施确保食品安全的建议

2014-09-15 00:59:18  
字体大小:【

 

农工党湖北省委员会


    政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李鸿忠、王国生、苏晓云等省领导亲自出席省人大常委会在汉举行的“201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活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从源头抓食品质量的工作方针,坚持预防为主、全过程监管的工作思路,加强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抓健全制度,抓落实责任,抓严格监管,加强和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持续深入地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食品安全总体水平稳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显著好转。但是,食品安全涉及面广,问题错综复杂,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食品安全形势仍然严峻,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鉴于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和敏感性,亟需强化监管措施,彻底消除隐患,确保我省食品安全。为此,农工党湖北省委员会组织了针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我省食品安全易发风险主要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餐饮消费四个环节。
    1、种植养殖环节的问题。农产品源头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蔬菜残留农药超标。大量蔬菜种植散户的蔬菜特别是夏季和秋初蔬菜,普遍存在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且高达蔬菜市场份额的30-40%左右。二是水产畜禽养殖户在饲料中非法添加避孕药或孔雀石绿,用来催生鳝鱼、老鳖、鲫鱼、鲤鱼、草鱼等,或者滥用抗生素、违法使用“瘦肉精”饲料等导致畜禽肉食产品中残留有害物质。

    2、生产加工环节的问题。生产加工是食品安全问题高危环节,突出的是“三小”问题:一是小作坊制作。这些小作坊70%以上达不到基本的卫生许可标准,也是非法使用化学物质和添加剂的主要场所,如生产黄酒加敌敌畏、生产面条加硼砂、生产豆腐加工业石膏、生产馒头加吊白块、生产豆芽加化肥等。二是小杂食品摊点制作。这些摊点基本没有从业健康证明、卫生许可和工商许可的必要证件,其反复使用的炸油、反复使用的不洗的油锅会产生致癌物质,但难以监管。三是小黑窝点制作。这些窝点暗中非法制作食品,屠宰病死畜禽,提炼“地沟油”,制作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防不胜防。

    3、市场流通环节的问题。市场流通领域除运输保鲜和仓储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外,主要问题是销售假冒伪劣及过期食品,特别是有害食品充斥农贸市场。据业内人士反映,利用双氧水、工业碱等有毒化学物质发制、漂白的毛肚、凤爪、鱿鱼、海参等食品,用沥青或松香去毛的猪头、鸡、鸭、鹅,用吊白块或甲醛“保鲜”的鱼肉等大量在市场销售,危害极大。在走访了解各类消费者中,遇到或买到假冒伪劣及过期食品的被访者占80%以上。

    4、餐饮消费环节的问题。小餐馆、小食堂、小早餐店、小夜餐摊原料质量无保障,存放不规范,防蚊蝇、防蟑螂、防老鼠、防灰尘必备设施几乎没有,极易受各种细菌的污染;餐具清洗消毒差,从业人员个人卫生意识差,有的甚至带病上岗,极易传播传染性疾病。

    二、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
    1、经营层明知故犯。这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不法经营者和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守道德,不守诚信,不守法规,抱着侥幸心理,种养制售有害有毒食品。

    2、监管层力不从心。据调查,政府有关监管部门也都在积极作为,但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层出不穷,感到压力很大。究其原因有三:一是经费严重不足。各监管部门普遍反映,财政拨付的经费仅占必须检测费用的30%左右,监管部门无力进行应有的检测项目,达不到应有的检测面。有的监管部门执法人员的工资按事业单位差额拨款,执法人员还要为工资而忙碌。二是队伍参差不齐,执法人员数量偏少,业务素质偏低。三是检测设备落后。

    3、决策层应对滞后。据调查,现在的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与面临的食品安全形势和任务极不适应。一是监管模式不协调。二是有关地方法规严重滞后。三是基层压力大却缺乏资源。国家和省没有配套支持地方的专项资金,地方政府的财力、人力和物力难以负担食品安全的责任,只能开展一些突击性的专项检查,经常性的检查无力进行。

    三、强化监管措施、确保食品安全的建议
    要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食品安全这件大事做好做实,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的食品。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强化监管保障机制。没有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将成为一句空话。建议建立统领全局、统管食品安全监管的食品安全委员会,整合监管机构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设立专家咨询小组、信息互通小组、责任考核小组,确立以卫生局为牵头协调监管的与上对接的必要模式,使食品安全监管到位而不缺位、有力而不推诿、高效而不被动,最终建立统一、高效、责任明确的监管体系。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经费,经专家咨询小组测算,确定每年必需的检测经费和设备购置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拨付,做到钱随事走,专款专用,年终由审计部门审计报告,确保应检必检、应购必购,把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以质监部门和疾控部门检测设备为主、其他监管部门一般检测设备为辅、县级检测设备为补充的资源配置体系,避免重复购置、低档购置设备,使现有已购置的检测设备充分利用,实现检测效益最大化。加大对执法人员队伍的选配力度,坚持优先选配具有食品安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按编制配齐执法人员。

    2、强化监管科学机制。实现科学监管,是增强监管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手段。要实施考核与奖惩相结合,坚持把食品安全的目标任务进行量化,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及党政主要领导的实绩考核内容,纳入执法人员的业绩考核内容,以增强做好食品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大张旗鼓地宣传食品安全法规和有关的防护知识,及时预告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网络、宣传画、宣传手册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全方位、多层次地广为宣传,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形成全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食品安全的浓厚氛围,使不法之徒和有害食品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实施定向与不定向监测相结合,大力推行卫生部制定的实践证明有效的“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扶优治劣;坚持把影响食品安全环节的风险点作为定向监测的重点,紧盯农药残留、非法使用化学物质、病死畜禽肉及假冒伪劣等高危食品,使之无处藏身;同时,不定向监测影响食品安全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不留死角、不留盲点、不留缝隙。实施严惩与疏导相结合,对于涉及食品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同时,大力推进食品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逐步破解“散”与“小”的难题,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3、强化监管参与机制。要畅通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的渠道,设立奖励举报专线电话,并把举报电话号码和举报事项广泛宣传,让广大群众都知晓,可参照北京市奖励举报的办法,重奖查证属实的举报人;重视举报保密工作,保护举报人的人身安全,让违法犯罪行为陷于群众监督的“汪洋大海”之中。要畅通新闻媒体参与监督的渠道,制定新闻媒体宣传报道食品安全工作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奖励办法,重奖揭露食品安全问题的有功人员,使新闻媒体更多地聚焦食品安全;在报纸、电视台和电台开辟固定的专栏,宣传报道食品安全法规、防范知识及有关动态。畅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专业人士参与监督的渠道,聘请他们为有关监管部门的特约监督员,对监管部门工作进行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促进食品安全监管,并通过提交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促使解决监管部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畅通行业协会参与监督的渠道,建立健全食品产业的各类行业协会组织,帮助制定行规约章,指导行业协会定期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定期交流经验做法,增强行业自律,增强从业人员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