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坚持依靠科技创新着力推进湖北跨越式发展——铁四院科技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2014-09-15 00:58:26  
字体大小:【

 

湖北省政协科协界


    我国高速铁路的勘察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管理悉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典型范例。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铁四院)作为我国高铁创新的企业主体之一,先后承担了沪汉蓉、武广、郑西、东部沿海、京沪等一大批高标准铁路的勘察设计,实属当今世界上高速铁路建设科技创新的领军者。6月中旬,省政协科协界别部分委员学习考察了该院科技创新的情况,大家感到获益匪浅,同时,委员们还就学习借鉴铁四院经验,依靠科技创新推进湖北跨越式发展提出若干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经验
    成立于1953年的铁四院,是国家大型综合勘察设计龙头企业,在全国勘察设计百强企业中排名中始终位居前列。一是科技队伍实力雄厚。现拥有教授级高工189人、高级工程师1129人。二是技术主导地位增强。建院58年来,总共勘察设计55000余公里铁路,占全国铁路勘察设计任务的三分之一。三是自主创新硕果累累。“十一五”期间,累计科技投入4.47亿元,承担铁道部科研课题70项、股份公司科研课题25项,集团公司自主立项开展科研、软件、标准设计、业务建设课题研究共1086项。四是科技品牌日渐增多。形成了路网规划、铁路枢纽、复杂山区铁路、轨道交通、现代化铁路站房、水底隧道、路基工程、桥梁工程、高速动车检修基地、四电集成、环境影响评价等10余项主要技术品牌。

    近些年来,铁四院在科技创新方面积累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
    1、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环境,追踪世界最前沿行业技术。一是创新观念强、视野宽、谋划早。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该院就开始对高速铁路的研究,累计派出210批次1100余人次赴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考察高速铁路设计、建设和维修技术。他们结合北京至九江铁路项目时速160公里速度目标值进行可行性研究,广泛地收集国内外高速铁路技术资料和研究成果,编制了《高速铁路》一书。二是努力营造科技创新环境,制定企业内部科技创新、科技管理办法,鼓励科技人员追踪世界前沿行业技术。三是成立院高速铁路动车组列车设计研究室,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开展高铁技术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创新技术研究。四是整合科技资源,选用科技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人员承担高铁勘察设计任务,在生产实践中开展高铁技术攻关、技术创新。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铁四院先后四次对京沪高速铁路进行勘察设计,编制了《京沪高速铁路徐州至上海段可行性研究报告》。

    2、正确处理学习、吸收和自主研发的关系,重点突破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铁四院不断虚心学习、吸收和利用国内外成熟技术和智力,并结合自身实际,加强高速铁路勘察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科技创新。近年来,不仅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南交大、北京交大等科研院校密切合作,而且还与法国、德国、日本、丹麦等国家的国际知名工程咨询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均获得丰硕成果。铁四院注重自主研发,坚持不懈攻克高铁勘测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经过长期潜心研究、刻苦攻关和系统创新,目前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技术优势,在产品技术工艺、品质控制、前瞻性技术研发等方面创造和积累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经验。

    3、紧密结合实际进行创新,强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一是结合生产经营需求,组织相关学科、专业开展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二是针对勘察设计关键技术难题,组织相关科技人员有针对性进行研究探索,力争解决其中的核心问题和关键技术。三是开展科技咨询、决策咨询活动,让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在武广高铁建设项目中,铁四院承担了17项部控科研项目、9项中国铁建股份公司科研项目,并自主立项69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工程勘察设计实践。

    4、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促进创新型人才成长。铁四院在培养、使用创新型人才工作中,一是实施高学历、高素质创新科技人才建设,培养和造就各学科专业技术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才。二是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让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三是坚持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创新作用。把人才素质能力与岗位需求结合起来,及时发现、大胆起用各类人才,让各类人才各施所长、各尽其能。

    二、若干建议
    为了更好地学习借鉴铁四院科技创新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我省教科优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湖北科学发展和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委员们提出了如下意见和建议:

    1、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全省科技创新。今年6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强调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湖北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相对集中,科教优势比较明显,应该在科技创新上有更大作为。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重点突破制约产业升级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要以建设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这是总书记对湖北科技创新寄予的厚望,也是总书记交给湖北一项光荣战略任务。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和科研院所都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坚定不移抓好落实,着力推进全省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2、着力构建科技创新的宽松环境,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为了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优势,委员们建议,第一,要加大科技创新政策文件精神宣传和落实的广度。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速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主管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并尽快制定相关配套实施办法,使其细致化和具体化,更加富有针对性、规范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第二,要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支持政策,深化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加速折旧、所得税减免等激励政策,完善和落实政府采购及首购政策。实施知识产权质押等鼓励创新的金融政策,建立健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优先采用和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第三,要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制度。把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全省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大张旗鼓地奖励创造了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科技成果。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表彰奖励那些积极主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企业,不断将全省的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引向深入。

    3、不断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了从根本解决我省科技成果在本省转化利用少的问题,委员们建议,首要的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制定企业梯队培养规划。鼓励和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应用创新成果,引领行业自主创新;扶持一批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一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专项行动,着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利益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或研发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一批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新型创新组织,鼓励技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要以加快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为重点,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径、新模式,率先形成更具活力、更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方面,科研院所和大学在科技创新的选题、立项上务必坚持实践第一标准,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和社会实际需求,注重针对性、实用性、经济性,为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关政策,积极鼓励企业主动参与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力争避免科技成果外流。

    4、切实加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集聚创新人才为关键,以加快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为重点,强力推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高质量地建设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采取多种形式,密切加强与世界著名高科技园区和跨国公司的研发合作,开展多层次国际科技交流,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在东湖高新区建立区域总部和研发中心,促进国际间技术和产业转移。鼎力支持企业引进关键技术、装备、知识产权,广泛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探索多种产学研深度结合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着力推进东湖高新区与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全面战略合作和产学研深度结合,不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力争汇聚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植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期权、技术入股、股权奖励等多种形式的股权和分红权激励。全面推动各高新区与东湖高新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强东湖高新区与省内其他高新区联动,扩大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带动效应。

    5、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众多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大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大力实施“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开辟“绿色通道”,为国内外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来鄂工作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引进人才创造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重点依托“华创会”,推动跨单位、跨地区、跨国界的高水平科技合作,吸引优秀领军人才承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进一步突出科技计划的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以重点研究开发基地(平台)为载体,充分发挥科技计划项目的纽带作用,通过项目带动,持续稳定支持、着力培养一批有国内外影响的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和优秀团队。支持以科技型企业为主体培养和吸引科技人才,鼓励有实力的重点骨干企业,加强行业拔尖人才的引进,发挥拔尖人才对行业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目前,在我省100多万科技工作者中,45岁以下的青年占到了70%,青年科技工作者已经成为推动我省科技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要根据我省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明确的各项任务,大力举荐和着力培养一批承前启后、堪当重任的青年科学家。深入开展青年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及时了解和反映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愿望,为省委、省政府制定科技人才政策提供依据,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创新提供各种便利,为众多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6、充分发挥科技团体的支撑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湖北的跨越式发展。首先,要以充分发挥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着眼点,搭建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学术交流平台。要重点办好湖北科技论坛,深化学科进展研究和发布活动,举办高端前沿学术会议,用高水平的研讨活动吸引科技工作者参与到学术交流中来。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源泉工程”,不断提升全省学会和学术类团体服务湖北跨越式发展的能力。其次,要以把更多的社会资源引向企业、引入农村为着力点,深入开展“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大力发展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大“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实施力度,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再次,要以凝聚创新智慧、服务科学决策为切入点,扎实推进国家级科技思想库湖北分库建设。要搭建科学家与决策者交流互动平台,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开展科技咨询,努力把科技工作者个体智慧凝聚上升为有组织的集体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