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把握机遇开拓创新   加快推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014-09-15 00:57:40  
字体大小:【

 

朱才坤   委员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成长起来的,对国计民生、国家发展战略安全有重大影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地位和作用的先导性产业。当前,我省正处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于加快产业结构高速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发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本思路
    1、要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两圈一带”发展战略,以自主创新能力体系和产业基础为支撑,通过实施一批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培育一批掌控新兴产业核心技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规划构建一批具有国家战略地位的新兴产业集聚平台,逐步建成一批具有湖北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建设创新型湖北、实现惠及全省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要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省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到2015年,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30%左右。光电子、航空航天和先进制造、新能源、电动汽车等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居国内领先地位,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

    3、要进一步明确布局框架。形成“一点一带两圈多区”发展格局:“一点”,即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带”,即长江经济带,这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密集带;“两圈”,即以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大发展核心;“多区”,即依托宜昌、襄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全省各市州、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衔接,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区。

    4、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原则。一是突出政企合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政府更多的介入,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为企业分担发展风险、创造市场机会、提供良好环境。二是突出创新驱动。把增强掌控技术源和核心技术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以及研发机构和创业团队建设,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三是突出内外合璧。加大与央企合作力度,积极引进国际跨国公司,迅速形成产业化能力。四是突出集群建设。打造集聚国际先进要素资源、具有国家地位的产业基地,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大的龙头型项目,配套形成产业链和服务体系。五是突出资本运作。把创业投资、资本市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5、要进一步明确重点领域。在重点领域选择上,应该重点把握“五高”标准:一是高契合度,即切合国家产业扶持重点;二是高带动力,即突破当前我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瓶颈,具有很强产业链关联效应;三是高附加值,即能源、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四是高成长性,即需求弹性大,市场成长快,具有广阔的国内外发展空间;五是高优势度,即在企业规模、技术储备、人才支撑、产业链配套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发展后劲足。据此,除我省已经明确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消费类电子、节能环保等几大产业外,还可将电动汽车、航空航天和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物联网等我省有一定优势和潜力的领域列为近期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从现在起就开始起步规划,加快培育和发展力度。

    二、加快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落实配套扶持政策,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把加快政策创新作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保障,围绕产业、人才、财税、土地、环境、价格、政府采购、投融资等方面,开展政策的研究创新和调、废、立、改,更多地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倾斜。认真研究制定加快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及鼓励使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和技术等政策措施,在政策配套、资金扶持、项目建设、技术攻关、市场拓展、人才支持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同时,抓紧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2、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激活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强劲血液。一是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示范效应。二是要撬动民间资本市场,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引导社会资源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发展。三是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研发人员的比重,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3、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全面实施科技投融资、产学研结合、创新型企业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等专项科技行动计划,以重大项目投资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引导企业和项目向重点产业园区和基地集中,形成较大的产业集群和较长的产业链条,增创产业新优势和竞争力,尽快形成规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尽快明确重点领域和发展方向,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选择一两个最有基础和优势的重点产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优先扶持,率先取得突破。

    4、着力突破关键技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是强化目标导向。大力推进“品牌和标准化”战略,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自主一次开发与引进吸收二次开发相结合的创新策略,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更多自主品牌向湖北名牌、中国名牌和世界名牌跃升。二是加快成果转化。把加强政产学研资介合作作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举措,调整科技发展计划,加大重点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创新基金支持。三是提升创新能力。要把科技创新创业载体作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阵地,大力推进科技研发孵化器、加速器工程建设。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高水平研究院,推进大中型骨干企业普遍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面向中小企业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快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四是打造产业链条。以核心企业或主导产品为基点,推动产业链条向两端延伸。构建由多个企业、科研机构组成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政策引导,瞄准技术集成的重大整机产品,推进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5、引进培育创新人才,提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要把招才引智作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根本动力,采取大力引进、就地培养、搭建载体、建好平台等措施,重点建设好科技型企业家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基层年轻科研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四支队伍”,以“创业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当导师、成功之后当保安”的理念,不断完善从创业到生活的“一条龙”式配套服务,着力构建省外引才工作新体系。提高全民科技素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营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发言人单位及职务(职称):荆门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