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协同推进鄂西圈文化繁荣与旅游发展

2014-09-15 00:56:58  
字体大小:【

 

胡    静

    当今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经济与文化日益融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发展应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灵魂,以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基础,通过突破性地全力发展旅游业,将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协同推进文化繁荣与旅游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彰显文化特色,整合旅游资源
    1、鄂西圈主要文化禀赋。鄂西地区需要彰显的文化特色主要包括:
    一是楚文化特色资源。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国和强国之一,在800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以神奇浪漫的特质在中国地域文化中独树一帜。楚国独步一时的青铜铸造工艺、领袖群伦的丝织刺绣工艺、巧夺天工的漆器制造工艺、义理精深的哲学、汪洋恣肆的散文、精彩绝艳的辞赋、五音繁会的音乐、翘袖折腰的舞蹈、恢诡谲怪的美术,都是十分宝贵的文化富矿。鄂西圈内的荆州、荆门、襄樊、随州等地拥有丰富的楚文化遗址遗迹,是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

    二是三国文化特色资源。鄂西地区是三国文化发生和流播的最重要区域,境内三国文化赋存深厚丰富多样。该地区是三国时期军事战争激烈争夺的前沿地区,发生过夷陵之战等历史上重要战争,留下了荆州古城、襄阳古隆中、监利华容古道、当阳长坂坡、猇亭古战场等众多的遗址遗迹,三顾茅庐、刘备借荆州、关羽水淹七军、关羽败走麦城等历史事件或民间传说,千年来在华人世界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三是炎帝文化特色资源。湖北神农架传说是炎帝神农搭架采药之地,随州、谷城也是炎帝神农的主要活动区域,有许多民间传说和文化遗址。炎帝文化是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凝聚全世界炎黄子孙的民族之魂,更是激励华夏儿女不屈不挠、顽强拼搏、创新奉献的精神之光。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以各自的伟大历史功绩,均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受到普天下炎黄子孙的世代崇敬。

    四是民俗文化特色资源。鄂西民间民俗文化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源远流长且别具风情,包括节庆、农耕、祭祀、生育、婚丧、饮食习俗等。节庆丰富多彩,民间传说神奇浪漫,民间歌谣绚丽多彩,民间曲艺风调各异,民间舞蹈异彩纷呈。特别是恩施、宜昌等土家族聚集区,清江巴土文化内涵丰富、个性鲜明、别具特色,民俗风情奇异独特、极富浪漫色彩,如“哭嫁”、“跳丧”等,“西兰卡普”(土家织锦)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一。

    五是宗教文化特色资源。鄂西地区道教、佛教等宗教文化资源丰富。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远安鸣凤山、长阳中武当成为湖北重要的道教文化旅游地。襄阳广德寺、当阳玉泉寺、荆州章华寺等为国内知名佛教胜地。

    六是名人文化特色资源。鄂西地灵人杰,“惟楚有材”,文化名人灿若星河。传说人物有炎帝神农、嫘祖和廪君,帝王将相有楚庄王、嘉靖皇帝、孙叔敖、伍子胥、诸葛亮、张居正等,先贤名流有卞和、优孟、王昭君等,文艺巨擘有屈原、宋玉、孟浩然、米芾、公安派三袁等。近现代文化巨匠有杨守敬、杨献珍、欧阳山等。

    2、旅游资源整合路径。推进文化大繁荣和旅游大发展,需要深度挖掘、整合区域特色文化资源。为此,要进一步组织力量,深入挖掘以荆州博物馆为代表的楚文化,以襄樊古隆中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随州炎帝出生地为代表的炎帝文化,以恩施、长阳、五峰为代表的土苗风情文化等,不断充实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意境,将内容不同的文化资源巧妙地重组到一起,与时代结合,与社会需求结合,与人民欣赏水平结合,形成别具风格的新一类文化旅游资源。
   一是楚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按照主题整合路径,以荆州纪南城、熊家冢为龙头,以荆州博物馆为窗口,整合荆门、襄樊相关资源,形成楚文化主题旅游产品。
    二是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按照主题整合路径,以隆中为龙头,诸葛亮出山为主线,整合荆州古城、水镜庄、当阳玉泉寺和关陵等景点,追求区域联合,形成完整三国文化旅游产品。
    三是炎帝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按照主题整合和线路整合路径,整合随州炎帝出生地、枣阳雕龙碑(氏族聚落遗址)、谷城五谷农耕园、神农架采药等资源,形成随州—神农架炎帝文化主线旅游产品。
    四是土苗风情旅游资源整合。按照线路整合路径,恩施州八县(市)及宜昌市的长阳、五峰要突出各自优势,在恩施州南四县主打土苗风情、民俗文化,着力形成可视性符号,避免重复,形成民俗体验、购物、餐饮产业链。

    二、借助文化元素,设计旅游产品
    推进旅游大发展,需要与文化繁荣适度结合,以注入更高层次活力,充分实现文化资源和旅游市场的结合,不断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以文化促旅游发展,以旅游带文化繁荣,把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使旅游业得以持续地良性发展。
    1、楚文化旅游产品。依托纪南城遗址、熊家冢古墓群、纪山楚墓群、楚皇城遗址、随州擂鼓墩编钟出土地、荆州博物馆等载体,求特色、创品牌,浓缩精华,重点展示,整合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楚文化旅游区域;以荆州为龙头,并与武汉城市圈对接,形成一条能推向国际市场的高品位专题楚文化旅游线路。同时,各楚文化遗址与周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楚文化特色鲜明的系列化综合型旅游目的地。
    2、三国文化旅游产品。依托襄樊古隆中、水淹七军故址、徐庶庙、荆州古城、华容古道、当阳长坂坡、当阳桥、关陵、宜昌猇亭古战场等载体,以襄樊为龙头、荆州和当阳为主要节点,与武汉城市圈内的武昌、赤壁、鄂州等共同打造,打破地域界限,共同构建旅游线路,实施深度开发,丰富旅游线路的文化主题和内涵,整体提升三国文化旅游产品的震撼力、吸引力、竞争力。
    3、炎帝文化旅游产品。依托随州厉山炎帝神农故里、神农架神农坛、《黑暗传》、谷城五谷农耕园等载体,重点围绕“炎帝神农故里”作文章,整合形成随州—谷城—神农架炎帝文化长线旅游产品,彰显拜祖朝圣文化、农耕文化和民间民俗文化内涵。
    4、土苗风情文化旅游产品。依托鱼木寨、大水井、恩施土司城等物质文化遗产和恩施女儿会、利川龙船调、土家族及苗族民族风情、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清江土苗民俗文化旅游风情长廊,将民族民俗文化体验性开发与“清江画廊”山水自然景观相结合,将反映土苗民族风情和民俗的服饰文化、生产生活文化等贯穿到旅游活动的过程之中。
    5、宗教文化旅游产品。依托武当山、远安鸣凤山等和当阳玉泉寺、襄阳广德寺、荆州章华寺等载体,将武当山作为面向国际市场的道教文化旅游极品来培育,将玉泉寺作为主要面向国内旅游市场的佛教文化旅游极品来培育,引导远安鸣凤山、襄阳广德寺、荆州章华寺等与周边其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形成旅游线路,丰富文化内涵。
    6、名人文化旅游产品。神化炎帝神农、嫘祖和廪君等传说人物,做好汉民族始祖神农和土家族始祖廪君的文章;美化楚庄王、嘉靖皇帝、诸葛亮、张居正等帝王将相,在楚文化遗址展示中心建设中突出展示楚庄王,依托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突出嘉靖皇帝,依托古隆中景区突出诸葛亮等。将名人文化旅游资源独立打造成景点后,与周边其他景点组合,如屈原故里与长江三峡、神农架的组合,昭君故里与香溪河、长江三峡、神农架的组合等,共同构建精品线路,使其成为精品线路上的龙头景区。

    三、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联动
    旅游是文化的传媒,是挖掘和丰富文化内涵、实现文化价值的转化与提升、文化资源的产品转化和产业化开发的重要平台。推进鄂西圈的文化大繁荣和旅游业大发展,需要依托平台、打造区域特色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各类文化资源的优势,实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联动。
    第一,直接将部分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如遗址展示园、博物馆、文化节事活动等。
    第二,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充分挖掘文化遗产资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其开发为特色旅游活动,如将文艺表演、传统民俗活动、民间文化艺术以及各种物质文化载体等纳入到相应的旅游线路之中,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予以表现,丰富旅游活动内容,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第三,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完善和延伸旅游产业链,如以楚文化、三国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和文化符号为依托开发旅游纪念品,以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物品为依托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第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新闻出版、网络等文化传播媒介推广区域旅游形象,宣传促销旅游产品。
为推动鄂西圈文化与旅游的联动,还应坚持体制创新、产品创新、运作机制创新,进一步挖掘鄂西圈的文化内涵,激活文化产业,加强文化旅游联姻,形成文化旅游产品。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路子,促进文化与旅游、文化与企业、文化与科技结合,从而推动文化旅游大联姻,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经济社会实现大发展。通过文化旅游联动并传承,促进文化遗产保护。

    发言人单位及职务: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