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发掘文化资源优势建设荆州“文化名城”

2014-09-15 00:56:58  
字体大小:【


政协荆州市委员会

    建设文化名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性举措,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科技水平和健康卫生水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谐发展,提升城市软实力和城市形象,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正确认识文化资源现状,增强“文化名城”意识
    1、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建设“文化名城”提供了现实基础。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二十代楚王定都于此,长达411年,一度成为当时世界大国的首都之一。此后,一直是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兵家必争之地。荆州出土的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和正在发掘的熊家冢楚墓等都折射出楚文化的光辉。1982年,国务院在公布荆州(江陵)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件中,所列举的3个历史文化要素,即荆州古城垣、楚故都纪南城遗址、八岭山古墓群,现均在荆州。灿烂的楚文化造就了楚庄王、屈原、孙叔敖、张居正等一批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荆州是著名的三国征战故地。120回的《三国演义》,有82回写到荆州,威镇华夏的三国名将关羽驻守荆州10年,演绎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荆州拥有长达11.275公里、且保存完好的古城墙,被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荆州孕育了楚文化、三国文化、名人文化、水乡文化。

    2、文化建设突飞猛进为建设“文化名城”提供了保障。荆州有6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荆州城墙与西安、南京、兴城城墙捆绑列入国家申遗物质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举世瞩目的熊家冢楚墓已边发掘边开放。除已建成的博物馆、屈原广场、天问广场、金凤广场、古玩城、文化商业街等基础设施外,张居正故居一期工程和关羽祠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关庙广场、太晖观、玄妙观整治工程已启动。太湖桃花村“农家乐”项目已进入省旅游局资金扶持项目库。被誉为“楚声、楚歌活化石”的马山民歌,已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荆州“踞三楚要害,为七省通衢”,水陆交通条件日臻完善。
 
    3、建设“文化名城”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近年来,荆州经济快速发展,但相比之下,文化事业的发展较慢,文化产业实力薄弱;管理体制不顺,造成开发利用上的分散,资源不能有效整合,未能形成拳头产品和精品;区域人文精神塑造不够,思想观念滞后。这些都说明破除文化建设中旧观念、旧习惯、旧体制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实施“文化名城”战略
    1、树立“文化名城”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以传承与弘扬楚文化和三国文化为重点,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突破口,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充满活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名城”,增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2、确立“文化名城”战略定位。至“十二五”中期,将荆州古城基本建成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文化力与生产力和谐互动、事业繁荣与产业兴旺相得益彰的人文区域。初步建立和形成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基本相适应的,拥有先进配套的文化设施,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进取的市民素养和开放兴旺的城市形象,使荆州古城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名城”,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3、制定“文化名城”发展规划。结合荆州古城的实际,分古城内外进行规划。将古城内文化旅游规划为“五区”:以东门为中心的三国故事实景表演区;以南门为中心的关公文化祭祀区;以西门为中心的文物博展区;以北门为中心的荆州古玩和民俗展示区;以护城河为环绕的城墙三国故事浏览区。将古城外文化旅游规划为“两街三片”:“两街”分北街和南街,北街即以古城墙为背景,在护城河外岸和太湖港渠堤之间,新北门至西门(繁荣北街东边),建“楚文化休闲娱乐一条街”,以此街作为展示楚文化的载体之一,南街即以古城墙为背景,在护城河外岸,新南门至西门(繁荣南街东边),建“三国文化休闲娱乐一条街”,以此街作为展示三国文化的载体之一。“三片”即:古代文化旅游片,以“三古墓四遗址”为主,即湘献王墓、八岭山辽王墓、熊家冢特大型楚王墓,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楚故都纪南城遗址、古郢城遗址、马山阴湘城遗址;水文化旅游片,以“一堤二库三亭四湖”为主,荆江大堤、太湖港水库、沙港水库,荆江分洪纪念亭、九八抗洪纪念亭、荆江大堤起点亭,长湖、北湖、庙湖、海子湖;现代生态文化旅游片,以桃花村、八岭山国家森林公园、丁家咀、纪南生态园等为主。

    4、搭建“文化名城”展示平台。以纪南城、熊家冢、荆州博物馆等为平台的楚文化展示;以荆州城、关庙、关羽祠、点将台、马跑泉等为重点的以关公为代表的三国文化展示;以荆江大堤、息壤、万城闸、长湖、北湖、庙湖等为代表的水文化展示;以张居正故居、张居正街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展示;以马山民歌、楚剧、渔鼓、道琴、荆河戏、楚绣等为载体的民间文化与民俗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以玄妙观、太晖观、开元观、铁女寺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展示;以荆州鱼糕、千张扣肉、八宝饭、冬瓜鳖裙羹等为代表的餐饮文化展示;以桃花村、太湖港水库等为代表的生态文化展示。编制相应的文化发展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线路规划,逐步建成区域文化中心、文化景观带和文化片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拓展文化旅游市场。

    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综合实力
    1、优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结合荆州古城内外“五区”“两街三片”的文化旅游规划,重点发展古代文化旅游产业与现代休闲旅游产业相结合的文化旅游产业,对现有文化产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产业结构,重点扶持旅游(包括观光农业)、餐饮、歌厅、演艺厅、歌舞团队、收藏业、纪念品制造业等门类。树立“精品”战略,针对旅游、购物、娱乐、食宿等旅游要素,突出打造五大文化旅游精品,即楚文化精品、三国文化精品、马山民歌精品、生态文化精品和名人文化精品。组织好一年一度的祭祀屈原的龙舟赛、关公祭,开发马山民歌的一台戏、一个音像光碟和一本书,发展一批传承人,开发楚绣、仿古漆器、荆州鱼糕等具有楚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工艺品和风味食品,丰富商业步行一条街、古玩工艺品一条街、文化娱乐一条街、地方名吃一条街,发展壮大荆州宾馆、云天、金九龙、聚珍园等餐饮服务企业,形成与旅游配套的文化旅游产业链。鼓励非国有经济成分和非文化性质企业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2、重点发展文教科卫体产业。在大力发展教科文卫体公共服务事业的基础上,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文教科卫体等领域的产业化。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营运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在适当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文教科卫体企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的新格局。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扶持健康文化,取缔腐朽文化。促进科技产业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应用高新科技武装、改造、提升文化产品,带动文化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重组。完善教育多元投入机制,支持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引导体育消费,加快培育体育市场,确定体育重点发展区域和领域,引入社会资金改造体育场馆和设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提升健康素质的需要。

    四、突出荆州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建设“亮点”
    1、强化基础建设。一是结合花台改造,建设集演艺、展示、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活动中心,为大型文艺汇演、集会、会展、电影放映等文化活动提供场所。二是扶持壮大文化馆、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以文化馆、图书馆为依托,建设名人作品陈列馆,将荆州名人或与荆州有关的名人,如欧阳山、王元化、关肃霜等的著作、艺术成果等作陈列和展示,并为经常性的书画、盆景、根雕等艺术展览提供场所。三是结合荆州古玩城的发展,加强全省首批影视基地的建设,建设具有较高水准的电影、电视拍摄基地,吸引全国各地以至海外的影视集团的摄制组前来拍摄。四是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推进乡镇文化(体育)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有线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五大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拓宽服务内容,促进农村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各乡镇要以原电影院、文化站为基础,建设乡镇文体服务中心。同时,通过扎扎实实地开展“生态文明家园”的创建活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共建洁净、优美和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2、构建文化载体。一是以现有的《楚都文学》、《楚风》、《楚风诗讯》等为基础,办好文学刊物,网络文学人才,打造“诗词之乡”。创作整理宣传荆州文化的《荆州名人集》、《荆州诗词歌赋集》、《马山民歌集》、《荆州歇后语俚语集》等书集和光碟。二是抓好文联工作,加强文艺家学会、协会等组织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群众的文化艺术品位,抓好“金凤文艺奖”的评选,鼓励出大奖,活跃荆州文坛。三是运用现代科技,创办文化网站,加强文化交流。

    3、繁荣文化活动。坚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大力普及城乡文化活动和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农村实用科学技术。保证村村一年一台文化演出、一年一次“科技赶集”、一年一场电影放映。进一步推广民俗闹春、消夏纳凉晚会、金秋歌会、隆冬赛场及街坊邻里节等成功经验,坚持文化活动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唱响文化“四季”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民间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相结合,增强人民体质。

    4、打造文化品牌。抓好有楚地特色的旅游产品的开发,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开发仿制“虎座鸟架鼓”、“越王勾践剑”、彩绘鸳鸯豆、“楚爰”(楚国最早发行的黄金币)等一系列可作为旅游纪念品的产品。抓特色餐饮产品的开发,以特色餐饮企业为基础,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荆州有代表性的餐饮产品做大做强,打出品牌,推向全国和海外市场。抓艺术产品的开发,重点将马山民歌搞好“包装”,将马山民歌唱响全国。

    5、加强遗产保护。继续深入开展《文物保护法》宣传,根据文物保护法及有关文物保护政策,制订荆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办法,把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集抢救、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及有效管理为一体,纳入法制轨道。县(市、区)、镇、村三级应与重要历史文物古迹所在单位签定文物保护责任状,完善和健全文保网络,及时发现、有效打击破坏文物的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