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大力发展湖北长江经济带生物医药产业

2014-09-15 00:56:58  
字体大小:【

 

湖北省工商业联合会


    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湖北实际作出的又一重大决定,是湖北“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将有利于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有利于沿江市州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我省长江经济带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在全球金融危机逐步波及到实体经济的过程中,许多行业在此次危机中都受到重创,然而医药行业受到的冲击却相对较小。2008年生物制药行业整体经济运行仍保持增长态势,全年国内生物、生化制品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67亿多元,同比增长30.32%。生物制药作为成长型产业在医药行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提升,我国医药工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其中化学原料药、生物生化、兽药制造等几个子行业保持活跃,其收入和利润增速都超过了整个医药产业中的其他行业。尽管如此,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从科研到产业化,还有一条十分艰难的路要走。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力度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2009年国家发改委安排新增中央投资4.42亿元,支持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产业化专项以及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服务条件建设专项的建设,可直接带动社会投资40亿元,对于促进高技术产业化、推动生物等战略性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今年5月,《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再次明确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生物医药等具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预测到2020年左右,我国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与产业化整体将达到世界先进国家水平,生物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5至3万亿元。而生物制药作为生物产业重要的一环,将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从省内看,目前我省特别是长江经济带沿江市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已初步形成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源泉,以现代生物医药和中药现代化为重点的发展格局。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科研开发实力雄厚。湖北生物医药领域科研实力雄厚,位居全国前列。仅武汉市涉及生物医药的研究开发机构就有58个,研究开发人员4000多人,拥有6位院士、8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生物医药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主要体现在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民营企业迅猛发展,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和能力逐步提高。如宜昌生物医药园,充分发挥中药材优势,重点加强生物医药孵化器建设;湖北广济药业生物产业园也在武穴建成;武汉光谷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亦挂牌成立并初见成效。  
    3、开发区主体功能建设日益完善,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的聚集地。目前,我省沿江地区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均把生物医药列为重点发展方向,产业发展已有相当基础。武汉东湖高新区目前已集聚生物企业308家,形成了以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医疗器械和清洁生物技术为主的产业格局。今年一季度,光谷实现生物产业总收入55.5亿元,同比增长29.2%。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快速推进,众多的世界500强、国内50强的生物企业纷至沓来,呈现出令人振奋的发展态势。宜昌生物医药产业园是湖北省乃至长江中上游地区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是以发展创新化学制药、生物高技术医学工程及医药包装材料、现代中药为主的生态型工业园区,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4.50平方公里。2010年,宜昌市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争取全市全年医药工业销售产值突破60亿元。

    二、生物医药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就如何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大力发展我省生物医药产业的问题,我们到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调研。该公司是一家在省内从事生物医药产业化较早的企业,拥有国家一类新药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也是省内唯一拥有国家一类生物新药的企业。近些年来,由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该公司不断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销售收入和纳税总额逐年增长,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36亿元,上缴税收1208万元。但这样的企业与省内国内其他行业的企业相比规模太小,与其拥有的朝阳产业和产品优势相比,企业规模不大、发展不快。目前我省尤其是沿江地区生物医药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1、科技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省科研实力在全国居第4位,而产业居第9位,这说明我省的科技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主要原因是研发力量分散,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尚未形成,技术创新合力不足。 
    2、自主创新能力低,缺乏具有自主产权的产品。到目前为止,我省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自己研制的新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意味着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只能处于被动局面。 
    3、企业规模小,竞争能力弱。生物医药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企业,企业规模过小,必然导致其创新能力弱、抗风险能力差,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4、产业发展融资渠道狭窄,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形成。一方面,由于新药的研制开发可带来超额利润,生物制药已成为风险投资的热点,风险资本已成为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形成联动机制,分散于各部门的有效资金没有形成合力、发挥效用。武汉海特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拥有国内一流的GMP达标车间,具备技术创新的装备条件;与武汉大学医学院等医药研发机构合作,初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模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需要深度开发。但巨额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资金的筹措成为企业的头等难题,技术创新、产品创新难以发展。
    5、发展生物医药的大环境不足以支撑和引领企业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发展必须要有政府引导机制,这是世界高新技术发展成功国家普遍采用的模式,也叫“国家推动模式”。 美国等许多国家都将其定为国家的基本国策,并通过加大投入,建立和营造良好的机制和环境,引导和推进本国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而我国及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现状是,产品引进、产品开发、产品产业化、产品临床等这一系列的重大成本,都是由企业独立承担的。由于企业的实力有限,推动产业发展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因此,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通过相关政策支持、引导和推动。
    6、企业投入大,造血功能不足,影响后续发展。对于高新制药企业而言,由于产品的附加值很高,增值税也相应较多。从表面上看,这种税收是合理的,但实质上却有其不合理性。高附加值的生物医药产品的背后是企业巨大的引进和研发成本、装备投入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以及高风险成本,这些成本都是企业前期投入的。当产品有了销售收入,企业就要缴纳17%的增值税,再加上信贷的负担,企业实质上利润很低。这一方面不能够让企业实现高投入高回报的目标,挫伤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前期投入的资金量较大使企业的后续发展资金来源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和发展壮大。

    三、大力促进湖北长江经济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
    1、整合资源,建立公共试验室。目前,医药企业普遍面临的困难是,进行创新研发的试验室建设投资巨大,一个企业很难独立组建设施精良、门类齐全的试验室。鉴于我省沿江各地已有一定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建议由政府牵头率先在沿江市州建立“新药研究公共试验室”,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其他配套设施,吸引新药的研发、注册、检验等机构汇集,形成共生效应。这将有利于企业增强创新意识,有利于企业降低研发成本,也有利于生物医药产业链在沿江地区快速形成和全面发展。

    2、采取股权投资方式,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一是直接参股创新企业或研究机构,并在合适的时候退出。二是成立“创业投资基金中的基金”。所谓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投资方式,是帮助科技创新企业做大做强的策动力,作为政府如果能成立一种“创业投资基金中的基金”,不仅能够直接给企业以帮助,而且由于政府有极大的公信力及引导力,将会更加有效地吸引市场的其他投资基金投入企业。这种引导及拉动效应,或将使得湖北成为各类投资基金云集的地方,从而更大程度地推动创新型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3、鼓励创新药品研究,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和投入。从药品研究生产的特点来看,创新药品的获得分为: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新药证书取得、产业化生产等几个阶段。目前政府支持主要集中在获得新药证书及产业化阶段,而临床前及临床研究阶段的扶持偏弱,事实上药品创新的源头更重要是集中在这两个阶段。建议政府加大对产品临床及临床前阶段的支持力度,使政府与企业共担风险,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信心。

    4、协调一类新药等创新药物进入医保。为鼓励和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建议政府建立创新类药物进入医保的制度,以利于新药的销售和推广。同时加大政府采购和首购力度,允许高投入的创新药物有合理的价格回报,以此鼓励和促进制药企业的自主创新与滚动发展。

    5、统一相关企业的税收政策,减轻企业税负。国家对软件行业实行的是“即征即返”的税收政策,即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返。生物医药企业同软件行业一样,都有产品研究周期长、风险大、初期投入大、产品直接成本低的特点,但在税收政策方面医药产业和软件行业却不能享受一样的政策待遇。国务院“新36条”已经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开发新产品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按规定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6、企业要切实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成本和消耗,使企业真正成为绿色企业、低碳企业。企业要实施品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