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清江大峡谷申报世界双遗产   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大发展的建议

2014-09-15 00:56:56  
字体大小:【


民建湖北省委员会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中国作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自1986年开始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以来,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8处,其中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仅4处,分别是泰山、黄山、武夷山、峨眉山景区。

    清江是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形成具有拉分性质的断裂盆地,处于北纬30度左右,与北慕大三角、埃及金字塔、中国黄山处在同一纬度。清江地区躲过了第四纪冰川运动的侵袭,成为许多珍稀植物的避乱所,素有“鄂西林海”、“天然氧吧”之美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环境之一,与大兴安岭、横断山脉齐名为祖国的三大后花园。大峡谷是清江中的一段,峡谷全长108公里,总面积300多平方公里。清江大峡谷与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世界自然遗产)相比,论壮观,清江大峡谷与之难分伯仲;论风景之秀美、景观之丰富、层次之多样,则胜于科罗拉多大峡谷。同时,清江大峡谷完全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条件。

    一、清江大峡谷申报世界双遗产的意义
    1、清江大峡谷申报世界双遗产将会拉动我省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创新之举。清江申报世界双遗产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清江旅游产业层次,提高旅游产业的规模经营程度,延伸旅游产业链,同时还可以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申遗不仅对湖北旅游,甚至对中国旅游都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创举。

    2、清江大峡谷申报世界双遗产可以推动清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清江所在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当地居民收入较低。这一地区发展工业基础设施薄弱,发展农业自然条件受到限制,发展商贸经济条件受到约束。在该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资源利用最优、投资见效最快、产出率最高、对地方经济拉动最大。

    3、清江大峡谷申报世界双遗产可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发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与武汉城市圈“双圈互动,双轮驱动”是我省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内容,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武汉城市圈建设快速推进,186个重点项目建设顺利。但鄂西圈进度却不突出,虽然打出了众多旅游品牌,但在全国旅游业排行中仍处于滞后状态,清江大峡谷申报世界双遗产可加快鄂西圈的发展,使双圈更加均衡地互动发展。

    4、清江大峡谷申报世界双遗产将进一步提升其知名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推介世界遗产,向所有的会员国散发世界遗产的旅游册,有计划地介绍并宣传这些人类的精神瑰宝,其影响不言而喻;同时由于世界遗产的申报程序严格,影响力巨大,大凡一个世界遗产项目在申报的过程中,其具有普遍价值的“独特性”、“创造性”和“特殊性”的价值已成为世人所关注,并逐步认识。申遗一旦成功,游人为一睹为快、一饱眼福,趋之若鹜,景点则车水马龙。

    5、清江大峡谷申报世界双遗产有利于提升广大民众的凝聚力。“双遗”申请需要广大民众的极力支持,有利于提升民众的凝聚力,将清江文化知识辐射出去,有利于提升民众的环保意识,从某种角度来说申报的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二、清江大峡谷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条件
    1、清江大峡谷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清江大峡谷人文特色浓郁,其文化遗产特征构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结构完整的文化遗产体系。清江大峡谷是旧石器时代清江“长阳人”栖息地、巴文化发源地,有土家人发祥地武落钟离山、廪君墓地、香炉石文化、大水井、鱼木寨等,以及摆手舞、南曲、山歌“九腔十八板、十四个花洞子”等,这些资源分别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中第3条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第5条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第6条与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和实质的联系。

    2、清江大峡谷具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条件。在自然和环境方面,清江中生长着透明和白鳞类珍稀水生动物,峡谷两岸生长着600多种树木,600多种药用植物,其中栱桐、水杉王及漆树等十分珍贵。壮美无比的大峡谷空间宏伟开阔,景观层次丰富,山体变化多端,清江河谷深切,具有别于五岳的五大奇观:一是清江升白云。与大多数名山的云海显得闲散无序不同的是,沐抚大峡谷里从清江上升起的云海像一条腾飞的巨龙,蜿蜒曲折,延绵百里,形态丰润,美不胜收。二是绝壁环峰丛。喀斯特地貌一般情形是有绝壁者无峰丛,有峰丛者无绝壁,沐抚大峡谷不仅兼而有之,而且面积大、品位高。有四面绝壁凹陷于丛峰之中的,也有四面绝壁突出似凌架于丛峰之上的,世界上目前尚未发现类似奇景。三是天桥连洞群。洞穴群落是大峡谷中又一特点。据不完全统计,大峡谷沿线有大小洞穴200余个。如板桥的热云洞,有石壁相隔形成两个洞口,一洞通热风,一洞出冷风,冷热交融烟雾缭绕;而且洞内的大厅可容纳数万人;更有天桥匹配,水天相谐、人物相映,犹如仙境。四是地缝接飞瀑。恩施大峡谷内的云龙河地缝全长7.5千米,最深达75米,地缝怪石遍布,五彩斑斓,古木苍翠,碧流潺潺,尤其是地缝两岸的数条飞瀑流泉,令人震撼而神怡。五是暗河配竖井(暗河与天坑相通)。中法探险队历经十年考察于最近宣布,奉节龙桥河至恩施大峡谷的地下暗河全长50千米,为世界之最。仅暗河之上的竖井就有108个,形似著名的新疆坎儿井,非常壮观和罕见。以上这些自然资源符合自然遗产申报的全部标准,即构成代表地球现代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独特、稀少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三、清江大峡谷申报世界双遗产面临的困难
    1、清江流域行政管理和旅游规划薄弱。清江旅游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强有力的行政管理手段,清江虽然同属湖北省,仍然没有消除地域禁锢。长阳主推“下里巴人”形象,恩施则打出“恩施山水园林城、清江土苗风情园”,形象的混乱,没有支撑市场的主体企业,使清江旅游不能形成统一的品牌形象,已经对清江旅游产生了不良后果。行政分割使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不能实现旅游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有效利用,缺乏高度概括的主题形象,景区文化内涵挖掘深度不够,旅游产业“乘数效应”不明显。

    2、清江大峡谷旅游开发较晚,缺乏有效的宣传。景区进入性、资源的差异性、项目的规模性是旅游最基本、最重要的三个条件,而鄂西圈中不少项目特别是清江大峡谷都具有这三个条件,为什么发挥不了旅游的效应?一方面是因为当地旅游开发较晚,宣传力度不够,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全国旅游行业竞争十分激烈,不少地方旅游已成为推动第三产业的龙头。如果清江大峡谷的发展取“世界遗产”这张品牌,就可以绕过国内旅游“价格”和“包装宣传”的激烈竞争这只拦路虎。

    3、清江流域污染日趋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心城区的污染性企业向农村转移,农村原有的环境保护设施薄弱,没有污染物、废水、废气和垃圾处理设施,加之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意识相对薄弱,为提高本地GDP,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本地纳税大户,即一些大的污染性企业,加以保护和隐瞒,使清江大峡谷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清江流域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四、几点建议
    1、立即组成清江大峡谷申报世界双遗产的专门班子,开展申报工作。《保护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公约》中规定,申报文化遗产有6条标准,自然遗产4条标准,只要符合其中1条,即可列入。清江大峡谷完全符合申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条件。建议在省里统一指导下,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立即着手组成专班,将清江大峡谷的开发建设实行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制定全面系统的政策和运行规则,提炼高度概括的主题形象,大力挖掘景区文化内涵,积极开展申报工作。

    2、立即开展清江流域的环境整治工作。世界遗产的申报有两个前提:一是真实性,二是保护管理。我们在真实性方面具备了申报条件,但是在保护管理上却较为滞后。因此必须开展环境治理工作,按照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必须具备真实性、唯一性、完整性的标准,下大力气,科学、扎实地按照申遗的程序和标准进行保护和治理,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加大执法力度,重罚乱排放的企业,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管理,实现管理上全覆盖、无盲点,落实各村委会清除河道边生活垃圾堆,对清江大峡谷两边的杂乱建筑进行清理。

    3、加大宣传,广泛动员,提升民众的保护意识。申遗,是一项工作,也是一个认识世界、人类文化乃至自己的过程,申遗的过程非常艰难,需要广大民众的极力支持,普及民众对于申遗的认识,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动员,让更多的人了解清江文化以及申遗的标准,依照世界遗产的高标准检查出景区到底有哪些不足,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将清江文化知识辐射出去,提升广大民众的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珍惜和享受申遗的过程,调动全社会参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也是在真正体现申遗的精髓。

    4、以申遗为契机,打造“长江—清江国际循环旅游线”。两江流域历史文化悠久。以长江、清江为主线,途经三峡大坝—长江三峡—奉节天坑、地缝—恩施大裂谷—利川腾龙洞—湖北十大历史文化名城(恩施)—清江画廊—红花淌和景阳河峡谷—建始直立人遗址(野三河峡谷)—水布垭世界第一高坝(盐池温泉)—长阳武落钟离山—宜昌。循环旅游线总长不足500公里,旅游时间不超过5天,可以看到“八个世界第一、两个亚洲第一、五大世界级旅游文化”,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以申遗为契机,打造“长江—清江国际循环旅游线”,有效整合两江旅游资源,将两江旅游作为一个完整的景区来开发,以实现三峡旅游的全面振兴,推动两江流域旅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