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静
2008年11月,继建设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湖北省委、省政府又提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这一重大决策。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对于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改变鄂西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实现湖北东西互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必将为推进鄂西地区经济社会进步,促进湖北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我省金融部门如何围绕旅游业发展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金融在资源有效配置、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促进作用,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就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金融支持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金融支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基本情况
2008年以来,在省旅游局、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的宣传引导下,越来越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始关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项目建设,主动与项目投资主体沟通协商,积极为旅游项目建设提供金融服务。
(一)把握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发展机遇,积极储备融资项目
一年前,我省提出将鄂西圈建成国家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成为生态、文化、旅游和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国家典范”的重大战略决策后,各金融机构充分认识到支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加强了同政府部门、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个体经营者的联系和沟通,对一些重点项目进行调研、论证,寻求最佳支持方案。目前,省政府已基本确定在明后两年建设520个项目,总投资预计1664亿元,其中,明年先启动383个,总投资预计1222亿元。全省金融部门按照各级政府经济发展规划,结合本行实际,分别遴选了一批项目,建立了项目库。
(二)建立银政企定期联系制度,适时为旅游圈建设提供信贷支持
积极参与到省有关部门组织的项目推介会、银企恳谈会中,定期了解项目的开发、进展情况,了解项目对银行资金的需求,适时为已储备的有贷款需求的项目提供贷款。如农发行计划对前期储备的襄城区卧龙镇整村腾地项目和襄城卧龙温泉建设项目2亿元的贷款申请给予支持。
(三)发挥人民银行窗口指导作用,突出信贷支持重点
针对旅游业的行业特点,根据不同客户的条件和需求,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信贷业务创新,突出重点,制定循环贷款、经营权抵押贷款、收费权抵押贷款等个性化信贷品种,同时在贷款额度、用途、期限、利率和还款方式等方面体现一定灵活性,确保信贷品种对旅游业更适用。
1、支持旅游开发项目。把不断支持开发旅游景点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信贷投入方面给予倾斜。重点支持精品景区建设,突出旅游项目的带动作用和骨干支撑作用。如农行三峡分行贷给盘古旅游公司贷款3700万元,国家开发银行委托晓溪塔商业银行贷给环坝旅游公司贷款2000万元,随州农村信用社贷款2000万元支持炎帝神农故里建设。
2、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对财政前期投入的旅游基本建设项目,金融支持及时跟进,同时加大对旅游周边设施及公路建设的信贷投放,提高旅游综合服务能力。今年以来,农业银行三峡分行为湖北省三峡翻坝高速公路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了10亿元额度的信贷支持,随州建设银行贷款4000万元支持旅游专线公路建设,荆门市工行、农信社向当地住宿、旅游购物等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发放贷款1.5亿元。
3、支持生态资源项目。重点支持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商品以及当地特产商品,最大限度地延伸旅游产业链,创新符合旅游者消费心理的个性化旅游产品。今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宜昌分行等三家金融机构已先后注入8500万元资金以帮助“采花毛尖”为主体的茶叶科技园建设,“中国名茶之乡”的形象初具影响力。茶叶和旅游两大产业共同开拓市场、相互促进;茶叶和景点联合宣传,相互扬名,成功举办两届“中国五峰品茶旅游节”。兴山县农村信用社向昭君纯净水厂、小雷子水厂发放贷款70万元,充分利用当地生态资源,确保清洁健康饮水,同时还向雅佳木器加工厂发放贷款250万元,支持其小工艺品、纪念品生产。随州市农业发展银行贷款5000万元支持玉龙温泉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自然生态资源。
(四)优化旅游圈金融环境,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1、提高基础性金融服务水平。近年来,旅游圈内基础性金融服务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便民、惠民金融服务层出不穷。一是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完成了加入全国电子联行系统的建设,不断发展银行卡业务,改善支付结算环境,在旅游区宾馆、酒店、景区购票点、展览馆等地增加了POS机,方便游客刷卡进行购物、文化娱乐等各项消费。在主要旅游景点安装了ATM柜员机等自动取款设施,做到了二十四小时可以随时取款。二是金融机构基层网点与主要景点企业开展了上门收款等业务,密切了银企之间的合作。三是及时开办结算业务及保证现金供应,随着许多旅游项目及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工,开户数量和现金投入均有增多,在各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项目单位资金周转顺畅,现金供应充足。钟祥市还率先在全省建立了“三位一体”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对于改善县域支付结算环境、提高旅游消费服务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2、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外地资金进入开发。金融生态环境是影响当地招商引资的一项重要指标,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和各级人民银行非常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通过以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平台,以信用环境建设为突破口,为金融机构支持旅游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用信息服务,努力构建旅游经营者投资者互信格局,实现金融业与旅游业和谐发展,旅游圈内各地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了根本好转。由于环境改善且旅游文化市场发展前景较好,一些区域外的文化企业前来进行投资创业。如大洪山观光项目就是浙江雁荡山旅游公司投资开发的项目,随州玉龙公司投资1.2亿元开发的温泉度假山庄,还有一批旅游项目等待有实力的公司投资开发。
二、金融支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1、银企合作平台难以搭建。在对部分旅游企业、文化旅游管理部门的调查中,普遍反映银行贷款难,急需资金却告贷无门,在对部分金融机构的调查中,普遍反映银行难贷款,一方面,由于现行的后台集中管理模式的束缚,县一级基层银行授信权限太小,无法有效开展信贷营销,另一方面,辖内有效资金需求的项目少,难于达到银行部门最基本的授信条件。应该说,就辖内旅游业与银行业的协调发展看,银企双方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合作平台。
2、高风险抑制信贷投入。旅游投资收益普遍偏低,风险高,成为制约旅游业投资和发展重要因素。由于旅游项目资金投入大、建设时间和资金周转期长、相对回收率低,风险偏高,因此很难得到信贷资金的支持。同时金融部门对旅游项目的特征、发展前景以及对项目预期收益、风险程度也难以作出准确判断,再加上只讲利益不讲诚信的经营理念仍然在部分企业中存在,所以金融机构也不热衷给旅游项目贷款。据调查,金融机构历年来对旅游业贷款不良率高,比如:远安县建设银行重点支持的灵龙峡漂流项目的贷款余额250万元已剥离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农村信用社支持的太青洞综合开发项目贷款余额12万元也被内部剥离,农村信用社也反映,辖内某景点建设贷款280万元,逾期多年,经多方协调债权仍无法落实。金融机构深感这类贷款“风险控制难”,信贷支持由积极变为谨慎。
3、金融机构参与程度较低。在考察金融机构对于某一特定产业的参与程度,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在该领域从产业的长期规划、重要项目分析决策与立项、实施、相关产业的支持等全过程的参与深度。据调查,从产业方面看,相关部门在讨论研究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时,大多没有邀请金融机构参加,从一定程度上割断了与金融机构的联系。
4、信贷投放总量偏低。以秭归县为例,从投放总量看,与旅游业在该县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不对称。据统计,近五年来,金融机构累计投入旅游业的贷款为8150万元,仅占累放贷款157528万元的5.17%。另外从投放结构看,贷款主要投向道路、旅店等基础设施,对旅游企业、景观设施的直接贷款相对较少,仅占11.8%。
5、缺乏相应金融信贷产品。由于生态文化旅游项目近几年才逐渐得到重视,因此各金融机构极少为其度身开发新的金融信贷产品,而配套的信贷管理体制也没有跟上,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机构对旅游项目的支持力度。
6、抵押担保受到限制。项目单位在申请贷款时很难找到价值充足又能长期保值的抵押物,其他企业也难以具备相应的信贷担保能力,或不愿为此提供长期担保,因此很多旅游项目得不到信贷资金的支持。
7、金融服务水平亟待提高。从近几年的发展看,金融机构大力发展各类金融电子产品,配备自动取款设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旅游发展的金融服务环境,但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旅行支票、信用证以及相关的国际金融业务却还没有开展起来。金融服务方式相对单一,未能很好地适应大旅游发展的需要。
三、金融支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相关建议
(一)政府部门主导,搭建银企发展平台
1、创新投融资管理理念。在解决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融资瓶颈问题上,要树立务实的战略。所谓务实战略就是要正确判断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正确界定政府、金融、企业、居民在未来投融资体系中的地位,积极引导、培育投融资体系的良性发展。一是积极研究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可能实施哪些具体的改革,以此为基础对未来旅游经济发展及投融资体系进行合理规划、重点培养,在文化旅游产业规划上,要充分体现前瞻性、指导性和科学性,积极引导投融资活动的良性发展。二是引导金融机构投资。生态文化旅游经济的发展确实离不开各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因此政、银、企都要以务实的态度,正视问题,增强理解,强化合作,共谋发展,实现双赢。三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税收政策对于投融资方向和结构的导向功能,做到长期财源和短期供应相统一,从根本上纠正“短期化”的错误理念,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个地区金融资源的分配状况,会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近年来,我省信用环境治理取得较大的成效,但结合辖内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当前辖内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还面临诚信障碍、制度障碍、组织障碍、监管障碍和市场缺陷等问题,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强化协调,完善信用体系,逐步推进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为实现以文化旅游为龙头、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建立银企协作发展平台。一是地方政府要采取部门联席会议、经济发展论坛、项目建设推介会等形式,在重要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规划、重要项目开发等方面,引导银企部门双向参与、互相渗透、共谋发展。二是政府在依法行政上,要积极培育市场体系,对所有企业实行平等国民待遇,为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长期发展创造一个公正公平、竞争有序的发展环境。三是政府在调节方式上,要切实转换职能,充分发挥财政、税收、产业政策等经济手段,强化间接调控,通过市场手段来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用行政手段越俎代庖。四是完善信贷担保体系。加快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的建设步伐,尽力改变担保公司担保资金不足的现状,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贷款缺乏有效担保的问题。五是建立文化旅游创业发展基金。政府部门要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筹集建立文化旅游创业发展基金,积极协调解决创业初期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文化旅游部门拓宽渠道,实现多元化融资战略
1、扩大金融信贷融资。要与金融机构加强协调,增强共识,引导银企双方拓宽合作领域,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要引导旅游企业树立诚信理念,增强诚信意识,积极开发有效益和市场前景好的项目,为长期合作建立良好的基础;对于资金投入较大的项目,引导多家金融机构推行银团贷款方式,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金融机构要树立信贷营销的理念,以发展的眼光培植黄金客户,从而切实有效的增加金融信贷投入。
2、启动民间投资。当前旅游圈内民间投资还不可能成为融资的主渠道,但这是县域经济融资战略重要的发展方向,文化旅游管理部门要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探索进一步启动民间投资,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
3、开展资本市场融资。利用当前国家在建立中小企业板块市场的有利时机,实行强强联合,组建企业集团,积极推动一至二家旅游企业成为上市公司,通过全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
4、积极争取政府融资。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积极向国家财政及政策性银行争取投资政策和政策性资金,加快辖内生态环境建设和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改善辖内旅游投资环境,积极开展旅游项目开发招商。
5、实行多样化经营模式。要积极开展租赁经营、合伙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实行强强联合,不断拓展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实现跨区域的产业合作。
(三)金融部门创新理念,有效改善金融服务
1、改进信贷管理体制。过去几年国有商业银行所推崇的“二八定律”、后台集中操作、零风险信贷管理模式,越来越受到实践的挑战,国有商业银行应创新管理理念,逐步改变目前全口径自下而上报、自上而下批的信贷管理模式,适当下放流动资金审批权限,进一步完善授权受信制度,扩大基层分支行的自主经营权,建立起责权利对称的信贷管理体制,拓展盈利空间。
2、创新信贷服务方式。一是金融机构要认真思考辖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适应文化旅游业在辖内产业结构中的突出地位,思考如何有效切入,制定差别化信贷营销策略,拓展信贷市场,积极做大做强授信业务。二是充分利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性资金支持的时机,加强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合作,解决好长期投放与短期投放的关系,实现共赢。三是尝试银团贷款。随着旅游发展区域合作趋势和金融资源跨区域流动加快,发展跨行跨地区银团贷款将为旅游业发展带来活力。在做好项目评估论证的前提下,金融机构要积极尝试对一些大项目的银团贷款。四是拓宽抵押担保范围,便利旅游行业融资。移植和推广旅游资源经营权抵押贷款,着重解决重点景点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推行林权抵押贷款,探索水面经营权、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多层次、全方位满足旅游行业相关市场主体的资金需求。五是优化信贷支持方式。对旅游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金融机构要实行优先贷款、简化手续、放宽额度、提供利率优惠等措施。鼓励旅游企业开办票据贴现业务,将龙头旅游企业的商业票据作为优先办理再贴现的重点。完善旅游开发项目库和旅游信息查询平台,为旅游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用信息服务。
3、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一是加快现代化的支付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大额支付系统、电子联行、同城票据清算系统,建立起高效快捷的资金支付体系。二是丰富金融电子产品。加快银行卡的建设步伐,加快现代金融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积极拓展个人旅行支票、信用证等国际金融业务,提高综合服务能力。要调整和优化网点结构布局,在主要景点、景区、宾馆、超市等安装刷卡终端,推广使用旅游信用卡,开通网上银行,创建一流的用卡环境。三是发挥银行信息中心的特殊地位,积极帮助企业进行融资指导和理财管理,润滑银企合作机制,实现银企双赢。四是开设旅游特色专柜,为游客办理外汇兑换、人民币鉴定等业务,让游客享受热情周到的金融服务。
4、突出信贷支持重点。一是要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建设景区道路、电力、通信、餐饮、供水、停车场、公厕、垃圾处理设施等。根据国家投资交通项目的实际情况,把景区公路建设作为重点,加大对公路建设的信贷投入,尽快打通旅游环线断头路,形成主干道连接景区景点的公路网络,切实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对纳入鄂西圈的旅游基本建设项目,金融部门要成立相应专班,及时跟进,避免由于资金不足而使项目陷入停顿。二是重点扶持星级酒店建设,加大对酒店建设的信贷投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三是重点支持旅游景区开发。把不断支持开发和挖掘旅游景点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信贷投入方面给予倾斜。重点支持精品景区建设,做优做强精品景区,突出精品景区的带动作用和骨干支撑作用。四是积极支持旅游商品开发和创新。支持旅游部门和相关企业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最大限度地延伸旅游产业链,创新符合旅游者消费心理的个性化旅游产品,使旅客消费多样化,增加旅游收入。五是培植核心企业和支持重点项目。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等六要素的完善,重点培植和支持有特色、有效益的旅游企业和项目,创新信贷方式,促进特色旅游推陈出新。
5、完善信贷支持模式。一是进一步加大传统商业性信贷支持。在各级各相关部门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旅游业发展重点投资领域的基础上,各金融机构要及时参与旅游项目的前期考察、总体规划与后期开发的全过程,形成旅游信贷支持与金融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二是积极寻求政策性金融支持。努力寻求与农业发展银行进行战略合作,积极争取开发性金融融资对旅游进行整体开发,填补政府投资与市场投资的空档。三是努力争取合作金融支持,结合新农村建设,实现旅游与农业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观光农业,进一步开发“农(牧)家乐”,引导农村信用社加大对旅游农业的有效信贷投入,促进旅游农业快速发展。四是认真抓好旅游保险体系建设工作。在继续贯彻实施《旅游意外保险规定》的同时,依据国家规定建立旅游保险制度,以求改变风险或降低损失。配合有关部门,研究设立旅行社责任保险及游客的安全保险和旅游地的自身投保,从而实现风险的转移。
发言人单位及职务:省政协常委、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