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湖北省委员会
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以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基础、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灵魂、以发达的旅游产业为引擎,推动鄂西地区资源整合、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统筹湖北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对其倾注了较大的精力,制定了具体的倾斜性政策,一批项目已开工建设,发展势头喜人。特别是争取国家旅游局联手参与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更让鄂西人民坚信明天会更美好。但冷静分析,我们发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还面临着以下四个突出问题:
1、旅游总体水平偏低。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共拥有291个景区景点,占全省总数的65.7%,4A级以上旅游景区占全省总数的59%。然而2007年该地区接待入境游客747425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7062.29万美元,分别占全省入境游客总数和外汇收入的56.7%、41.3%;接待国内旅游者4361.32万人次,旅游收入219.27亿元,分别占全省国内旅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总收入的43%、36%。从这一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鄂西地区占有我省60%以上的旅游资源,但其旅游收入占全省旅游收入的比例却在60%以下,入境及国内旅游市场份额均偏低;另一方面,鄂西地区旅游外汇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比例均小于接待规模比例,映射出其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均未得到充分开发,旅游经济发展属于粗放式经营。
2、旅游协作程度不高。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协作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圈内协作联动机制并未构建,协作多偏重政府行为,企业、行业组织、社区等多元化主体尚未形成,现有的协作行为多为局部集中行为,主要集中在三峡大坝、武当山、神农架等大旅游景区,而对于其它小规模景区的协作则较少,且“无障碍旅游区”未形成,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仍然分割着市场,破坏资源所具有的互补性。这种浅层次的协作,使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难以形成整体合力,不利于整个区域旅游事业的持续发展。
3、旅游交通网络不畅。由于鄂西地区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则处于山地到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多数旅游资源分布在“老、少、穷、库”等山区,可进入性较差。随着宜万铁路和沪渝、沪蓉高速公路的即将建成,神农架机场的修建、武当山机场的拟建,以及武汉城市圈交通系统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制约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外部交通问题将得到极大的改善。但从区域内部来看,其铁路、公路密度低、等级不高、路况较差,不适应旅游业发展的要求,交通依然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瓶颈。
4、旅游环境保护不力。从鄂西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传统发展观念仍占主导地位,仍然是处于以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阶段,重经济建设轻环境保护的现象较为严重,使得该区域的环境遭到一定的破坏。为了追求近期经济发展,许多风景名胜区迅速扩建高档宾馆饭店、疗养所、培训中心,以及索道、滑道、城市娱乐设施等,破坏了旅游资源。如在洪湖很多国内外房地产、旅游开发商加速挤占湖面,使得湖泊面积不断减少;由于清江水电站的过度开发,使得清江闯滩这一高品质旅游项目不复存在;道教圣地武当山因保护工作不到位所带来的资源破坏也时有发生,包括“复真观”改造成三星级宾馆,遇真宫出租给私立武术学校等,均使得古建筑遭到严重破坏,文物受到严重损害。
为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成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科学考察、康体娱乐为主要发展方向,集观光、度假、商务、会议、科考、康体等旅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全国示范旅游圈,我们建议:
1、加快建设旅游交通网络。旅游交通网络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的生命线。加快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网络建设,当前的主要措施应是整合圈内各市州之间、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交通网络,修建十堰—恩施之间的铁路干线,尽快将恩施—十堰、恩施—荆州的高速公路提上议程,进行316、318、207等圈内国道定期维护,尽快实现各城市之间的交通直达;对于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交通网络,主要景区如武当山、神农架、恩施、襄樊等地,可用等级较高的网络干线连接,中、小景区在原有交通干线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对于没有线路连接的景区,在近期内可修建普通公路,以实现景区互通。
2、加快打造旅游集散中心。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整体水平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旅游集散中心体系。应充分利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与多个省市接壤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将各个城市打造成临近区域的旅游集散中心地,包括:将宜昌—襄樊—荆州一级旅游圈打造成中部地区旅游集散中心,将襄樊建设成为鄂北豫南的旅游集散中心,将荆州打造成为鄂中湘北的旅游集散中心,将十堰建设成鄂西北豫西南的旅游集散中心,将恩施打造成为鄂西渝东的旅游集散中心。
3、加快制定环境保护措施。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快速发展对其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依赖程度非常高,要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制定一系列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一是要建立生态旅游补偿机制,开征生态旅游环境补偿税,通过税收体现“谁保护,谁受益;谁破坏,谁补偿”的原则,通过强化纳税人的行为,引导旅游企业放弃掠夺式的开发旅游景区或旅游资源。二是要建立起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环境保护管理机构和认证、检测、监督机构等。
4、加快整合区域旅游产业。鄂西旅游资源众多,单个端出来都是“名菜”、“大菜”,但没有形成“大宴席”。这就需要将八个市州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建设,通过圈内分工与协作,有效整合圈内优势旅游要素,初步形成功能鲜明、特色突出、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旅游发展综合区。具体来说就是要以产业整合为目标、以资源整合为先导、以产业要素整合为主体、以体制整合为保障等,通过政府规划协调、资源产品联合、市场功能融合、品牌共塑、信息共享、旅游商品连锁销售一体化、人才培训及其共享、管理协作等区域协作整合机制,实现圈内旅游资源、政策、市场、信息、产品等要素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