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义 华
2008年7月8日,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在武汉新港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武汉新港的规划建设,是湖北省委、省政府为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重大项目,是进一步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充分利用水运优势带动城市圈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以“亿吨大港,千万标箱”为目标,跨越武汉、鄂州、黄冈三地,并以新港建设促进临港经济和城市组群发展的武汉新港,要实现其战略定位(建设成为集先进港口技术为一体的现代港,中西部地区走向海外的国际港,水水、水陆中转的枢纽港,港口与产业相互促进的先导区),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利用并发挥长江水运优势。
一、武汉新港建设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
长江经济带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最大优势就是拥有一条贯穿东中西部的长江黄金水道,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这三大战略的实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桥梁和纽带作用。2007年12月14日,温总理就长江航运发展作出重要批示,社会各界对长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沿线政府纷纷围绕长江做文章,依托长江,大力发展长江水运,从而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黄金水道建设,使之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识。长江这条“黄金”大动脉也越来越成为沿江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武汉是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拥有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目前正在建设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全国航空运输中心。党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武汉“1+8”城市圈被批准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给武汉赢得了科学发展路径、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先行先试权”。交通区位优势使武汉市场腹地广阔、潜力巨大,在承接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转移中占尽的天时地利,为发展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积极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国家财政投巨资拉动内需,交通运输业成为重点受益行业,无疑给中部地区注入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国家要求湖北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希望武汉城市圈“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为推动全国体制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武汉新港建设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
二、长江水运对武汉新港建设至关重要
长江干线全长2868公里,其中在湖北境内就有1036公里,约占长江全长的37%,是拥有长江干线水道最长的省份。随着国家对长江黄金水道投入的加大,中游航道通航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到2010年,城陵矶至武汉段航道水深提高到3.7米,武汉至安庆段航道水深提高到4.5米,航道通过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高。
据有关资料,1990到2001年间,长江水系7省二市铁公水三种运输方式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内河航运最高,占36.51%;其次是铁路,占33.70%;公路占29.79%。长江常年完成的货物周转量占流域地区货物周转总量的30%以上。长江沿线的石化、冶金、能源、机械等企业的原材料运输80%是靠水路运输来完成的。长江水运对湖北、武汉经济的发展也发挥着良好的基础支撑和促进作用,直接关系到沿江产业布局和企业生产,影响到武汉航运中心的建设,关乎湖北、武汉经济的腾飞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武汉誉称“九省通衢”,22条通航河流构成以长江、汉江为骨干、连接境内众多支流小河的天然水运网络,可辐射28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武钢、石化、神龙等大型企业,均依靠水路大进大出。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将进一步增强水运的依存度。
武汉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须提倡建设符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要求的低成本、低污染运输方式,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交通运输更要节约土地、节约资源,在此情况下利用水运发展最为经济。长江水运具有“运量大、占地少、能耗小、成本低、投资省、有利于环保并相对安全”等突出的特点和优势,据有关专业机构测算,由于航道条件得到改善,航行船舶每万吨货运量可以节约燃油量21%,对沿江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
三、对建设武汉新港的几点建议
1、完善新港规划,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部的组建,表明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势在必行。建议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完善武汉新港规划,加强与长江流域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协调。以武汉运输枢纽为核心,以武汉港为节点,依托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骨架网和长江、汉江黄金水道构成内联外接的综合运输体系,做到与多种运输方式,特别是铁路、高速公路、管道与各主要港口的有效衔接,构建以长江航运为主干的高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城际捷运系统。
2、明确港口定位,优化配置岸线资源。加强资源整合,通过业务合作或者股权合作,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干线、支线、喂给港相配套的新型港口体系。要充分考虑物流功能,把铁路、公路和港口紧密地衔接起来,形成通畅的物流链。要优化配置港口岸线资源,对内以服务为主,深水岸线则以对外为主,有效避免无序竞争等“内耗”,尽量减少今后同质化竞争的风险。探索“区港合一”的开发建设方向,即以临港开发区为后盾,发展加工贸易、仓储、临港工业等,重点向公用码头岸线倾斜。
3、注重新船型开发,提高武汉新港的市场地位。新港的规划建设要和长江航运船舶的大型化、标准化、节能环保化结合起来,在码头泊位、装卸设备、货物堆场的设计,要与船舶的大型化、标准化配套。要注重新船型的开发,重点研发浅吃水、肥大型的江海直达船舶,使武汉外贸出口货物能够从武汉直达日本、韩国等国家。
4、培育、打造核心航运企业,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加大万吨级船舶运力规模航运企业的培育,研究调整船舶发展政策、引导资金的补助政策,综合运用市场、经济和行政手段,打造核心港航企业,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5、创新港口融资渠道,积极筹措建设资金。要逐步建立稳定的水运建设资金来源,多渠道扩大水运建设资金规模,专项用于航道、港口基础设施和支持保障系统建设。为落实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2008年上半年专门到长江调研,有关政策措施和建议正在积极落实。长航系统着手抓紧开展前期工作,集中力量策划有影响力的航道及支持保障系统上规模的项目,争取大资金投入。要创新港口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建设、经营长江港航设施。在利用社会资金方面,充分发挥市场投融资作用,积极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投资建设港口码头,允许货主建设企业专用码头,允许中外合资、合作建设及经营码头泊位。
同时,建议从三峡工程发电收益中,每年拨出一部分,作为专款,用于库区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和中游航道整治等的补偿。总之,武汉新港建设得水独厚,应该做好、做活长江水运的文章,让长江水运这个绿色资源在武汉新港建设中切实得到充分和科学的利用。(作者系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