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科技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催化剂

2014-09-15 00:54:13  
字体大小:【

 

    今年四月,宜都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牵头,组织经济、科技界政协部分常委、委员共24名,分为两个调查小组,用一个多月时间,对全市工业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46家规模企业,科技创新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


    通过到企业,到车间调查、访问、座谈,全面了解各个企业科技创新的情况;同时,通过表格统计,问卷调查等有效形式,广泛地征求企业干部、职工对该市企业科技创新的意见和建议。此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调查表
86份,征集各类意见和建议110余条。


    从调查情况来看,近年来,宜都市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制定了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激发了我市企业技术创新的热情,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技术开发机构发展较快。有23家企业建立了技术创新中心,其中9家被认定为市级创新中心,正在组建技术开发中心有6家。

    二是企业加强了与高校科研合作。46家企业与57所院校开展了产学研技术合作,并建立了5个科研新成果中试基地。

    三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家,其中有4家企业进入全省“五个一百”工程重点支持范围,2007年,全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9. 8亿元,增加值11亿元,近3年增幅均在30%以上,居于宜昌市前列。

    四是知识产权意识增强。共申请专利152件,其中有75件已获得国家专利授权;有133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各级政府科技进步奖。

    五是科技投入逐年加大。据科技部门统计,全市105家规模企业科技活动经费达到3.3598亿元,其中:国家、省707万元,地方财政1661万元;近3年上升幅度均达到23%以上,占全市科技活动经费总额的80%。同时,调查的46家企业,科技投入达到26亿元,占全市规模企业投入的77%


    由此可见,科技进步已经成为宜都工业经济发展的催化剂,为我市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此,宜都市被评为全省县域技术创新示范(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


    调查中委员们了解到目前该市企业在科技创新上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第一,部分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尤其是一些“家族式”企业,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满足于现状,求稳怕乱,不愿增加科技投入,不敢承担市场风险,只求平平过,没有考虑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相当数量的企业老板缺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不愿意在技术创新上下工夫。现在企业中流行一种说法:“一流企业卖技术,二流企业卖产品,三流企业卖资源。”目前,我市许多企业还处于卖资源阶段。譬如: 我市陶瓷工业,卫生洁具总量已经达到500万件的规模,但每件的销售价格仅在15元左右,好一点的惠宜和长江陶瓷,每件的销售价格也只在30元上下。与唐山卫生陶瓷均价销价在60——80元以上水平相比,可见差距甚远。


    第二,企业科技创新优惠政策不够落实。宜都市委、市政府
2006年就依靠科技进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即:都发[2006]13号文件《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意见》,对企业科技创新在财政投入、税收减免、金融支持以及引进科技人才方面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然而,这些好的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全面兑现落实。  


    第三,企业科技创新经费自主投入不平衡。首先,企业应该是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
2007年,该市除了宜都东阳光、楚星化工、华新水泥三家科技投入21亿元外,其他的企业科技创新自主投入现状堪忧。一方面,随着原材料、能源的涨价,以及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扬,加之资金回收困难,加剧了企业的负担,致使一部分企业没有能力抽出资金来搞科技研发;另一方面,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主体意识不强,许多企业由于着眼于眼前利益,不愿意增加科技投入。


    第四,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紧缺。目前,企业技术人才紧缺是一个带共性的问题。首先是企业专业人才人难引,人才难留的现象比较突出。如:东阳光公司
2003年高薪招聘了18个研究生,年薪均在7万元以上,人员先后还是不断流失,至今公司仅剩下了一名。


    其次是专业适用人才和研发人员贫乏。部分规模企业目前的情况是:一无正规试验室,二无科研仪器设备,三无高级科技人员,不具备科技创新的条件,不能满足企业科技创新的需要。


    最后是缺乏一整套人才辨别、吸收、使用、考评和培养制度,缺乏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环境和氛围。

    调查后委员们提出以下建议:

    1、认真落实科技创新优惠政策。

   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要利用《宜都网》、《三峡日报》宜都新闻版和政务公开栏以及会议、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地进行宣传,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


    同时,由市政府牵头,每年组织专班对科技创新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逐条逐字地落实。
此外,政府要加强引导,制订优惠政策,进一步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在宜都市范围内创办技术研发机构,挂牌经营,为我市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人才、信息等系列服务。同时,对科研机构获得重大成果的,政府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2
、加大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投入。

   加强引导,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应采取措施,保证“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重点企业分别按销售收入5%、3%的比例提取技术开发专项资金”的规定落实到位。


    政府重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确保财政的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我市对在工业园区落户的中小企业按优惠政策返还资金
50%必须用于科技投入;市金融部门对企业技术创新在资金上要适当给予倾斜。同时,要认真落实各级出台的一系列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和社会资金投向科技创新。


    3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力度。

   企业科技创新,关键在人才。针对我市企业科技人才不足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的现实,建议采取以下强有力的措施。

    一是建议市科技和人事部门,对我市规模企业急需技术人员全面统计,分名别类摸底,并力求与上级科技和人事部门、国内大专院校挂钩,取得联系。定期组织企业对口走出去招聘。

    二是市人事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的技术职称评定工作。同时,建议市政府,对企业引进的硕士或高级工程师,除企业主要负担外,市财政每人再给予3——5万元的补贴,以吸引更多的高级人才来宜都创业。

    三是优化人才工作环境,建议由工商联牵头,规模企业出资,兴建科技人才大楼,为高级建技术人才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设立宜都市技术创新奖励基金,每年评选技术创新先进企业和先进工作者并给予表彰,对有突出贡献的外籍科研工作者,还可以授予宜都“荣誉市民”的称号。同时,还要鼓励探索、宽容失败,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宜都市政协 周振林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