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大力发展武汉文化贸易的建议

2014-09-15 00:53:46  
字体大小:【


民进湖北省委员会

    文化贸易分为两类,一是声像和有关服务,二是其他文化和娱乐服务。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领域,文化发展战略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文化产业有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世界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文化贸易,美国以消费主义为基础,以西方文明为准则,以经济全球化为动力,以大规模生产的美国娱乐文化产品为载体向世界各地渗透。韩国电视剧出口额2005年超过1亿美元大关。韩国文化产业以27.7%的年均速度增长,成为公认的文化产品出口大国。

    中国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对外贸易方面,远远落后于国家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并且存在巨大的逆差。近几年来,湖北省武汉市文化贸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2006年武汉市在版权贸易中取得新进展,池莉、方方、刘醒龙等作家的小说版权被法国等国家的出版商购买,2004年以来武汉杂技团大型杂技晚会《英雄天地间》在欧洲多个国家进行商业演出,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武汉市的文化贸易仍然不容乐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将有力地促进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增长,进一步增强我国民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影响。

    为大力发展武汉对外文化贸易,特提出以下建议:
    1、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降低外资进入文化领域的准入门槛,扶持和发展若干个跨部门、跨行业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强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文化交流,加快商贸、金融、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对外开放。

    2、以观念的更新推动开放的突破,以理念的提升带动开放的扩大。要更新传统上文化就是文化,做生意就是做生意,很少想到去卖文化的理念。要超越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的局限,树立扩大开放,不断创新,敢为人先、勇于竞争,勇闯国际市场的开放理念。
    一要挖掘武汉市发展文化产业服务贸易的潜力和优势。
    二要重点培育服务贸易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将服务贸易部门分为“深度挖掘”、“重点培育”和“特别关注”三类,有针对性地开展出口促进工作。“深度挖掘”包括旅游服务和建筑服务,“重点培育”包括计算机和信息、运输、文化、金融保险和特许专利等,“特别关注”包括咨询、音像、体育、教育、分销服务等。  
    三要加强统筹协调,建立文化产业服务贸易管理机制。要加强整体协调、推动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行业互动、政府和企业紧密联系的全市文化产业服务贸易协调管理机制。四要把握服务贸易发展的特点,建立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广交会、厦洽会、文博会等平台,推介服务贸易项目,促进文化出口,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训,提高我市服务贸易人员的管理水平与开拓市场的能力。

    3、大力引进文化产业创意人才。文化产业的创意性凸显了人才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在加强国内外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同时,还要整合人才资源,形成人才链,使策划、创作、生产、营销等各环节人才形成协作有力的人才团队,能够按照市场化、国际化的运作方式,采取以一品带多品,一业带多业的理念和方式,对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以及衍生业务进行总体设计,使之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综合性和持续性。

    4、重视对世界各国文化市场、文化消费模式、消费心理、风俗民情等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以项目和课题的形式进行深入调研,为中国的文化企业提供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特色,并适合国外消费者消费心理的主打产品。

    5、加大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力度,全面实施“走出去”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充分借鉴我国外贸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已经实施的灵活、宽松、自由的外贸政策,放宽文化产品出口的审批权,简化出口手续;制定武汉市长远的对外文化贸易战略,尤其是在版权贸易、动漫等进出口方面,应该进一步放宽政策、放松管制和下放相应的权限,鼓励国有的、民营的、国家的、地方的文化力量,按照国际惯例,开拓国际间的文化代理和终结服务,实施文化贸易新机制。

    6、加强武汉市文化企业与世界各国的交流。积极主动邀请有关部门如外交部、中联部、商务部、中国社科院、对外友好协会和相关高校等,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和报告会,并邀请世界各国驻中国外交机构和企业介绍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了解世界各国的各种情况和信息,提高武汉市文化企业对世界各国文化市场的认识。要充分利用在世界各国的华侨华人的独特作用,使他们为武汉市的文化企业牵线搭桥,为文化贸易的迅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