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assign categoryAttribute = getCatego... 省政协总工会界别宋红:关于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建议 - 大会发言选登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
首页 >历届会议 >政协湖北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大会发言选登

省政协总工会界别宋红:关于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的建议

2017-01-19 10:04:32  
字体大小:【

 

    为了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困难职工的基本情况、生活现状,前不久,我们对武汉市工会建档困难职工开展大走访、大调查活动。从调查结果来看,武汉市有困难职工家庭4526户,涉及12939人。虽然人数不多,比例也较小,但绝大多数生活比较艰难,急需救助。我这里举两个案例,让大家对困难职工群体有一些感性的认识。

 

    案例一:武汉市汉阳区建桥街某社区的残疾专干、47岁的吴女士。2014年,她的爱人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两个孩子还在上学。她告诉自己,不能垮,她白天在社区辛勤工作,晚上回家照料孩子的生活。可再坚强也抵不过现实的残酷——两个孩子的学费及日常的开销,每月只有1900元工资的吴女士倍感生活的艰辛、压力沉甸甸的。

 

    案例二:3506工厂职工、59岁的老杨师傅,眼看还有不到一年就要退休了,却在2016年8月份查出脑癌。两次住院光自费部份就花了20多万,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亲戚朋友借了个遍,家里负债累累。加之杨师傅老伴患乳腺癌20年,尽管工厂、工会和社会给予资助,也只是杯水车薪。老两口把自己的小房子给儿子结婚用,自己挤在临时搭建的10多个平方的暗房里,一个睡暗楼,一个睡高低床,家里还堆满了代收的快递。儿子没有稳定的工作,靠跑滴滴快车讨生活;老两口靠在小区里捡废品、织毛衣和做童鞋赚钱来凑医药费。

 

    以上两个例子,是众多困难职工的缩影,在讨论扶贫攻坚的时候,我们不能忘了城市困难职工这个特殊群体。

 

    一、致贫致困原因

 

    造成职工生活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因素,有企业因素,也有个人因素,还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且多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1.下岗失业。随着产能过剩行业、经营困难企业和兼并重组、破产清算企业不断增加,部分职工下岗失业,且多为“4050”人员。他们没有年龄和能力优势,只能选择报酬低的岗位,武汉市离岗、失业的困难职工1936户,占42.78%。

 

    2.收入水平低。部分企业效益下滑甚至出现停产和半停产,造成职工工资收入偏低,导致家庭生活捉襟见肘。武汉市建档困难职工中有32.06%因收入低无法维持基本生活,他们中月收入在1300元以下的占71.43%,1300元至2000元的占22.49%。

 

    3.医疗负担重。偏高的医疗费用相当程度上加快了职工致困的速度。用困难职工自己的话说,就是“有了吃药的钱,就没有吃饭的钱”。因病致贫,因贫致病,家庭困难恶性循环,导致职工家庭贫困程度进一步加深。武汉市工会建档困难职工中,有2405户是因职工本人或供养直系亲属患重大疾病而造成生活困难的,占总数的53.14%。

 

    4.教育成本高。孩子是贫困家庭的希望和未来。许多困难职工东挪西借,严重透支体力、精力、健康来供养孩子完成学业。在调查过程中,有13.21%的困难职工家庭反映,过高的学杂费给原本收入偏低的家庭带来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

 

    二、几点建议

 

    困难职工帮扶是涉及社会安全稳定的大事,是全社会帮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省委省政府统筹安排,不断探索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思路、措施和方法,确保困难职工精准解困脱困。

 

    1.加强组织领导。建议省委省政府成立城市困难职工脱困解困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定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方案、措施步骤,把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纳入到全省脱贫攻坚大局之中,纳入到对地方党政的绩效目标考核体系之中,层层压实责任,层层抓落实。相关职能部门应协同联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地方党政要创新工作方法,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确保全省困难职工全面解困脱困。

 

    2.摸清情况夯实基础。紧紧围绕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目标要求,科学制定困难职工标准,准确界定解困脱困对象。开展困难职工档案核查,符合标准的强化帮扶和保障,不符合标准的退出帮扶范围。全面准确掌握全省困难职工数量、结构、分布情况,找准致困原因、分类制定解困脱困措施,户策对接,建档立卡,做到一户一档案、一户一计划、一户一措施。

 

    3.就业创业助力脱困。推动有劳动能力的困难职工充分享受政府的创业就业扶持政策,妥善解决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经营困难企业和兼并重组、破产清算企业中的职工安置。建议以人社部门为主体,加强对有能力的困难职工进行相应技能培训、创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提供创业援助等方式,帮助困难职工脱困脱贫。

 

    4.落实保障助力脱困。对因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或没有落实相关社保待遇的困难职工,应纳入到国家社会保险制度之中。对因企业欠缴社会保险费而不能办理退休的困难职工,要督促企业依法补缴社会保险费。对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困难职工,采取有效措施将其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对因无法正常领取失业保险金或者工伤保险待遇落实不到位的困难职工,要采取有效措施落实相关待遇。

 

     5.助学帮扶助力脱困。积极推动国家助学政策的落实,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申请助学贷款和学杂费减免。加大金秋助学活动和社会捐助帮扶,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就学的帮扶救助力度,确保其能够接受良好教育,为家庭解困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6.医疗帮扶助力解困。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动政府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因病致困职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医疗互助等保障范围。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提高重大疾病救助水平,逐步提高重特大疾病患者的合规自负医疗费用救助比例。支持各级工会组织实施“职工医疗互助”计划。鼓励慈善机构给予相关特殊病种免费救治。

 

    7.送温暖助力解困。健全完善送温暖工作机制。对特别需要救助帮扶的困难职工,按月或按季度定期发放困难生活补贴,实现送温暖经常化、常态化。相关职能部门要定期走访困难企业、困难职工家庭,及时发现和解决困难企业、困难职工遇到的难题。支持工会组织开展职工互助互济活动,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为困难职工提供更多的帮扶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