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保康县政协委员、丰明汽车修配中心总经理刘丰明
一把普通的扳手能做什么?大家肯定会脱口而出:“拧螺丝呗。”可农民出身的刘丰明却用它“扳”出了一条创业路,“扳”出了一个大事业。
从村到镇,小扳手为他“扳”出“第一桶金”
1949年6月,刘丰明出生于黄堡镇观音堂村。由于家境贫寒,13岁时,聪明好学的他只得辍学。在当时的农村,木匠这个行当很受人们欢迎,盼望过上好日子的刘丰明,最大梦想就是做一名木匠。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靠挖草药给自己添置工具。
1969年,观音堂大队成立了综合厂,他木工手艺好,就被大队干部推荐到综合厂当副厂长。“给我一个舞台,给你一个精彩。”时至今日,刘丰明对这个“副厂长”的职位仍然充满眷恋和感激,正是这个舞台让他迎来了人生的一次蜕变,为他后来“破茧成蝶”打下了基础。当时,县里给观音堂村分了一台脱米机、一台打米机、一台磨面机和一台柴油机,聪明的刘丰明仅用7天时间就学会了所有机械的操作。不断地实践钻研使只有小学文化的刘丰明逐渐掌握了许多修理技术,同时丰富了自身的修理理论基础知识。第二年,他被破格提拔为综合厂厂长。通过刻苦钻研四年后他被授予“全市农机手模范”称号。也就是那一次与机械的亲密接触,使他与机修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完成了从木工到机修工的华丽转身。
1982年,原黄花区拖拉机站解散,他果断地承包经营了原拖拉机站修理组,改名为黄化区机电修配厂,这一干就是10年。在这10年间,由于他的维修技术高、名气大,当时全县的拖拉机,以及供销、粮食系统的货车大多都在他厂里修理,生意十分红火。在这个当时人们并不看好的作坊里,刘丰明掘得了他未来事业的第一桶金。
进军县城,小扳手“扳”出一片新天地
1992年春,刘丰明看到汽车修配行业风生水起,于是义无反顾地舍去乡镇小作坊,带着3个徒弟到县城打拼。他先后在县企业局、县食品局公司冷冻库和县石油车队院内从事汽车修理长达7年。凭着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刘丰明生意越做越大。但新问题接踵而至,面对修配厂内停满等待修配的车辆,刘丰明已明显感觉到,场地太小,设备落后,制约着事业的发展,他思谋着更大的发展。
1998年6月的一天,刘丰明经过深思熟虑后,给当时的县委主要领导打了一个电话,表达了希望县里支持他办一个民营修配企业在愿望。这位领导特事特办,立即派了一个由4人组成的民营经济调查组找到了他了解情况,随后予以大力支持。有了县委、县政府的政策支持,刘丰明从银行取出存款,投资51万元买下原露天电影院3亩地建车间、上设备,挂牌成立丰明汽车修配中心。次年5月,投资80多万元的丰明私营大楼落成。
200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又出资150万元将破产多年的原县汽车客运公司房地产全部买下,其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2005年,刘丰明对修配车间进行了重新改造、装修,企业面貌焕然一新。目前,丰明汽车修配中心已成为保康县唯一一家一类汽车维修企业,也是全县唯一纳入全省汽车急救施救互联网的单位,其维修业务已扩展到襄阳、神农架以及南漳、房县等周边县市,配件业务已做到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许多城市。
随着汽修业务的拓展,刘丰明又投资120多万元,兴建了丰明宾馆,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宜昌东方超市投资近千万元,刘丰明配套投资600万元,兴建“万村千乡”购物中心综合楼。如今,丰明公司已发展成为集汽修、汽配、餐饮服务和商业开发为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
饮水思源,刘丰明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也不忘带动父老乡亲发家致富,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十多年来,他先后捐资近10万元,资助18名初高中生、2名大学生;先后为两峪、黄堡等乡镇捐资3万元修路,为家乡购买近4000元的抗旱设备,家乡受他救助困难户数不胜数。
(保康县政协 王俊楚 张铖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