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广水市政协委员 、市邮政局邮递员沈宝栋
二十多来他一直坚守在邮政投递工作一线,为邮政事业默默奉献着,从未向组织和领导提过任何要求,一心一意地干好本职工作。他为人憨厚、乐于助人,工作踏实,勇于担当,追求一流。他先后荣获广水市劳动模范、广水市十大杰出青年、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随州市劳动模范、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湖北省邮政特等劳模、全国邮政系统百优服务先进个人等几十个荣誉称号。
勇挑重担,行程40万公里无怨言
1988年,沈宝栋怀着对“绿衣使者”这个职业的美好向往与憧憬,到李店乡邮电支局当一名乡邮员,负责张阳邮路的投递任务。这条邮路涉及十里办事处的刘河村、高峰、灯坡、骆店乡的龚庙村及李店乡的十个村,走完这条邮路,他每天要翻十几座山,趟2条河,骑自行车得十多个小时,来回达120多里路。每天工作完成后,常常累得躺在床上都不想动,但他从未叫一声苦,言一声累,坚持把一份份报刊、信件准确无误地投递到用户手中。
由于工作出色,1994年,市局领导将他调到城区投递班担负市投五段的投递工作。这条段道包括9条街道和市委、市政府数十家机关单位,每天投递的报刊杂志多达数百种,重一百多斤,报刊流转额达33万多元,相当于两、三个农村支局报刊的总和。另外,每天送的信件、印刷品装的是满满两大信筐,重达七八十斤。很多人认为,在这条邮路上跑是吃力不讨好的事,要想干出点成绩,必须比别人多付出数倍的努力,都不愿意跑这段路。当领导将此重任交给他时,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任务,并保证一定要干好。在市机关大院,很多干部见他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送完报纸送杂志,送完信件送印刷品,一天到晚忙个不停,都由衷地发出感慨说:“沈宝栋,你这个劳模真不是吹的,是用一滴滴的汗水泡出来的!”。据一位有心人测算,二十几年来,在邮递员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的行程已达4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近10圈!
心系客户,22年“零”投诉
“一封信儿、一颗心,封封信儿重千斤”,这是他的口头禅。他暗地里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决不错投一份报刊,也不轻易退转一封信件。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1999年5月份,有一份从重庆市巫山县寄往广水市杨涟街15号的包裹单将他难住了。他第一次去投递时,门上一把锁。第二次去时民工们正在进行街道拆迁,用户住房已为平地,按说可以退回包裹了,可他不放心,也不甘心。又去了第三次,并从附近一摊主那打听到收件人的公公姓徐,在化工厂退休,但不知道其名字。第四次他去化工厂找厂工会负责人协助帮他查找,仍然没有找到,这成了他心头上的一个疙瘩。他一边把这件包裹单上的情况记录在笔记本上,一边慢慢地查找。几天后,他在分发信件时,意外的发现一封寄件地址、笔迹和包裹单上完全一样的信件。哎呀!他当时高兴地不得了,这两件邮件可能是一个人寄的,两位收信人可能认识。通过这位收信人,他终于找到了那位包裹收件人,象这样的邮件,三十几年来,他查找并投递3000余件,使上十位离散的游子找到了亲人。他有几个笔记本,每本上都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此类情况。如今,他已准确投递各类报刊邮件2800万余件,为用户代寄挂号、平信、包裹等3万余人次,从未出过差错,实现了二十二年的“零”投诉记录。
服务是邮政永恒的主题,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他根据自己邮路上的实情,不断地推陈出新,使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做到细化、量化、优质化。用户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他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无论是份内还是份外的事,只要用户有困难他都乐于帮助。在他的服务范围中,他能将百分之八十以上用户的姓名、年龄、单位、职务、家庭住址、经济状况、性格、爱好等一口说出来。他认为只有熟悉用户,了解用户,才能有针对性的服务用户,才能搞好服务工作。在了解用户、熟悉用户的同时,还要善于推销自己,树立自己的形象和品牌。让百分之百的用户熟悉他、理解他、支持他。2000年初,他率先在投递分局施行投递员“名片制”,并大胆的在名片上印上:如果您对我的工作不满意,请向我的领导投诉我;如果您对我的工作很满意,请向您的亲朋好友宣传我。不久后,许多用户通过“名片”上的电话找到他订报刊、购买集邮邮票和办理存款业务。一些用户说:“小沈这人厚道、实在,找他办事放心。”由于他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和赞扬,他每年的储蓄、集邮、邮政贺卡等各项任务都超额完成,并在市局名列前矛。
二十多年,他不仅认真履行一个普通邮递员的职责,为群众送信送报,提供一流的邮政服务,他还用心关怀邮路上的困难群众,残疾人士和孤寡老人。他扶弱济贫,义务帮扶,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被群众称作为邮路上的“及时雨”,称他为带着爱心上路的邮递员。
一句承诺,践行十年不延误
1999年元月,住在府前街8号10栋2单元3楼副县级退休干部程义权准备和老伴一起到广东省湛江市霞山区工作的大儿子家中带孙子。他走后怕他们的杂志、报纸和亲朋好友寄来的信件无法接收,便找到沈宝栋。沈宝栋知道后便对他们承诺道:“您二老请放心的去吧,你们的报刊,杂志,信件来了后我及时把它们寄到广东湛江去。”
三年后,程义权夫妇又住到在武汉市的小儿子家中带孙子,沈宝栋又将他们的汇款单、信件等改寄到武汉市。近十年中,沈宝栋自己掏钱为他们改寄邮件从未延误一封信件,一份报刊。
沈宝栋所担负的市投五段邮路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市委、市政府的机关大院。这里既有市委、市政府等四十多家党政机关,又有居住在机关大院中三百多户干部家属,服务对象近千人。其中有不少是离退休的老领导老干部,他们对邮递员的服务要求高。沈宝栋 除干好服务工作外,还帮助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市政府大院16栋2单元四楼住着退休干部李学良、李玉英老两口,他们老家在东北,两个女儿都在外地工作,沈宝栋每次去他们家送报纸信件时,便陪老人聊聊天,帮他们搬煤、买米、扛液化气。老人逢人便夸:“小沈就像我们的亲儿子一样”。
广水市区孝子里附近的詹大爷患尿潴溜多年,他的儿女们都在外地工作,老伴前些年又因高血压下肢瘫痪。沈宝栋每次送报纸时,便背他们上厕所,帮他们做一些杂活。有一年冬天,詹大爷独自摸索着去上厕所,晕倒在厕所里。恰逢沈宝栋来送报纸,他把詹大爷从地上扶起来,并为他洗干净身上的屎尿后,送他去了医院。詹大爷苏醒后,得知这一切后,拉着小沈的手哽咽的说:“小沈儿啊!你比我的亲儿子还好呀,没有你也许我就没命了哇”。在场的医生和护士都感动的流下了眼泪。
乐于帮扶,资助贫困大学生
2006夏天,郝店镇汪谌村村民王元忠,在工地干活时,发生意外,从三层楼高的脚手架上掉下来摔成了脑溢血,留下后遗症,半身瘫痪,只能坐在轮椅上。从此,这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四口之家陷入了困境。当小包工头的他是家里的唯一经济支柱,一下子倒了,刚刚拿着陕西省邮电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的女儿王海琼,躲在屋里放声大哭,准备弃学外出打工。沈宝栋知道后,连忙找妻子要了3千元钱送给了王海琼,并帮王海琼买来了新被褥,一些新衣服,亲自把她送上了去西安的火车。孩子走后,沈宝栋又四处奔走,希望为王元忠的妻子周和琴找份工作。半年过去了,周和琴已在沈宝栋的帮助下在镇上的一家餐馆做帮工,除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外,每月还可挣500多块钱。儿子王光举也进入一家职业高中学习厨师。寒假到了,沈宝栋又带着王海琼到市教育局申请助学贷款。跑镇政府,到市政府扶贫办开证明,办手续。经过几天的奔波,终于办好了贷款的手续,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难问题。2009年7月大学毕业的王海琼被宁夏银川移动公司录用,王光举也在随州市一家大酒店当厨师,王元忠的一家在沈宝栋的帮助下度过了困苦的日子。
沈宝栋已是连续三届的市政协委员,他非常珍惜政协委员这一荣誉,积极参与政协组织的会议和活动,利用工作接触面广、与不同类别的客户对象打交道等优势,经常提出一些有代表性高质量的社情民意信息,在每年例会召开前,再次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撰写并提交高质量的提案建议。
24年的投递工作,24年的辛勤劳动,24年的周到服务,他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他对工作的热情和执著,值得每一名政协工作者的致敬学习。
(广水市政协 秦传本 张克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