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风采

生命因爱生辉——宜昌市政协委员张学元侧记

2014-09-21 11:17:44  
字体大小:【


    瘦削的面孔上闪烁着一双执着冷峻的明眸,却丝毫掩盖不住内心深处诗的激情、爱的光辉。这就是张学元,宜昌市第四届政协委员张学元。

     张学元拥有不少的头衔:宜昌市二届、三届、四届政协委员,兴山县第十五届、十六届人大代表、常委,宜昌市作家协会会员,宜昌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兴山县文联副主席,兴山县委党校函授科长。面对这些,张学元始终保持着一份清醒,在他的心里,激情地工作、执着地求索永远是一种做人的本分。

    1984年秋天,19岁的张学元背着一个小木箱、一床旧棉被,从宜昌师范学校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兴山县平水乡,当上了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参加工作至今,在他的职业旅途中一直充满着矛盾和统一。一参加工作就受到党组织的关注和培养,然而,他却没有申请入党。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作为一名非党人士,他却由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成为了一名党委宣传干部,进而成为了一名党校教员。

    在一期期党员干部培训班上,这位非党干部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内政外交方略;从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到县域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乃至经济全球化……

    他把中华传统文化与干部理论教育融为一体,把世界眼光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对于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例证,他信手拈来作为佐证,每一次讲座都深入浅出、生动而实在。很多领导干部听了他的讲座,都发自内心地喊他一声“张老师”然后用力握握手,表示出一份特别的尊重。

     香溪河是一条孕育才子的河流。在屈原、昭君的故乡,认识张学元或者品读过张学元文章、书法的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说,“他呀,是个才子,有真才实学。”
    张学元痴迷于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随笔;研习中国书法、国画、金石篆刻和古典诗词;喜听古典音乐;爱读历史并对历史有着自己冷静独到的思考……走进张学元的精神世界,让人不得不折服,不得不肃然起敬――万余册书籍将他的书斋挤占得狭窄而又那么地广阔;一个个研究专题使人倍感学术的亲切;一篇篇散文随笔一首首诗歌让人陶醉于文学艺术的馥郁芬芳;《乡村随笔》、《拈花微笑》(散文集)、《还乡》(诗集)等三本待出版的专辑证明着“有耕耘就必将有收获”;书画室里那阵阵墨香以及那支支狼毫在宣纸上舞蹈划出的线条,能把你带入一个魅力无穷的奇妙境界。

    不断学习是当好政协委员的前提和基础。从参加工作到今天,22个春夏秋冬,张学元读书写作从未间断,书法绘画从未间断,研究思考从未间断,创新提高从未间断。
    20多岁在平水中学任教时,他把工资几乎全部拿来购买书籍和宣纸、徽墨,假期游历名山大川,结交名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生活全靠父母带菜送粮。除了备课上课,业余时间沉迷于书山墨海,潜心读书创作。

    夏天乡村中学的木楼上,他挥汗如雨,泼墨练字作画,读书写作,常有蚊子叮咬,他就把腿脚放在水桶里,坐在吊扇下。冬天,寒风彻骨,他就以酒御寒。他楼上的灯光通常要亮到凌晨。
    在自我奋斗的同时,张学元还带动了一大批师生醉心于书法、绘画和文学创作,手把手教同事们练字临帖,一句句修改同事和同学的诗歌。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张学元把作文课搬到了野外。就在乡教育主管大批特批这种做法的同时,一篇篇学生作文登上了报纸,张学元成为了学生心中最喜欢的老师。

    为了丰富和提高自己,他先后自费参加华山书法艺校和天津美术学院的函授学习,先后在宜昌师专、湖北大学通过函授和自学念完了汉语言文学专科、本科。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砺练就了张学元扎实过硬的文化艺术基本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迄今为止,张学元已经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半月谈》、《新作家》、《青春》、《江河文学》、《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等几十家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文300余篇。其中《我想有份儿存折》荣获九0年全国新诗大赛三等奖。《剪掉你心头的辫子》荣获全国“三峡风”杂文大赛优秀奖。《听国歌的时候》获2002年《光明日报》“罗蒙杯-道德之歌”全国诗歌大奖赛二等奖。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在配合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而出版的诗歌集《道德之歌》的序言中对张学元的诗给予了重点点评和热情的赞扬。他写道:张学元的《听国歌的时候》通过抒发对国歌的崇敬之情,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满腔热爱之情,“听国歌的时候/有一种精神/从民族的土壤里/毕剥拔节/倏而长成参天力量”这些诗句既亲切又有力。

    他还在《半月谈》《书法导报》《书法欣赏》《中国楹联故事》《湖北教育报》发表及获奖书画作品30多幅。其书作《聆音察理 鉴貌辨色》条幅还被《半月谈》杂志社予以收藏。
    可以说,张学元已经成功走出了一条自学成材的宽阔道路。2006年4月,张学元被评为兴山县第二届“知识型职工标兵”。 2008年6月被评为兴山县专业技术优秀人才。已出版文学专著《拈花微笑》、《乡村随笔》、《还乡》。

    不惑之年的张学元,回忆起自己22年的工作历程,深情地说:“要说这20几年,我和政协真是有着不解之缘啦!”
    是啊!他怎么也无法忘怀第一次成为县政协委员的惊喜――那是1987年秋季的一天,时任平水中学教导主任的张学元刚刚下课,他像往日一样平静地走出教室。突然,校园里骤然响起一阵清脆的鞭炮声。“是谁如此胆大妄为?”一个男生飞奔而来,“张老师,乡政府来人在你宿舍门前放鞭炮”,“啊?怎么回事?”张学元快步回到宿舍,一位乡干部笑呵呵地迎上来:“张老师,热烈祝贺您当选县政协委员啊!”

    那一年,张学元22岁。从那一天开始,张学元由一名普通教师成为一名能够参政议政的政协委员,拥有了对经济社会发展更多的发言权、建议权。也是那一年,张学元第一次参加县政协会议走进县里的大礼堂,在庄严的国歌声中,目睹“长期共存,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个醒目的大字,张学元的心中升腾起一股强烈而神圣的责任感、使命感……

    就是在这一次政协会上,张学元撰写并递交了《平水中学教学楼已成危房亟待修缮》的建议案,第二年建议案就得到了落实,看着因为自己的一个建议就拔地而起的崭新教学楼,张学元的心里比喝了蜂蜜还甜! 

    从1987年到1993年,张学元连任两届县政协委员;从1997年至今,张学元连任两届多市政协委员。在任两届6年的县政协委员期间张学元紧紧围绕实际工作和群众生产生活撰写提案10多件,此外,他还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加文史资料的调查与撰写工作,他撰写的文史资料《当代活愚公万能安》受到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近10年来,他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和县人大代表,每年参加市县两级各类活动达30次以上,一有时间,就深入到生产建设一线和农民群众中调查研究,撰写提案,做调研课题。为了撰写《建议加快兴山县城迁建和移民搬迁步伐》提案,张学元头顶烈日,自费打车,跑遍全县4个移民乡镇和每一个库区淹没村,到十多家县直单位和企业调查了解实际情况。为了撰写《切实加快全市新农村建设》的提案,他多次深入到“户联责任区制度”的发祥地兴山县榛子乡到村到组到户调查搜集情况,倾听农民群众的真实愿望。工夫不负有心人,这两个提案均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在本职工作上,除了高质量完成党校正常班次的授课任务外,县直机关请他授课,有请必到,不计报酬。他还及时把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送到企业车间班组、乡村农民的屋场院落,每年下乡近20次。每一次讲课,他都要提前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资料准备,力争每一堂课都要使学员有所收获,特别是他最近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的美学修养》一课,受到了广泛好评。同时,他自己每做一个课件,都会完善整理出一篇有质量的论文。5年来,他共做调研课题40多个,每年授课达50节次以上。有关部门聘他为“理论教育专职教授”和“市民学校教师”。

    近些年,张学元先后在《湖北社会科学》、《学习月刊》、《湖北日报》、《宜昌社会科学》、《三峡学刊》等报刊杂志发表理论调研文章50多篇,其中有10多篇获省市奖,有10多篇被编入专著。
    回望漫漫青春路,无限概叹满胸怀。张学元的成长之路,与党组织和各级政协组织的关怀和培养密不可分。

    在与笔者回顾自己的政协委员生涯时,张学元无限感慨地说:“这十五六年,政协委员这个职务丰富了我的生活、开阔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道德情操、坚定了我的理想信念。对于政协组织,我将永远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一名非党干部、一个当代知识分子、一个爱国者,张学元认为:人生,首要的任务是从道德上来完善自我。只有道德完善,才配谈其他。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完善自我,做道德之楷模。这是多么崇高的理想!张学元首先从自我做起,从而感染他人。

    张学元孝敬父母、深爱亲人!他有白发双亲已达70、80高龄,原住平水金字山村高高的帽儿山上,生活艰辛。张学元无论风霜雨雪,都要每月回家探望一次。2005年秋,他用尽积蓄把父母接下山来安置在城郊古洞口村安享晚年,每周看望;其妻去年冬天从实验小学的讲台上病倒,送进了宜昌市医院,手术在今年春节期间完成,张学元请人照顾双亲,自己陪伴妻子在医院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新春佳节。在朋友的问候电话中,张学元说:“是生活给了他再一次向妻示爱的机会!”

    张学元爱乡村,他的文章有一半是乡村的赞歌。张学元更爱山里的贫困弱势乡亲。
    2003年夏天,他回家探望父母,了解到古夫镇金字山村4组80多岁的抗美援朝老兵袁之善体弱多病,生活困苦,奄奄一息,无钱医治的情况后,迅速提前回到县城,报告给县民政部门,县民政局及时把老人送往宜昌军分区治疗疗养,乡间百姓无不称赞党的政策好。2006年春天,平水农民刘成勇的孩子刘义因患血管瘤而无钱医治,夫妇俩痛不欲生。张学元联络朋友和新闻单位并牵头奔走呼吁,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团县委书记的高度重视,团县委募集资金,把孩子送到西安得到了及时正确的救治。

    仁者,爱人。爱,始终是张学元人生追求的主旋律。他的学识也得到各界朋友的认可。在兴山、宜昌,乃至武汉,张学元也已小有名声。惹得不少人慕名前来相邀,近些年来,宜昌、武汉、深圳、苏州、重庆等地不少于10个单位有意高薪聘请他去加盟,有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甚至做通了县委主要领导的工作,有意调动他。

    然而,张学元都一一谢绝。他常常在他宁静的书斋轻轻吟诵着先辈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啊!爱是永恒的,也只有爱是崇高的。生命也因爱而熠熠生辉。正如四川一家杂志社主编给张学元题写的赠言:你的心灵之光辉映了自己,亦照亮了别人!这正是社会对一名优秀政协委员、一名爱国者的褒扬。亦是生活对仁者的回报。
                            (转自《宜昌市政协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