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政协委员、长阳宏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李四连
李四连,湖南湘潭人,出生寒微。来湖北长阳打拼创业8年 。短短的8 年,从单单一个人发展到3000多人的团队,从白手起家到销售额达10个亿,从一个穷老板变成一个跨国企业家。
在这里,有艰难与传奇的经历,有可歌与可泣的故事,有成功与奉献的乐章。
一、贫穷就是财富,成功在于打拼
1984年,16岁的他,只上了个初中,就不得不辍学,因为家庭困难。他们一家兄弟5个,在那个年代里,要养活这么大一家子,困难可想而知。他为了给父母减轻负担,个头还没长大的他来到一家砖厂用手工做红砖,而且干得特别起劲,每天要做到1200口才肯收工,这是厂里的最高记录,这说明他从小就喜欢争第一,骨子里天生不服输。手打泡了,泡又磨破了,腰也直不起来了,他不感觉累。在这里,他把勤劳勇敢的性格展示无余。大人们是在一滴汗水一份工钱的做工。而小小年纪的他却另有一番深刻感悟,他要用这热乎乎的汗水和红咚咚的血泡来陶冶情操,激励精神,浇灌毅力,锻炼意志。毫无疑问,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创业作了铺垫,为他穷则思变打下了基础。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像孙悟空在八卦炉中。
1996年,机会终于来临,湖南湘潭市的矿产业得到开发,他迅速调整,进入矿山开采及相关的贸易公司工作,从一个无名的打工仔一步一步靠智慧和汗水得到了领导的赏识和重用,干到了业务经理的位置上。这期间,他边干边学,各方面的知识积累猛增。可是,不展开翅膀,就没有天高任鸟飞;不下海游泳,就没有海阔凭鱼跃。他毅然辞职,自己开办了一个小工厂,从零开始,又是个一步一步,他掘到了第一桶金。
一桶金,他没有欣喜,更没有陶醉,这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有了基础,他要大干了。1999年,他独自来到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该县古城村的锰矿储量达1600万吨,是全国八大锰田之一,还是一块处女地,这对他十分有吸引力。可是,该矿的矿石中的磷含量太高,很难提炼,已经吓退过好多老板和开发商,而他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认为没有困难是办不成大事的,也没有人把好事都留给你坐享其成,机会往往就在这一瞬间。他提取了样本拿到湖南的电化厂,亲自动手参与做试验,做分析,一次又一次,反复提炼,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不眠之夜。这期间不仅要花掉大把的钱,要操心,要劳力,更大的是精神压力,是风险,一旦失败就将前功尽弃。他终于成功了,通过化学的方法处理,完全可以脱磷。
他再一次高高兴兴地来到古城,把自己所有的家当100多万投入了矿山开发,由于当时刚起步,企业风险大,无法争取银行贷款,他又找亲戚朋友,借得50多万,矿山终于开工。
可是,开工不几天,又传来了政府在矿山开采决策方面的规定,要求地方的矿产资源一是要有规模的开发,二是要就地进行深加工,以便形成规模效益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不得小打小闹的采挖和直接贩卖资源。这一下凉了,继续投资办加工企业吧,不是小事,他没钱;不继续办吧,他100多万打了水漂。这期间长达三年,好难熬,他想尽了法子。为了维持矿山的日常开支,他又陆续借了300多万,一些朋友和亲戚已经开始躲他怕他了,这样下去只有出气无进气,一条死路。债主向他逼债,他不得不卖了那台他心爱的旧车,进出矿山靠脚走。2002年的春节,守矿的哥哥等人在矿山过年,他仅拿出300元,这点钱只够温饱,好歹因为亲兄弟,大家共患难。可是家里却发生了一些变故,由于长期在外奔波顾不了家,且负债累累,压力重重,最终导致了家庭解体,妻离子散,这无疑又是一个雪上加霜。这期间,当地都流传着“这儿有个穷老板”的酸楚故事,居然有多种版本和动人的情节。
还剩一条路可走,再一次出去招商引资,引进资金和技术搞加工,他拟定出难以想象的优惠条件作为吸引力,把自己的心头肉——矿山公司,拿出来股份化合作,转让部分股权给别人的企业。可怜他100%所有权的公司一下子就降到了15%,这样的事没有胆略和胸怀,没有远见卓识是不可能的。
随后的生产进入了良性循环,就地开采生产加工一条龙,每年可加工5万吨成品金属锰,使当地的矿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他本人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又一次从穷老板的路上崛起。2006年8月,矿山公司进行股东置换,他又从15%的股份增加为60%。尔后他购买了一个国营的具有福利性质的企业作为锰矿的粗加工基地,独资开办了一个提炼加工厂,于2007年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宏信集团公司”,下设两个加工厂和一座矿业公司。在他的领导下,公司的发展速度很快,年销售额已达到了10个亿,年缴税达5000多万元。
在这里的打拼,不单使创业得到成功,在思想情感上也使他有了新的归宿。他把长阳古城锰矿看成是自己的家一样,这份感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他讲过一句话“古城锰矿是我的根,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发源地,无论我以后沦为乞丐还是成功辉煌,我都可以自豪的对所有人讲,那个藏于土家族深山沟的古城锰矿是我亲手创立起来的,那是我的家。日后不管发展到哪里,都以这儿为公司的总部。”
胃口越来越大的他不会停下来,他早就瞄准了国外。于去年下半年亲赴非洲的赞比亚,购买了三个铜矿,一个炼铜厂,他刚接到电话,第一批运回国的铜已经漂在海上了,正当笔者好奇在国外办企业的难度时,他毫不保留地说:“只要有胆略,到国外并不难,创业环境也不差,还有我国的优惠政策作支撑,随着地方资源国际化和国际经济大循环的加速,我们要为国家抢抓机遇。”他下一步的计划是到乌克兰去开采锰矿,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他心底有个目标,就是打造全球最大的锰业公司。
二、扶贫济困及时雨,爱心铸就企业家
在当地,李四连的名字不亚于当年的及时雨——宋江哥哥。他比宋大哥更明白仗义疏财的真谛,千金散尽还复来。大把大把的钱扶贫于民,救助于民,民富了,他穷不了。
近年来,他投入460多万元将古城及彭家河两个村附近的约15公里的乡村简易公路扩建为国家三级柏油路,改善了当地农村的交通环境。为解决古城村150余户群众饮水难的问题,公司拿出数十万元修建了蓄水池,架设了3000余米的供水管道,把纯净的泉水送到了每家每户。他所属的公司及矿区为当地农民就地转移劳动力3000余人,人均年收入都在1.5万元以上,年总收入在4500万元以上,为农民离土不离乡的从事打工经济创造了条件。矿山周边两个村的合作医疗费全部由他包交,他深感国家的农村政策好,国家能拿出大笔的钱为农民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当地企业更是责无旁贷。随着基础条件和经济条件改善,周边的农民家家盖起了小洋楼,户户有摩托,个个有手机。
他认真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展“百企反哺”,与公司结对的受哺对象高家堰村,他给予了重大支持,改造村委会办公场所,使该村的村委会成为文化、卫生、商贸、教育、培训的农民活动中心,还出资援建了村级公路大桥,移动通信发射塔等基础设施,哪一项都是几十万。
他对助学启智工程尤为重视,经他帮扶过的困难学生已有160多名。更为难得的是,他不只是局限于出钱助学就完事了,他要参与启智。在万忙中挤出时间,亲自跑到本县的清江中学去寻找了几名特别困难的学生,除了赞助以外,请他们在寒暑假到他的矿山打工,在勤工俭学中自食其力,从而得到意志的磨炼,他是在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不屈不饶的精神,培养他当年那样的苦孩子,真可谓用心良苦。
他收购成立的福利锰业有限公司,主要目的是帮助残疾人解决就业,有60多名残疾人在他的公司里自强不息的生活和工作,这也为当地政府分了忧,为社会解了难。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含着眼泪调拨资金,在赞比亚铜矿资金运转紧张的当口,他毅然捐资200万元。
自2003年他的公司起死回生以来,他先后拿出了近千万元赞助了各项公益事业。
为了使扶贫助学等社会捐赠工作能够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他已经在筹备成立一个由自己公司捐资的基金会,每年从公司中拿出几百万元钱来作为基金投入。
提起扶贫济困的事,他比谈成绩显得有兴致,几乎是慷慨陈词:“这样的事随着公司的发展将会越做越多,财富本来就是人民的,只不过是通过我的手积聚了一下,然后再把它散开来,扶贫济困,援助建设,目的是达到共同富裕,这样才会有和谐美好的社会。”
他从来不把个人的财富作为衡量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标准,他的标准是全方位的。他不愿意看到任何一个有能力的年轻人因为条件所困而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不愿意看到任何一个有潜力的人因为没有机遇而不能实现人生目标,他不愿意看到任何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因为贫穷而被社会所遗弃。他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帮助那些值得帮助的人,互帮互助,共同发展,共同进步。这就是一个成功企业家的理想和境界。
三、政协委员是责任,建言献策谋发展
他是政协委员,可他从不将其作为光环,他全身心地融入了当地的建设,全身心地在参与当地发展的思考。他是经济界委员,首先关心的是经济发展,在参加和列席本县的各种会议的发言和提案中都在反复提出,要解放思想,改善发展环境的问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更应该号召各族人民团结,把视野放开阔,胸怀要博大,不能小富即安,不能嫉富仇富,或者为一已小私利而纠缠不休。在长远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局面是双赢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没有大气就没有大事业,没有良好的大环境就没有成功的创业。他举例在国外的投资项目,现在全世界都在张开怀抱招商引资,连非洲那样的落后国家都在毫不犹豫地创造发展环境,走向世界,融入经济全球化。我们不能太守旧,守着金饭碗受穷。团结这个词不仅仅代表一团和气,它更深刻的含意是相互支撑,共同创业,共享成功,这才能和谐发展。
其次是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响应国家的号召节能减排,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主动接受当地环保部门的管理做好控制污染工作,这是关系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他本人作为一个企业家,作为一个政协委员,既代表民意,又参与监督,又被监督,在这个位置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他的呼吁和带动下,长阳的锰矿开采和加工业严格按照国家的环保制度和要求采取了有效措施,投资了数千万元用于治理污水排放及渣场的建设,做到了达标排放,是全国八大锰田中排污治污情况最好的。
李四连,41岁,不惑之年,充满了青春活力。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勇于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新一代优秀企业家形象。
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政协 林汇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