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自身建设 >机关党建

2012年度省政协机关干部学习体会文章汇编之二十八

2014-09-24 13:59:02  
字体大小:【

 

2012年省政协机关女同志赴广东学习考察报告


省政协机关妇委会


    春暖花开,万物勃发,3月7日—11日,为庆祝三八妇女节,在省政协办公厅领导和党组的关心下,机关女干部学习考察团一行18人赴广东省广州、肇庆、江门、开平等地考察学习。考察团一行拜访了中山纪念堂、黄花岗烈士陵园,参观了开平碉楼,领略了海陵岛的海岛风光,着重就广东省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等方面进行学习考察。
    一路所见所闻,让考察团成员感受颇深,启发较大。学习考察使大家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也看到了与之相比我们存在的差距,增强了忧患意识和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概况


    突出历史,缅古怀今


    考察团一行参观了广州中山纪念堂、黄花岗烈士陵园。孙中山纪念堂位于广东省中山石岐城区中心,由郭得胜先生捐款一千万港元兴建而成。1929年1月动工,1931年11月建成。这里原是1921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出任临时大总统时的总统府旧址。纪念堂外观庄严宏伟、富丽堂皇。它是一座八角形的宫殿式建筑,全部建筑面积3700多平方米,高49米,是广州近代著名的建筑杰作。堂内有一个近似圆形的大会堂,直径71米,分上下两层,共有座位4700多个。设计者用四根大柱子支撑着四个大跨度的钢桁架,像一把张开的雨伞,组成一个巨大的拱形屋顶。拱形屋顶托起八个主桁架,组成一个八角亭子。在正中上层一座小殿建筑的墙上,悬挂着一块有孙中山笔迹“天下为公”的金字直匾,三座亭楼的顶尖装设三颗金黄色的大琉璃珠,象征孙中山先生创立的“新三民主义”。1956年,重铸的高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屹立在纪念堂前。1963年对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屋顶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在6万多平方米的公园四周增建了铁栅栏,在园内栽种了很多树木、花卉。现在,纪念堂已成为广州市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的场所。参观完孙中山纪念堂,考察团一行被民主革命先驱的不惜牺牲一切的爱国精神所感染,为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教诲所感动,作为政协机关的同志,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发扬爱党爱国、无私奉献精神,在民主进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又称黄花岗公园,位于市区北面的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是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起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的。孙中山书“浩气长存”四字镌于墓坊。入门是宽敞的墓道,长200米。烈士墓构筑在岗陵之上,居于墓台当中,纪功坊峙立墓后。墓道两旁苍松翠柏,烘托出满园黄花辉映碧血的庄严肃穆气氛。南墓道为碑林,镌刻有“自由魂”“精神不死”等碑文,字字语重千钧。它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策源地的重要见证。黄花岗起义是近代史上一次具有较全面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虽然失败了,但其伟大历史意义和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民主革命精神的进一步高涨,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事业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献身革命的伟大精神却震动了全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最感人的是风华正茂的林觉民等一批资产阶级民主志士,在家境殷实的条件下,却为了祖国的强大,民族的复兴不惜赴死,写下了《与妻书》。辛亥革命烈士惊天地、泣鬼神的英勇壮举,将激励我们为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更加努力工作,甚至不惜奉献我们的一切。


    绿色发展,节能环保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岛旅游是广东省旅游业的一大特色,海陵岛的海岛旅游的确给予了考察团一行耳目一新的感受。海陵岛位于广东省的阳江市,享有“南方北戴河”和“东方夏威夷”之美称,被誉为一块未经雕琢的翡翠。海陵岛从2005年起到2007年连续3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发展海岛旅游业的过程中,不但十分注意环保,还善于利用资源。在靠近海边的山上,随处可见风力发电的风车。当地人善于利用海风这一资源,不但节约了资源,还保护了环境。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海陵岛拥有风光旖旎的海滨旅游资源,在绵延的海岸线上,异彩纷呈地点缀着12处风景各异的天然海滩,水碧沙净,一湾一景,各具特色。如果把海陵岛作为一个小型的世界沙滩展览馆,绝不为过。我们来到沙滩时,可以望到一片蓝色的海洋,很干净,没有任何垃圾。可见人们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共同维护海岛的生态环境。难怪美国纽约海岸规划局长饶基仁参观海陵岛时,由衷地感叹:“海陵岛拥有世界无污染的最美丽的沙滩,堪与任何第一流国际海滨旅游区相媲美,堪称‘世界之钻’”;美国夏威夷市长山诚先生到海陵岛时也赞美:“十里银滩是上帝的杰作。”海岛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把发展旅游业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注意利用自身资源,开发新能源,如风能等,势必把海陵岛发展得更好。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广东省拥有自己独特的建筑文化。客家围屋被认为是中国汉人南迁移民文化的代表性建筑,开平碉楼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而潮汕民居又另有一番古典雅致。此次考察主要考察了开平碉楼(自力村碉楼群与开平立园),我们无不感叹于当地劳动人民的辛勤与智慧。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碉楼内部装饰各不一样,展示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约产生于明代后期(16世纪)。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碉楼的设计精巧,屋内设施齐全,成为当时人民防山贼偷盗的一个时代标志性建筑。窗户全部均为铁窗,可见当时盗贼之猖獗。绝大多数碉楼是旅居异国的华侨回家乡修建,体现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希望把根留在故土的情怀。
    开平碉楼与村落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它是中国乡村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历史见证;它是中国乡村移植外国建筑艺术的集中展示;它是中国华侨文化的杰出代表;它寄寓了中国人的传统环境意识,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二、启示建议
    (一)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湖北“大旅游”产业
    通过考察学习,结合我省的实际,应以武汉为支撑,布局“大旅游”发展战略。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旅游圈,两圈并进,要把武汉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中心城市,同时,建设一批优秀的旅游城市、旅游强县和旅游名镇,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跨省市的区域性“大旅游”产业。
    我省在着力开展国家批准的鄂东地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同时,运用现代理念,激活鄂西地区丰富的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破解交通、体制、机制等瓶颈障碍,协调组织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使其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推进鄂西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这既是湖北从长远谋划区域统筹协调,创造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湖北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充分挖掘湖北省的历史名城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是一个民族之根,一个城市之魂。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文化的内涵和功能已经和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强。通过历史的装点,湖北的一些历史名城已经深深地刻在华夏人民的记忆中了,通过利用这些历史名城,可以更好地发展湖北的文化产业。一是充分利用武汉作为省会的积极作用。武汉,古时作为“九省通衢”的交通要塞,近代作为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红色景点,要充分发挥其在历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武汉具有3500年文化传承,是“白云黄鹤”之乡、辛亥首义之都、明清“四大名镇”,是中国近现代工商业和革命发祥地之一,盘龙古城、知音琴台、黄鹤名楼、归元名刹、碧波东湖等人文和自然景观遍布三镇。二是充分发展黄冈红色旅游。黄冈红色文化底蕴深厚,为全国12大红色旅游区之一。全国100个红色旅游影响经典景区,麻城市革命烈士陵园、红安县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英山县革命烈士陵园、罗田县胜利烈士陵园名列其中。通过历史名城,给世界各地的人们一个走进“楚文化”的入口。通过向世界人民展现城市的魅力,带动其文化的发展。
    考察活动结束了,我们都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也要转变理念、解放思想,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提升能力、勤政善政,以优异的成绩为湖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胜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