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京山县红日农贸公司的工人正在清理沼气池。该公司用养猪的粪便生产沼气供应周边农户的生活用气,清理出的沼气液当做肥料用于农业生产。以前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养殖场经过治理焕然一新,周边群众交口称赞。目前,该县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已有4家建了沼气池,其他养殖场也配建了相应的治污设施,全县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正稳步推进。
畜禽养殖业是京山县的传统产业,近几年来,该县畜禽规模养殖业迅猛发展,推动了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增加了群众收入,但是规模养殖产生的大量畜禽粪便及养殖废弃物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为打造美丽乡村,生态京山,建设宜居城市,2013年京山县政协委员在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提案,并列为县政协的5件重点评议的提案之一。
2014年上半年,京山县政府根据委员建议,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出台了《京山县畜禽养殖管理办法》。为了解治理工作进展情况,今年7月,县政协把落实《京山县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作为6件重点视察课题之一,组织政协委员再次深入各养殖场实地视察,跟踪、督办。在县政协九届十七次常委会上,委员们与县政府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进行了协商。会上,委员直接对话相关职能部门,批评他们对《京山县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宣传不够,导致部分基层干部和养殖场业主对养殖分区、审批事项与流程、技术标准不了解。全县养殖规划许可滞后,养殖场点没有科学布局,无法实施集中防治与监管。养殖户资金投入不足,治污设施、设备简陋。职能部门服务体系不健全,执法监管力度不够,违法行为未得到有效遏制,规模养殖污染治理成效不明显。
县政协召开常委会后,县政府迅速召开专题会议,再次研究部署规模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提出了科学定位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有效治理规模养殖污染,促进养殖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的思路,并将该工作作为综合考评部门工作的重点指标之一。县政府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京山县畜禽养殖管理办法》,严格审批程序,加大打击力度,健全服务体系,有效治理规模养殖污染,全力为生态京山建设保驾护航,还全县人民一片碧水蓝天。
(京山县政协 金波 供稿)